概况 Overview
资讯 Guides
践行聂耳的路——朱践耳百年音乐人生 | 2023-01-02 18:12 |
朱践耳四部交响作品的奇妙之旅 | 2018-09-14 00:41 |
朱践耳《感恩母校》专场音乐会莫斯科举办 | 2018-05-21 23:43 |
朱践耳:走聂耳没走完的路 | 2017-08-17 22:46 |
作曲家朱践耳因病辞世 享年95岁 | 2017-08-15 10:15 |
朱践耳:交响乐海里冲浪的追梦者 | 2016-02-05 22:35 |
+ 展开更多 >> |
图片 Photos
热门作品 Works
朱践耳 - 英雄的诗篇 Op.14 | 作曲 1960 ♬ |
朱践耳 - 翻身的日子 / 欢欣的日子 Op.2 | 作曲 1953/2005 |
朱践耳 - 第10交响曲「江雪」Op.42 | 作曲 1998 |
朱践耳 - 纳西一奇 Op.25 | 作曲 1984 |
朱践耳 - 百年沧桑 Op.41 | 作曲 1996 |
朱践耳 - 第1交响曲 Op.27 | 作曲 1986 |
+ 查看更多作品 >> |
简介 Biography
朱践耳,1922年出生,中国作曲家。原名朱荣实。安徽泾县人。1922年10月18日生于天津。自幼随家迁居上海。读中学时对音乐发生兴趣,自学钢琴等乐器。30年代后期,曾随钱仁康学习和声,又入石人望办的训练班学习键钮式手风琴。1945年赴苏北解放区,先后在苏中军区前线剧团和华东军区文工团从事音乐创作。1947年莱芜战役后谱成歌曲《打得好》,在解放区军民中广泛传唱。1949至1953年,先后在上海电影制片厂、北京电影制片厂和中央新闻记录电影制片厂作曲,曾为《大地重光》、《海上风暴》等影片配乐。1955年赴苏联,师从莫斯科柴科夫斯基音乐学院巴拉萨年教授学作曲。
1960年,朱践耳学成归国,翌年起在上海实验歌剧院任专职作曲。此后数年,创作多为小型声乐体裁,其中,《接过雷锋的枪》、《唱支山歌给党听》等,成为当时流传较广的歌曲。1975年起,任职于上海交响乐团。作于1978年的弦乐合奏曲《怀念》,是他在交响音乐创作方面触及悲剧性题材的第一次尝试。完成于1980年的《交响幻想曲──纪念为真理而献身的勇士》,则是他在张志新烈士悲剧性事件的激发下,经过两年的酝酿而写成的。此曲在1981年的全国第一届交响音乐作品评奖中获优秀奖。1982年5月,在第10届上海之春音乐会上首次演出的交响组曲《黔岭素描》,是用音乐的刻刀所刻画成的一组“单色木刻”;全曲对民间音乐素材的加工和对多调性、侗族特殊调式与非三度叠置和弦的运用等,既标新立异,又力求返朴归真。朱践耳从60岁开始创作交响曲,在短短 22年间雕琢出了十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交响乐作品,这些数字,可称得上是一个奇迹。
1985年被选为中国音乐家协会第四届常务理事。
朱践耳(1922-)是我国最杰出的作曲家之一,原名朱荣实,出身上海富甲一方的大家族,但却热爱音乐,思想进步,被当时聂耳的歌曲深深打动,并改名“朱践耳”。他后来回忆说:“聂耳如果没有走得那么早,他一定是中国的贝多芬。我改名‘践耳’,就是一心想继续走他没走完的路。”年轻时每天不断地听法德苏等国的古典音乐广播,“把柴可夫斯基的《悲怆》里面撕心裂肺的感觉都听出来了,奇怪的是我听《悲怆》不但不觉得悲观厌世,反而从中获得了一种力量”。1945年投奔苏北解放区,1955年赴苏联留学。没有受过科班式专业教育的朱践耳,凭着自己丰富的生活经历和民族音乐素养,开始了他一生中第一个创作的黄金期,创作了钢琴曲、合唱、双簧管独奏、弦乐四重奏、交响诗等大量作品。1959第一首管弦乐作品《节日序曲》在莫斯科首演,并被前苏联国家广播电台作为永久性曲目录音收藏。以后又以德国科隆、日本名古屋、挪威等地交响乐团陆续演出。
改革开放后迎来创作的第二个黄金期,人生经历和作曲功底经过多年积淀,厚积薄发,60岁起开始写大型交响乐。到现在20年间,朱践耳写出了 10部属于中国人自己的现代交响乐,这个数字,是一个耄耋之年的老人用毅力制造出的传奇,而其中部分交响曲在观念和技法上的现代程度甚至远超过许多年轻作曲家。中国作曲家中能写大型交响乐的屈指可数,几乎只有朱践耳和王西麟能写出多部具有世界水平的交响乐。
自幼喜爱音乐,曾随钱仁康学习初级和声,后一直自学钢琴与作曲, 1955年调上海电影厂从事电影音乐创作,后赴苏联国立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开始系统学习作曲。回国后,曾任上海歌剧院、上海交响乐团常任作曲、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兼职教授。创意求新,致力于西方作曲技法和中国传统文化、音乐思维、语言风格的有机结合,不断开拓作品内涵的深刻性和题材的广阔性,不断自我超越,从而形成独特的创作风格,独步乐坛。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十部、小交响曲一部,其他各类交响乐作品十八部。《交响幻想曲》和《第二交响曲》获全国交响乐作品一等奖;《第四交响曲》获1990年 瑞士“玛丽•何赛皇后”国际作曲比赛大奖;《第一交响曲》获1992年中国唱片公司“特别创作奖”(金唱片奖);交响诗《百年沧桑》获1997年“香港回 归”音乐作品征集唯一金奖和第四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成果奖”等。《第十交响曲》应美国哈佛大学弗罗姆音乐基金会委约而作,并获第五届上海文学艺术“优秀 成果奖”。
1991年获首届上海文学艺术个人“杰出贡献奖”。1990年起获列英国剑桥传记中心《世界音乐名人录》。2001年获列《新格罗夫音乐与音乐家辞典》。2002年,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朱践耳交响曲集》(包括CD唱片)——此为我国首部个人交响作品集。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