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资讯 Guides
中广民族乐团举办周日音乐会 “颂彭修文彩” | 2011-03-06 11:42 |
简介 Biography
彭修文(1931年2月7日-1996年12月28日),男,湖北武汉人,中国当代作曲家、指挥家,现代民族管弦乐团的奠基人之一。
生平
1931年生于湖北汉口,从小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喜爱戏曲和民间音乐,没有受过正统音乐训练。1949年,毕业于商业专科学校,1950年到重庆人民广播电台工作。
1952年,彭修文被调到中央广播民族乐团,1953年任该乐团指挥兼作曲。此期间,他创作和改编了一系列民乐乐曲,并建立了中国新型民族管弦乐队的最初编制。1957年,在莫斯科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艺术比赛上,彭修文指挥中央广播民族乐团演出了由他改编的《春江花月夜》、《金蛇狂舞》和《关山月》,获得了金质奖章。
文革期间,彭修文的音乐事业被迫中断,他在家里为唐诗和宋词谱曲。在文革结束后的1979年,美国著名小提琴家艾萨克·斯特恩来华访问演出,他的此次中国之行被美国导演艾伦·米勒拍摄成新闻纪录电影《从毛泽东到莫扎特》,片中收录了 彭修文根据美国乡村民谣改编的民族管弦乐合奏《哦,苏珊娜》,该片获1981年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
1981年受聘为香港中乐团客席指挥。同年出任中国广播民族乐团艺术指导。
1980年代中,彭修文创作了许多大型民乐作品,如二胡协奏曲《不屈的苏武》、交响诗《流水操》、《怀》、《秦兵马俑幻想曲》等。
1996年12月28日凌晨在北京逝世。在他辞世前一周完成《香港节日序曲》的总谱。香港中乐团曾宣布彭修文将于香港特别行政区成立时就任艺术总监。
影响
彭修文为现代中国民族管弦乐队的创立和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他参照西方古典音乐的和声学、配器法、乐器制作标准和乐队编制建立起来的中国民族乐队,被称为“彭修文模式”,是中国在20世纪中叶最有代表性乐队形式,在他之后成立的中乐团都或多或少的借鉴了他的模式。另外,40余年来他先后创作、改编了400余部民族管弦乐曲,其配器之精妙广为人所称道。
评价
他去世后,音乐界评价他为“民族音乐大师”。
原创作品
- 《丰收锣鼓》与蔡惠泉合作
- 《不屈的苏武》中胡协奏曲
- 《喜丰收》唢呐协奏曲
- 《千帆闹海》
- 《乡村的晚会》
- 《武夷山茶》
- 《渔乡组曲》
- 幻想曲《秦·兵马俑》
- 交响诗《流水操》
- 交响诗《怀》
- 音诗《云中鹤》
- 《金陵》交响曲
- 套曲《四季》
- 春之晨
- 夏之夜-太平山下不夜城
- 秋之歌
- 冬之雪
- 谊之风第一号
- 谊之风第二号《宝岛》
- 《揭天鼓吹》香港节日序曲
- 套曲《十二月》
- 正月-元宵
- 二月-幽燕春早
- 三月-踏歌行
- 四月-云淡风轻近午天
- 五月-紫禁城的黄昏
- 六月-白沙之夜
- 七月-骄阳
- 八月-晚来香
- 九月-落日照长街
- 十月-霜叶红于二月花
- 冬月-风雪夜归人
- 腊月-踏雪寻梅
改编作品
- 《瑶族舞曲》
- 《(十番)将军令》
- 《乱云飞》-改编京剧《杜鹃山》的唱段
- 《光明行》
- 《二泉映月》低音二胡协奏
- 《听松》低音二胡协奏
- 《烛影摇红》二胡协奏
- 《江河水》管子协奏
- 《大姑娘美》高音板胡协奏
- 《步步高》
- 《春江花月夜》
- 《月儿高》
- 《灵山梵音》
- 《梅花三弄》
- 《彩云追月》
- 《花好月圆》
- 《阿细跳月》
- 《伟大的北京》
- 《青松岭》(另名《奔前方》)
- 《赛龙夺锦》
- 《娱乐升平》
- 《紫竹调》
- 《美丽的梭罗河》
- 《霍拉舞曲》
- 《达姆达姆》
移植作品
- 刘铁山、茅沅《瑶族舞曲》
- 李焕之《春节序曲》
- 朱践耳《翻身的日子》
- 吴祖强、王燕樵、刘德海《草原小姊妹》琵琶协奏曲
- 近卫秀磨《越天乐》
- 莫札特《弦乐小夜曲》
- 斯特劳斯《拨弦波卡舞曲》
- 拉威尔《鹅妈妈》组曲
- 比才《卡门》组曲
- 德弗夏克《第九号交响曲》-来自新大陆
- 安耐斯可《第一号罗马尼亚狂想曲》
- 穆索斯基《图画展览会》
- 史特拉文斯基《火鸟》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