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Biography
魏子猷(1875—1936)河南遂平县人,是我国近当代首届一指的古筝吹奏家和教诲家。他武艺精深,文明深邃,是一位学问型的民族官方音乐家。
故事
在我国民族音乐史上,记载着一个光辉的名字——魏子猷。他是现代筝乐的先驱、河南古筝流派的奠基人。他为“中州古调”的传播、河南古筝流派的形成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我国古筝艺术的发展和古筝人才的培养做出了突出贡献。
魏子猷在我国古筝界举足轻重,但对他的研究还不深入、甚至认为生平无从考究,特别是其为天中名人而天中人却知之甚少,甚感重担在肩。近年来,本人从查阅遂平县志、阳丰乡志,有关文史曲艺资料到走访民间音乐世家、魏族百岁老人,逐渐理清了魏子猷其人其事。
在遂平县城西十里发叉路口旁边,有一个有名的村庄——吏部张(此庄因某朝代出了位朝廷吏部官员而得名)。此地东通遂平城,西达嵖岈山,南邻汝河,西南经大石桥、上仓、文城通往泌阳和南阳,北通西平和漯河,为古交通要道,这里就是魏子猷的出生地。
时光追溯到1875年,这年阳春三月的一天,魏子猷降生人间。长期居住在此村的魏家大户喜添贵子,十二天吃面条自然是要大摆宴席庆贺一番。魏府张灯结彩,鞭炮齐鸣,送礼者人头攒动,热闹非凡。不远的魏家祠堂前,一边是高亢清亮的河南讴(又叫河南高调,后发展为河南梆子和豫剧),另一边是细腻婉转的高跷曲(后发展成高台曲子和曲剧)。十里八乡观看者人山人海。魏族长祝辞后,在遂平吴房书院上学的魏子猷的同族兄长九岁神童魏承恩(清光绪二十二年丁酉科拔贡,曾于1908年创办遂平官立初等工业学堂,尤擅书法北魏体,盛名远扬省内外)赋诗联一首,上联:魏府增人丁代代兴旺;下联:子女溢才华个个英强;横批:宏猷大展。魏子猷之名后来就出自此诗联。
吏部张村自古民风朴实,崇尚文化。作为本村大户的魏家更是如此,办私塾,聘请远近文人授课。魏子猷自幼聪明,过目不忘,三岁能背唐诗宋词,很受族人喜欢。魏家族长有个爱听戏曲的习惯,隔段时日便请戏班演出。魏子猷到五岁时,不但能作诗、绘画,而且对民间乐器也产生了兴趣。每每有艺人来演出,他都观看,特别是乐师们的演奏,更引得他的兴致。笛箫、胡琴、弹拨等乐器,他都要用手摸摸,甚至吹吹拉拉、弹弹打打,直到满足为止。他的这些爱好和举动,乐师们看到后常常有意无意间教他一下。这些被魏家老爷子看在眼里,通过观察,他觉得学习音乐将来或许有用,便在以后的课程学习中聘请老师增加了一门音乐课。少年时期的魏子猷特别爱听故事,这也为他日后严谨的治学奠定了基础。一次他听完本地传说凌御史热爱家乡关心乡亲疾苦,当殿面君启奏以使遂平“亩大粮轻”而遭满门抄斩的故事后,非让他爷爷带他去村庄西北不远的地方寻找凌桥村遗址。结果在阳丰乡孔庄西南角找到了泉水旺盛的一眼古井,据说是凌御史后花园的浇花井,至今村民还用它抗旱。连庄、西王悦庄东边的河汊有大量的砖瓦瓷片,是昔日的凌桥村。站在河汊岸上往西北远望,依稀能看到凌御史的运粮河道。当他听完高山流水觅知音、伯牙摔琴谢知音的故事后,便闹着要到汝河边弹琴,也想遇见高人重演高山流水的故事。
随着年龄的增长,魏子猷被接到县城居住学习,接触的人更多了,眼界也越来越开阔,对音乐的兴趣更加浓厚。1892年,遂平爱国民主绅士魏朗斋出生,为期七天的庆祝典礼很隆重。这次大会文艺演出的总导演是17岁的魏子猷。
1897年,堂兄魏承恩高中丁酉科拔贡,轰动满城,一时掀起了文人学魏0,此事对魏子猷震动很大。二十二岁的魏子猷决心走出家门,拜访各地名家学习筝艺。此年的春夏之交,遂平大旱,饿死人甚多,幸存者多靠从泌阳籴来的大豆糊口。很多艺人组成班团去泌阳逃荒卖艺糊口,魏子猷不顾家人的反对,毅然加入了他们的行列。一到泌阳城,一段歌谣便从街巷中传出:“要看景致上铜峰,要听大调泌阳城。禹六儿的琵琶,陈老么的筝,刘清斋的三弦最好听。王二胡琴拉得好,画眉听了也不吭声。”魏子猷一行人循着童声乐声找去,在一家茶铺外,一群小孩儿边吟歌谣边玩耍,悠扬的乐声和着大调曲子的演唱声从茶房内飘出来。茶店老板见有客人来,忙招呼大家进店喝茶。遂平、泌阳筝界的大交流使魏子猷开阔了眼界。他逐渐认识到要提高筝艺,必须摒弃门户之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
就在魏子猷准备第二年夏外出游学时,国家形势大变。1898年6月,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实行变法,史称“戊戌变法”,又叫“百日维新”。文化方面,京师设立大学堂,州府县设立中小学堂,改革科举制度,废除八股。一向审时度势、梦想魏家出一高官的魏族长觉得天要变,一方面极力阻止魏子猷寻游,一方面找熟人要魏子猷到汝宁府中学堂读书。这年的9月,魏子猷-入汝宁府中学堂读书。但他有一个条件,必须让他趁假期去南阳、邓县寻访筝家。当时的汝宁府所在地汝阳县(今汝南县)虽不是大调曲子的传播重地,但文化底蕴深厚。他翻阅汝宁府志,考察民间音乐,丰富中州古调音素。他了解到600年前出生在明代汝宁府正阳县境的一对优秀儿女——名垂青史的琵琶演奏家钟秀之和黄凌儿,是天中大地上的两颗耀眼乐星。他还了解到我国南北朝梁武帝年间出生于汝南的音乐大腕周舍,精通四声、五音、十二律,有音乐作品《上云乐》和《鞞舞歌》传世,是当时名冠天下、德艺双馨的艺术巨擘。他考察到起源于汝水河畔的“蔡讴”是中国最早的(春秋时期)地方民间音乐体系,有《诗经》中的名篇《汝坟》为证。可想“蔡讴”的音乐元素随着历史长河的流淌已牢牢化入河南的民间小调、大调曲子说唱艺术和梆子腔、曲剧、越调等剧种音乐之中。
去南阳和邓县等地,他拜访了筝家李晋卿、马洪图、马奈之、马书章、徐金山等,这次周游魏子猷收获更大。在与各位名筝家的交流中,他总结出古筝演奏的传统技法,即左手以润饰为主,取音为辅;右手以取音为主,润饰为辅。这种音、韵结合的传统技法,使得多音并置和五声音阶排列的古筝,在表现“中州古调”筝曲时得心应手。他总结出“中州古曲”演奏应以浑厚淳朴见长,以深沉内在、慷慨激昂为特色,音色要圆润饱满,发音要结实有力,凸现河南人特有的豪爽性,要富有地方韵味,显示中州抑扬顿挫的声调,激昂如引吭长啸声震林木,悲切处似呜咽微吟哀转久绝。
说起魏子猷的求学之路,不得不提起遂平名人李儒纯。李儒纯,字教一,原遂平诸市乡熊庄村肖庄人。1895年考入开封高等地质学堂,常和爱国学生一起抨击时弊,研讨挽救民族危亡之良策。回遂平后兴办新学堂培育人才并在玉山开采水晶矿。李儒纯同魏家有亲戚,经常在魏府走动,他非常支持魏子猷研习古筝。在他1902年只身去上海参加孙中山领导的同盟会时,介绍并带魏子猷去开封第一所新式学堂河南大学堂读书。魏子猷后来的仕途生涯曾受其影响较大。这次开封求学,魏子猷的业余时间全用在了对河南大调曲子的探索上。他找到了河南大调曲子的根——汴梁小曲,没事就往相国寺、龙亭公园跑,听最原始的说唱鼓子曲,欣赏乐师们的演奏,很受熏陶。放假回家时,他绕道平顶山襄县,去襄县拜访民间盲人古筝演奏家李瞎子,去叶县拜访河南筝派赵均安。魏子猷之所以成为一位文化高深的民族民间音乐家,是其求学经历所致。
经数年寻访,魏子猷拜访了许多古筝名家。他们一起探索古筝演奏技艺,整理改编大调曲子的板头曲和牌子曲,传播中州古调艺术并使之发扬光大。
随着对中州古调的深入研究和文化知识的逐步高深,魏子猷渐渐不满足于六十八板“板头曲”、“牌子曲”的单一曲式,想用多段体形式反映不同的音乐形象。于是就在大自然中寻找音乐动机,在诗词歌赋中孕育音乐灵感,为创作《渔舟唱晚》打下基础。
魏子猷精益求精的求学精神鼓舞着当地艺人,影响着后人,在他去北京后的1934年,遂平大石桥小学教师姚英霞组织曲子会,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本地大调曲子艺术的发展,促进了民族器乐在民间的广泛传播。
魏家人虽支持他的古筝追求,但最终还是想让他捞个一官半职。清末民初的县官(县知事)录用要么通过考试,要么名人保荐。魏子猷凭本事轻易考取一外地县长职务,魏家自然又是庆贺一番。其实当时的县长一职并不是太好的差使,但数年的仕途生涯让魏子猷接触了更多的名人雅士,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其间除了勤政爱民外,他不忘筝乐继续研究筝艺,并为晚年寓居北京传播筝乐做了准备。
1925年,伟大的民主主义革命家孙中山在北京病逝,国民党内部日趋分化,对魏子猷的仕途打击颇大。满怀一腔为国为民做事的热情在争权夺利的腐败官场中消失殆尽,他决计辞官回乡。1925年夏天他回到了遂平,衣锦还乡,自然是亲朋好友好接风洗尘。昔日在一起的音乐玩友们听说后从四面八方赶来,叙旧玩乐。特别是每天来到汝河大堤操筝,满眼闪闪发光的金沙,碧波荡漾的河水,宽阔的河面,渔翁驾舟捕鱼,水鸟掠过清澈的河面,夕阳西下晚霞满天的壮美,使得魏子猷心沉静下来,不再以人事烦心,也不再为世俗纷扰。欣赏着诗情画意的大自然,油然而生对祖国山河的无比热爱,激发着年已半百的魏子猷,不知不觉中《渔舟唱晚》的旋律初稿便在手指间流淌。此时他调整了人生奋斗的目标:要把河南古筝介绍出去,要热情传播河南筝曲,要让河南古筝代代相传,要积极提倡民族民间音乐。这年的秋天,他拜别亲人朋友,携家眷北上北京寓居,并在一家慈善机构“道德学社”专事筝艺。
道德学社给了魏子猷用武之地,他精神焕发,开始了人生最辉煌的十余年历程。
魏子猷这一时期的贡献应从以下两方面阐述:
一、他是我国近现代古筝大家、首屈一指的古筝演奏家,尤其长于河南中州古调“乐中筝”。
他是最早把河南古筝介绍出去的人,经常演奏和传授的筝曲有《天下大同》、《小开手》、《关雎》、《渔舟唱晚》、《百鸟朝凤》、《平沙落雁》等十多首,其演奏古朴浑厚、深沉内在、慷慨激昂,具有浓郁的河南民间音乐风格,时称遂平筝曲。
魏子猷传谱的著名古筝作品《渔舟唱晚》,以唐代诗人王勃《腾王阁序》中“渔舟唱晚,响穷彭蠡之滨”佳句的前四个字为标题,描绘了夕阳西下,碧波万顷,渔人欢愉歌唱,满载丰收,欸乃归舟的动人情景,表现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和赞美。乐曲意境深邃高雅,旋律以典型的民族风格五声音阶为基础,音乐优雅古朴,通俗又有韵味。结构完整短小,利于传奏。魏子猷在这首作品的演奏创作上突破了传统的六十八板单一曲式,通过不同段落体现音乐形象的对比和发展,使用了大篇幅的音型模进和华彩乐段,比传统的六十八板古筝曲大大向前跨进了一步,具有高度的艺术水平。继承容易创新难,此曲花费了魏子猷多少心血可想而知,从中也可窥视魏子猷筝艺是多么的高深。道德学社,好比世外桃园,每位社员彼此相敬如宾,唯善事而为之。在社里魏子猷终日精神抖擞、精力充沛,弹起古筝满面春风。
二、魏子猷不仅是我国近现代古筝巨匠,还是一位知识型的民族民间音乐家和古筝教育家。
他技艺精湛、文化高深,对我国近现代古筝的发展和延续起了关键作用,对河南筝跨区域传播做出了贡献。他弟子众多,皆成名家且大都是中国近现代筝乐史之重要人物。其高足娄树华,河北玉田人,自1925年开始在北京师从魏子猷学筝,成绩优异,1936年曾赴欧美各国演奏,是最早将我国古筝艺术介绍给世界的人。特别是魏子猷在《渔舟唱晚》曲成之后,让他习奏,娄树华勤学苦练,认真领悟,经过他的加工润色,使乐曲更臻完美,终创辉煌。在魏子猷逝世后,《渔舟唱晚》在娄树华的演奏下,成了一首蜚声世界、举世公认的中国传统古筝名曲,并且已成为我国十大传统名曲之一,娄树华做出了重大贡献,以致后人误认此曲为娄树华的作品。
与娄树华一起向魏子猷学筝的还有梁在平,河北高阳人,他上个世纪四十年代开始蜚声乐坛,为台湾古筝研究会会长,被誉为“台湾古筝之父”。1938年自费刊印了中国筝谱《拟筝谱》,这是中国古筝史上第一本筝谱,填补了“筝无专谱”的空白。所灌制的唱片《寒鸦戏水》注有“南派”字样。因为娄树华、梁在平都师从魏子猷,所以也都被称为河南派古筝演奏家。此外还有程午加、周希文、史荫美等也都曾师从魏子猷。
我国现当代古筝大师、新中国学院派古筝专业奠基人、北京古筝研究会会长、中国音乐学院教授曹正是娄树华的高足,是魏子猷的再传弟子,所以也被公认为遂平古筝学派的代表人物。可见魏子猷对我国古筝艺术的深远影响和不朽业绩。
魏子猷深感古筝教学不能拘泥于民间的口传心授,要有创新,教材是当务之急,便把终生所奏和收集来的河南筝乐汇编成古筝曲集《中州古调》(为工尺谱手稿),供弟子学用,虽未经刊印但传抄流传很广。收谱有《天下大同》、《关雎》等十数首。
魏子猷的治学严谨和对理论的重视,对后来学者影响很大。娄树华曾描绘魏子猷的教学法:先读筝曲,再弹筝,读一曲,弹一曲,循其指示的方法,渐渐地前进。这种方法,是在使学者读会了一个筝曲,即弹会了一首筝曲,绝对没有躐等而进和务广而荒的毛病,诚可谓中国传统的音乐教学之方法。这一点,对于那些不能将知识行诸于文字,而只能靠心传授技艺的民间艺人来讲是非常难能可贵的。娄树华之所以后来能成为一代古筝宗师,其对筝艺基本功和传统音乐艺术修养是与魏子猷严谨的教学分不开的。娄树华按照魏子猷的教学方法研习古筝,先熟读乐谱,再行操缦,每首筝曲、每一个指法都是在魏子猷指导下学到本领的。魏子猷的教学虽然严谨但不墨守成规,他常常鼓励弟子既要继承传统也要推陈出新。《渔舟唱晚》之所以成为中国古筝艺术史上划时代的作品,是与师徒二人的努力和创新思维分不开的。魏子猷的艺德和技艺感动了娄树华,魏子猷逝世后,他便继承老师之志,肩负起推广中州古调“乐中筝”的重任,并在1938年由上海百代公司灌制了“北派”古筝唱片一张,正面刻有魏子猷所传名曲《天下大同》字样,反面是《关雎》。它是我国古筝近现代史上重要物证之一。
魏子猷不局限于仅仅在道德学社教筝,还以家庭音乐会的形式开展古筝演奏和教学活动。逢年过节礼拜日都是他邀请古筝名人来家做客、切磋筝艺的好时候。当时全国各地古筝流派的名人凡来北京的大都去过他家。魏子猷的家,除了家人外,最多的就是慕名学筝者和道德学社的古筝弟子。魏子猷的客厅没有过多的豪华装饰,最显眼的便是排列整齐的数架古筝。在家里教筝,报酬不计,给多给少一样教,只要是真心学筝艺,不给报酬同样教,甚至魏子猷时不时还要接济那些筝志高远的穷学生。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