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索非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作曲家。1931年10月24日生于鞑靼自治共和国奇斯托波尔,在喀山长大。她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并且很早就开始作曲。

简介 Biography

索菲娅·阿斯戈托芙娜·古拜杜丽娜(俄语:Софи́я Асгатовна Губайду́лина;鞑靼语:София Әсгать кызы ГобәйдуллинаSofia Äsğät qızı Ğöbäydullina;1931年10月24日-),鞑靼血统的苏联-俄罗斯女作曲家。

古拜杜丽娜生于苏联鞑靼自治共和国的奇斯托波尔市,父为鞑靼族,母为斯拉夫人。年少时在喀山学习音乐,后曾从舍巴林学习,并得到大作曲家肖斯塔科维奇的鼓励[1]。一直对各种现代派音乐创作技巧有着浓厚兴趣,有不少人把她与阿尔弗雷德·施尼特凯、爱迪生·杰尼索夫并称为苏联先锋派音乐三巨头。后来致力于对苏联以及其他地区的民族乐器的研究。创作过很多需要使用民族乐器的作品。她于1992年起定居于德国。

古拜杜丽娜的国际知名度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小提琴家基东·克雷默等人的推广,现在她已经被认为是当代古典音乐最重要的作曲家之一。她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是提献给由小提琴家安娜-苏菲·穆特首演并录音。

代表作小提琴与乐队《奉献》,大提琴、巴扬手风琴和弦乐队《七言》,交响曲《声音...寂静...》,至少四首弦乐四重奏。

经历

索非亚·古拜杜丽娜(Sofia Gubaidulina),二十世纪最杰出的女作曲家。1931年10月24日生于鞑靼自治共和国奇斯托波尔,在喀山长大。她五岁开始学习钢琴,并且很早就开始作曲。17岁进入喀山音乐学院,1954年进入莫斯科音乐学院,师从米亚斯科夫斯基学生尼古拉·佩科(Nicolai Peiko)与瓦萨利昂·谢巴林(Vissarion Shebalin)。古拜杜丽娜的父亲是鞑靼人,而母亲是斯拉夫人,她在音乐学校的导师是犹太人,而她在精神上的影响则更多来自于德国。因此,她认为自己是四个血统的混合体。古拜杜里娜探究所有西方前沿音乐技术的愿望在俄国是被禁止的,而她对宗教,神秘体验以及她的祖国的古老传统都非常感兴趣,并且在其中找到了一种与西方的体验完全不同的属于她自己的声音。这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肖斯塔科维奇给她的忠告:“不要害怕做你自己,我希望你能够继续你自己所谓不正确的道路。”她以此作为座右铭。对于她的音乐养成,在一段访问中古拜杜里娜提到,“在音乐院的时候我受到Shostakovich与─从另一种完全不同的意义上─Webern影响很大。虽然你可能在我的音乐中看不出他们影响的痕迹,……因为我从他们身上学到的其实是如何做自己。……但是终究还是巴哈(对我的影响最大),我不断地从他音乐中学习,而且未来也还要从他身上学习。”

她创作了相当数量的电影音乐,并尝试即兴创作。她时常采用俄罗斯,高加索和中亚不同寻常的民间乐器进行创作,比如巴杨(Bayan,一种类似手风琴的乐器),而其作品的音响效果却与手风琴有很大不同。她不拘泥于技法,只要认为需要,她就会应用。

肖斯塔科维奇逝世以后,古拜杜丽娜与什尼特基(Schnittke_1998年),杰尼索夫(Denisov_1996)同被认为是苏联先锋音乐的带头人。1975年,她的乐队作品《阶梯》(Strfen)获罗马国际作曲比赛一等奖。同年,与同班同学阿基奥莫夫(Vyacheslav Artyomov)和苏斯林(Viktor Suslin)共同建立阿斯特雷亚小组(Astreya Ensemble),他们发掘使用一些并不鲜为人知的俄罗斯、中亚、东亚的民间仪式中所采用的乐器进行即兴演奏,由此发现了大量新声源和创作灵感,这对她的作品创作给予积极影响。

Gubaidulina的音乐虽然自从1979年首次出现在巴黎蓬巴杜中心以「巴黎.莫斯科」为主题的音乐节后,就慢慢受到西方瞩目,但因为音乐风格与苏共理念不合,她西方旅行的申请一直被当局拒绝。经多次邀约申请,一直要等到1984年,当吉顿·克莱莫(Gidon Kremer)在Helsinki演出她的小提琴协奏曲Offertorium时,她才首次出现在西方世界。而后1986年在Kremer主持的Lockenhaus音乐节再度顺利前往这个位于奥地利与匈牙利边境的小镇。苏联解体后,Gubaidulina转而定居德国汉堡郊区至今。因为身为女性,她已经是今日大家谈到女性作曲家时必然会提到的名字。或许有人会认为女性音乐家之所以出名,就只是因为她们是女性(当然作曲家是其中最稀有的)。这样的说法自然有一部份是事实,但若仔细观察当今乐坛,我们便会发现若把其中女性代换成德国或欧洲,这句话经常也是可以成立的,尤其是在二次战后有严重指挥家、演奏家、作曲家断层的德国。无论如何,当我们回归到音乐本质时,丰富而吸引人的心灵自然就会显现出来,而Gubaidulina自然是当今其中最迷人的之一。

古拜杜丽娜是20世纪享誉世界的三位俄罗斯作曲家(古拜杜丽娜、施尼特凯、杰尼索夫)中唯一一位目前还健在的女作曲家,她的创作极其丰富,包括24首交响乐队作品、13首为室内乐队小型乐队的作品、9首为人声和交响乐队而创作的作品、11首独奏作品(为巴扬手风琴、管风琴、钢琴、长笛、大提琴和吉他等)、60首室内乐作品、3首管风琴作品、多部电影音乐等。这些作品中有很多被称为当代最伟大的作品,她本人也在国际音乐界具有极,高的威望和不可取代的位置。  

2005年金秋时节,正值北京中央音乐学院院庆55周年之际,古拜杜丽娜首次对中央音乐学院进行为期三天的学术访问,其间包括古柏杜丽娜介绍自己的作品及创作历程、作曲大师班点评学生作品、举行古柏杜丽娜作品音乐会、跨越时空的亲密对话——古柏杜丽娜与中国作曲家会面等多项活动内容。此前,古拜杜丽娜没有来过中国,但是她对中国并不陌生,她对中国的文化、历史早有研究。另外,早在50年前,在莫斯科读书期间,她就与中央音乐学院的吴祖强、杜鸣心教授是同学(吴祖强教授和施尼特凯是同班同学,都比她高一届杜鸣心教授与她是同班同学)。

自1992年来,古拜杜丽娜移居到德国汉堡的近郊生活,她不仅成为重要学术机构的成员:如柏林艺术大学的,汉堡艺术大学及瑞典斯德格尔摩皇家音乐学院;还与1999年在德国获得了奖励艺术家“Pourl le Merite” 勋章。为表彰她在现代音乐方面上所做出的贡献,古拜杜丽娜在国际上先后获得了众多的奖项:1974年获罗马国际作品比赛大奖;1987年摩纳哥奖;小提琴协奏曲“Offertorium“和交响乐队作品”Stimmen...verstummen...” 两次获得“Koussevitzky International Record Award“录音奖(1989年1994年);Premio Franco Abbiato奖(1991年),同年获得海德堡艺术家奖;俄罗斯国家奖(1992年) ;德国布朗史威克市政府Spohr-Preis奖(1995年) ;Pinneberg文化奖(1997) ;被誉为艺术界诺贝尔奖之称的由日本天皇颁发给现代艺术家的大奖the Japanese Praemium Imperiale(日本东京,1998年) ;瑞典斯德哥尔摩音乐厅基金会金质荣誉奖章(2000年);德国魏玛市政府颁发的歌德勋章(2001年);德国总统颁发的德意志联邦大十字勋章(2002);2003年作为在世的最著名的作曲家获法国堪城(CANNES)古典音乐奖。

古拜杜丽娜的取得成就同她所接受俄罗斯的文化和她的鞑靼民族血统有着不可分割的密切关系,但是她最终没有成为一位自浪漫派时期命名而来的民族作曲家,而成为了我们这个时代最伟大的作曲家。她不仅掌握了所有作曲技法,对欧美现代派艺术也融汇贯通,连同东方的哲学思想也进入到她的音乐之中,她的作品意境几乎达到完美的境地,在她的音乐中有着一种超越音乐本身的内在涵义。好似在音符的下面或乐句之间出现了诗人的辞句,或是在宗教仪式上祈祷,或是一种其它的某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在她的作品总谱中可以看到某些具有神秘色彩的隐喻和宗教的象征。她对文学也有着浓厚的兴趣,她还为古埃及和古波斯诗歌及20世纪的抒情诗谱曲。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古拜杜丽娜
音乐人信息
简介:俄罗斯女作曲家
指数: 7.7
类型:人物 女
出生:1931年10月24日
年龄:93岁
地区:俄罗斯
职业:作曲家
时期:现代音乐
老师:舍巴林
链接: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3-02 21: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