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新芭网讯 3月1日,中香港中乐团主办,为期3天12环节的「中乐无疆界-国际作曲家高峰会」圆满结束。 本次 峰会 包括有7位知名学者/艺评人担任主持 、20位著名作曲家担任讲者、6位入选的新秀作曲家发表新作,参与者涵盖了13个国家及地区,并由乐团示范演奏30首乐曲的片段,超过2000份的分谱。

相关 About

香港中乐团 Hong Kong Chinese Orchestra 香港人引以为荣的世界级乐团
中国民乐 Chinese Folk Music

时间:2016-03-03 17:24 新芭网

中乐无疆界-国际作曲家高峰会

新芭网讯 3月1日,中香港中乐团主办,为期3天12环节的「中乐无疆界-国际作曲家高峰会」圆满结束。 本次 峰会 包括有7位知名学者/艺评人担任主持 、20位著名作曲家担任讲者、6位入选的新秀作曲家发表新作,参与者涵盖了13个国家及地区,并由乐团示范演奏30首乐曲的片段,超过2000份的分谱。

开幕式由香港民政事务局常任秘书长冯程淑仪女士及艺术发展谘询委员会主席钟瑞明博士分别致揭幕词,再由香港中乐团资深艺术顾问费明仪女士及艺术总监兼首席指挥 阎惠昌教授致感谢词。

高峰会第一场次先由阎惠昌总监透过乐团现场直接示范演奏,拆解分析林乐培大师的《秋决》与刘星先生的《第二民除交响乐》等作品,生动描述乐曲中的音乐形 象,并分析每个乐章的音乐动机,提纲挈领点出曲中的精气神,以及乐曲在中乐现代化历程的时代意义。

“形成音乐张力的三个要素,包含和声、节奏、调式及调性,在实际创作中,三者是密不可分的。”陈能济先生以多年创作的经历及领略各门派、各类型音乐之后的 感受,于高峰会与大家阐述民族管弦乐的张力概念。他认为音乐在历史长河中是流动的,并期待各世代作曲家继续努力,完成建构中国民族管弦乐的使命。

卢森堡作曲家马塞・温格勒透过这些年中乐创作经验,在高峰会上分享他对中乐乐器法的特点分析,并对中乐乐器分门别类提出他的研究心得。作曲家郭文景则以精 辟独到的见解,分享他在竹笛三重奏《竹枝词》的创作技法,现场并通过《愁空山》中乐和管弦乐版本交叉比对,抽丝剥茧此曲在中西乐版本配器的异同。

作曲家卢亮辉以经历四种不同社会环境的背景下,分享他如何运用多元化的音乐素材和西方技法,进一步融合现代中乐的尝试。新加坡作曲家罗伟伦以「音色」和「音区」的微观探讨,来宏观中乐器在配器上的独特性。比利时作曲家德克・布洛斯透过预录影像的方式,分享身为西方作曲家为中乐团创作时遇到的困难。主持人卞祖善再次肯定香港中乐团举办「国际作曲家高峰会」的意义,透过这个国际的交流平台,引领中乐创作成为国际的音乐语言,为第一天的高峰会作总结。

德国作曲家老锣从音色、厚度和力度的角度切入,探讨中乐团的配器课题,此次他更邀请六位西乐铜管演奏家加入示范,让大家能够明显地听到配器不同的厚度分 别。作曲家顾冠仁以他创作的乐队协奏曲《八音和鸣》为例,分别说明如何运用“吹、拉、弹、打”四大类乐器独特的色彩性,发挥成独树一格的音乐语言。

香港作曲家伍卓贤分享多首曾改编的流行音乐,解说如何让中乐置身于流行乐的Groove(节奏、韵律),并将不同习惯和美学放在一起,激发浑然天成的精彩 火花。作曲家徐昌俊以天津音乐学院青年民族乐团的近况为例,观察近年中乐创作的方向。作曲家朱晓谷则以多年研究乐器法的实践,探讨中乐的音色平衡问题。

作曲家姜莹介绍中央民族乐团近50多年来的中乐创作历程,并提出自己对中乐器个性和共性的再思考。台湾李英介绍台湾中乐发展的概况,也以自己创作的《易之 随想》为例,观察台湾多元纷陈的发展面向。马来西亚余家和带来多样东南亚传统音乐素材的影音资料,分享套锣文化和马来皮影戏对中乐作品写作的影响。

作曲家房晓敏以星海音乐学院的中乐创作为例,分享岭南文化在中乐创作的实践。白得云老师也以香港演艺学院为例,介绍学院在民族管弦乐配器教学的课程系列, 并提出多元一体的教学规划,以推动民族管弦乐的永续发展。徐英辉先生则分享香港音乐事务处的音乐训练课程,以及其中遇到的挑战和期许。

作曲家梅广钊透过香港从1997年至今的大型中乐创作活动和项目(包括香港中乐团、香港作曲家联会…等主办),肯定其积极推动中乐发展的贡献。

阎惠昌总监于“向大师致敬”环节中讲解彭修文及刘文金两位大师之经典作品,并由乐团现场示范选段,解析其中巧妙的配器之处。

高峰会中设「Please don't」环节,由乐团演奏家指出乐器的音域及演奏时的规限,让作曲家能更贴近演奏员的心声,也更了解乐器的特性,并发挥出最佳的音响效果。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