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Biography
张子谦(1899年10月3日-1991年1月5日),名益昌,字子谦,祖籍江苏仪征,出生于扬州。广陵琴派音乐家。善弹《龙翔操》,故得“张龙翔”的称号,与查阜西、彭祉卿并称“浦东三杰”。
生平
张子谦祖籍仪征,光绪二十五年八月廿九(1899年10月3日)出生于扬州东关街的一个富裕家庭之中,然而在七八岁时父母双亡,他则被伯父等亲戚养大。1911年师从孙绍陶学习古琴。
1930年代张子谦前往上海浦东的公茂盐栈工作,后来担任了主任一职18年之久。1934年结识查阜西、彭祉卿, 也曾向查阜西请教古琴技法,后来他们三人被称为“浦东三杰”。古琴家谢孝苹谈到张子谦的曲风时说:
张子谦演奏风格清新委婉,节奏明快中跌荡时出,指法上不避偏锋,右手有时疾进至七八徽间,几与左手相遇在毫发间,将广陵派的独特风格发挥得淋漓尽致。
1956年他加入上海民族乐团,常和孙裕德琴箫合奏,颇为时人称道。 1950年代末到上海音乐学院授课。 他虽然是广陵琴派的代表人物,张子谦本身并不赞成古琴分派的说法,反而认为“海内为一家、南北无二派”,而之所以古琴当时仍有众多派别是因为古代交通不便之故。1936年他和查阜西等人在苏州成立了中国近代著名的今虞琴社,后来今虞琴社的上海分部“沪社”就开设在张子谦于浦东春江路17号的家中。抗日战争爆发之后,原先琴人所用的“回回堂琴弦”断货,导致琴人陷入无弦可用的尴尬境地,张子谦便和吴景略等人依古法在1943年试制成“今虞琴弦”。此外,在抗战期间,张子谦著成了记载当时文化界状况的《操缦琐记》。
在文化大革命期间许多古琴演奏家都遭到排挤打压,而张子谦只得离开上海音乐学院,今虞琴社也不得不废社。1980年复社时,张子谦出任社长,之后再度受聘于上海音乐学院,龚一、成公亮、李禹贤和戴晓莲等都曾是他的学生。
1988年将近90岁高龄的张子谦因身体欠安,而移居长子张家镇在天津的家中。到达天津的第二天接受天津音乐学院聘请,成为该校的客座教授,在该校任职期间收下最后一个弟子李凤云。1991年在天津的家中逝世。
作品
著作
- 《广陵琴学过去及将来》
- 《广陵琴派的沿革和特点》
- 《发掘琴曲<长清>的新得》
- 《七弦琴谱沿革及发展》
- 《七弦琴考源》
- 《琴曲悠悠怀念周总理——听创作琴曲<梅园吟>》
- 《古琴初阶》(与查阜西、沈草农合著)
- 《操缦琐记》
唱片
- 《山中思友人》
- 《张子谦操缦艺术》等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