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许渌洋 Xu Luyang 乐评人 |
2011-04-13 21:21 北京日报 李红艳
当下的北京已经成为世界音乐演奏团体争奇斗艳的舞台。3月18日晚,美丽的凯尔特——竖琴民谣歌手凯蒂·亚当斯与爱尔兰西雷乐队音乐会在中山公 园音乐堂上演;随后,4月8日,小提琴“冰美人”希拉里·哈恩将携手英国室内乐团登上国家大剧院的舞台;4月26日、27日,意大利电影交响乐团也将在作 曲大师尼古拉·皮奥瓦尼率领下在人民大会堂举办两场电影视听音乐会;而时隔6年,柏林爱乐乐团也将在指挥大师西蒙·拉特的率领下再次访问北京,于11月 10日、11日在国家大剧院举办两场音乐会,并提前8个月,即从3月1日开始正式对外售票。
3月18日上午,西班牙指挥萨尔瓦多·布朗顿斯一下飞机便直奔北交的排练厅。 记者 方非摄
这不是一个完备的统计,但足以说明,北京的音乐演出市场正在被全世界的演奏团体瓜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土生土长的乐团过得怎么样呢?近日,记者采访了北京交响乐团艺术总监谭利华。
乐季缩水 等钱开张
每年3月,北交都会亮出新乐季的演出计划表,然而,今年却出了一点状况。当记者试图获得一张关于乐团2010-2011新乐季演出排期表时,谭利华显得有些为难,“目前还没办法给你提供,因为有些演出还没完全敲定。”
“北交的乐季演出取消了!”从兔年春节前开始,这消息便一直在圈内流传。也许,这只是一种传言。不过,北交新乐季演出场次大幅缩水,却是事实。谭利华说,目前确定的演出只有7场,至于剩下的场次在哪演、演什么,都还没最终确定。
乐季演出是衡量一个专业交响乐团的重要尺度。对一个专业交响乐团来说,今年要订出明年的演出计划,比如要演出多少场音乐会,都是什么作品,在哪 里演,独奏家都是谁,等等。谭利华心里很清楚,实行乐季演出是一个乐团保持专业竞技状态的方式,是乐团与国际接轨的一个重要标志,更是一座城市音乐生活常 态化的重要举措……早在1996年,正是他带领全面改革之后的北交,用疯狂的热情和封闭式训练,打磨出乐团第一个崭新的音乐季。
2010年以前,北交每个乐季演出通常保持在20至30场左右。可到了今年,新的乐季演出却大幅缩水,甚至被有些人不客气地说成“形同虚设”,究竟是何原因呢?
“我也是有苦难言啊。说白了,我们就是在等钱,等钱开张。”谭利华说。一分钱难倒英雄汉,这句话用在他的身上丝毫不过分。
北交的经济来源首先是政府投入。谭利华从办公桌上厚厚一摞报表中抽出一张《2001年-2010年财政拨经费一览表》,其中“基本经费”这一 项,从2001年至2010年,基本维持在750万元左右。“10年前是700多万元,如今依然是这个数目,一点儿没有增加。”谭利华一脸惆怅。
除了基本经费,还有办公用房租金、演出服装购置、乐谱购置、乐器购置、演出场租、排练演出用专业音响设备等专项资金,北交每年所获得的财政拨款 合计共约1200多万元。然而,这似乎仍不足以维持乐团的正常运营。北交目前有在编人员120多名,如果算上艺术投资、人员工资等,一年开支需2000多 万元。这样说来,除了财政拨款,需要自筹的资金大约800多万元,占全部开支的40%左右。
“还有一点,在专项资金中,特邀指挥家、独奏家,以及委约作曲家的费用仅为85万元,如果我们自己不去挣钱,只靠这85万元来做音乐季,肯定不 够用。现在请个外籍指挥,出场费至少5000欧元,再加上机票、酒店的钱,算下来一个人就得10万元。”谭利华掰着手指头说,“我算了一下,如果一个乐季 演出20场,就需要500万元。这些钱从哪儿来?只能自己想办法挣!”
#p#副标题#e#
商演是乐团的生命线
“我们不得不拼命商演,来改变目前的状态!”谭利华说。值得一提的是,国家大剧院的开业,为北交提供了一个舞台,比如大剧院开展的音乐普及项目 “周末音乐会”,以及一些庆典类演出等。2010年,北交在大剧院共计演出了29场,收入约300万元。另外,北交还有相当一部分精力用于企业包场等演 出,但往往是“临时接活儿”,没什么计划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北交是拿着商演挣的钱,来“接济”乐季演出。对国内绝大多数交响乐团来说,乐季演出基本上都是赔本儿赚吆喝,演一场赔一场,不 演不赔,多演多赔。“乐季演出的票房收入多则每场2万元,少的时候只有四五千元,一场音乐会能卖出去200张票都算多的。而且,上座率不等于实际票房。虽 然有时剧场内观众坐得满满的,但其中很多人拿的都是赠票。”在谭利华看来,很多人宁可花几千元吃顿饭,也不愿掏百十块钱买张音乐会的票。
在如此艰难的情况下,北交的乐季演出坚持了十几年。有人可能会纳闷:既然这么多年都坚持下来了,为什么今年却做不下去了呢?“因为以前有人赞 助,现在没有了。”谭利华说。他很感谢三星品牌和华夏银行这些年来给予乐团的支持,前者赞助了七八年,后者赞助了六年,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现在,这两家 企业都退出了。“目前,我还在和三星方面谈,他们大概能赞助今年乐季演出中的4场,算下来100万元左右吧。此外,我们再没别的赞助了。”
其实,做好商演,乐团才有活力,才能生存和发展。2010年之前,北交曾4次赴欧洲巡演,最近一次在2009年4月,北交以百人阵容,受邀赴欧洲8个国家巡演,历时近一个月,举行了18场音乐会,规模空前。那是北交最辉煌的时刻。
“那次可是真正的商演,除了负担国际旅费,其他包括酒店住宿、前期宣传、地面运输等所有费用,都由对方承担。另外,我们每场还有税后两万欧元演出费。”谭利华说。如果除去乐团一行共计花费的160万元人民币,北交那一趟足足赚了约200万元人民币。
然而,到了2010年,由于受到控制出国(境)团组总量等相关政策的影响和限制,北交想要出国演出变得不太容易了。原定于2010年11月赴英 国、荷兰、西班牙三国的巡演,便受此客观因素影响而临时取消了。其实,2010年夏天,乐团就和英国一家演出公司签订了合约,对方把场次、场地全部安排好 了,乐团这边也订好了机票,安排妥了行程,无奈却取消了。
北交艺术总监谭利华 记者 方非摄
“8月份我们告知对方走不了了。对方简直难以置信,怎会发生这样的事情,说我们这样做,不仅给他们造成损失,对北交在国际上的声誉也会造成不好 的影响。可我有什么办法呢!”谭利华说,“以前我们通常的做法是,与国外演出商签订合同之后,再上报上级单位审批,现在则要求必须提前一年申报、审批,但 事实上,国外演出商又不可能那么早和我们签合同。就这样,我们被夹在了中间。本来我们计划着每年都出国巡演的,现在看来是不太可能了。”
艺术水准和精神面貌都很重要
谭利华其实很在乎出国巡演。他觉得,通过造访交响乐的故乡,能够提高乐团的专业化水准,提升心气,这些都是对乐团软实力的提升,他形象地比喻为跑码头,长本事。在他看来,不管到何时,一个乐团的艺术水准和精神面貌都是最重要的。
“我们从2007年起与世界著名的古典音乐唱片EMI公司签约,迄今已经有北交录制的6张唱片在全球发行,这可以说是北交跻身世界优秀乐团之列的一个标志”,但也是其自身商业开发,品牌增值,增强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好办法,可惜没有可持续性。
作为一“家”之长,谭利华最担心的是手下这百十来号演奏员。“我知道他们都热爱这个团队,他们都是非常优秀的职业演奏家。这么多年了,这支队伍 一直很稳定。8个外籍演奏员一个都没走,其实,当初广州爱乐乐团成立、国家大剧院管弦乐乐团成立,都曾找他们谈过,但他们没有动心。我至今记得去年到青海 演出,在昆仑山脚下一天演奏两场,头天早上5点钟上的山,演完了就吸氧,大家没有任何怨言,我很感动……”停顿数秒,谭利华稍稍平静了一下情绪,“但我担 心如今的状况如果长期得不到改观,团员们会灰心丧气,会看不到前景。”
“我对部分交响乐团演奏员的工资收入进行了调研,发现北交的工资待遇不仅远远低于国交和爱乐,甚至低于一些地方乐团。中国爱乐是6000元 -12000元加档案工资,国交是4500元-10000元加档案工资,上海交响乐团是7000元-15000元加档案工资(外籍演奏员加10000 元),而北交是4000元-5500元,均无档案工资……”谭利华说,“工资待遇是体现演奏员价值的一种方式,所以不管如何困难,我都坚持每年给大家长点 工资,不能让他们觉得乐团没前景,没奔头。一个乐团,就怕丢了心气儿!”
说话间时至中午,乐团结束了上午的排练,演奏员们开始陆续走出排练厅。排练厅门口的宣传栏上贴着《关于发放2010年度绩效奖金的通知》,他们 凑近瞧了瞧,上面写道:2010年12月底前在岗、年度考核等级为合格及以上的人员,每人发放4000元。这个数字,相比较于北京的很多事业单位,应该说 算是低的。在北交担任近10年的小提琴首席梁大南说:“一个乐团的发展总有高峰和低谷,我们希望低谷是短期的,转机会很快到来!”
#p#副标题#e#
记者手记
有了钱也未必就是万能的
谭利华与北交所面临的生存困境,几乎是所有国内交响乐团的共同遭遇。以北京之阔大,文化之深厚,又有建成一流现代化国际大都市的期许,难道真就养活不了一个交响乐团吗?换句话说,如果没有这样一个交响乐团,对这座城市来说,是不是很有面子呢?
2009年4月,北交在塞尔维亚首都贝尔格莱德演出。(北交提供)
我这里所说的“养活”,实际上包含了三层含义:第一,政府对交响乐的扶持力度和投资能否再大一点?第二,2010年,北京的GDP排名第二,仅 次于上海,无论是国有企业,还是非国有企业,大约都不差钱,能否通过调节税收政策,把赞助严肃艺术的制度落在实处,调动起企业和社会的积极性?第三,北京 号称有最庞大的消费高雅艺术的人群,居然养不了这样一群管弦乐艺术家,也许是市场消费机制出了什么问题?
其实,这样发问也还有其疏漏之处。有人可能会说,同样是交响乐团,国外的名团不是很有市场吗?柏林爱乐乐团8个月后的演出,现在已经开始售票, 说明北京的观众并不冷淡交响乐,而市场是实实在在的。如果北交一场演出只能卖200张票,那么,是不是也还有我们自身的原因?也就是说,除了城市人群购买 力不高,或者城市本身的文化素养还有待提高,是不是我们自身的影响力、竞争力也还欠一些火候?市场环境就是竞争的环境,就是靠实力说话,这个实力,我理 解,恐怕不止是钱。有一句名言,这里我想改一改:没有钱是万万不能的,但有了钱也未必就是万能的。
不错,国外交响乐团同样不能依靠乐季演出的票房收入来维持其运营。他们的“幸运”仅仅在于,在拥有相当数量的财政拨款之外,还可以享受完善、健 全、有效的艺术赞助。据说,2010年底指挥大师穆蒂在芝加哥指挥芝加哥交响乐团做的一场普及音乐会,单张票价只有4美元。如此低廉的票价,没有充足的艺 术赞助是无法想像的。
与国外相比,国内交响乐团的日子固然要难过的多。除了财政拨款相对较少,艺术赞助机会不多之外,演出团体的市场号召力很薄弱,也是个重要原因。 这也许不是钱多钱少所能决定的。无论是市场号召力、影响力,以及竞争力,都有个长期积累的过程,需要在市场上历练。在这方面,增加国内外的商演,也许是不 错的办法。乐季演出固然很好,商演也是不能偏废的。听说近来限制公费出国旅游的政策,竟然影响到了北交的出国演出。这样的政策是否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做一些 调整呢?毕竟,他们不是公款旅游,而是正常的商业演出。对政府来说,支持交响乐的发展,不是只有出钱这一手,给政策又何尝不是支持呢。(记者 李红艳)
链接
欧美交响乐团生存现状一瞥
交响乐最早创始于欧洲,19世纪末传至美国,20世纪在亚洲等地出现。中国的交响乐目前还处在发展中阶段,很大程度上因循于欧美等交响乐发达国 家的经验,但同时兼具中国自身特色。然而,中国交响乐界对欧美交响乐发展现状的观察、借鉴始终没有停止,特别是经历了金融危机的欧美交响乐团的生存处境更 值得我们关注。
以将于今年11月访问中国的德国柏林爱乐乐团为例,根据德国联邦参议院的报告,柏林爱乐乐团2010年的财政年度运营预算大概是3680万欧 元,其中约1000万欧元来自乐团的门票收入,另外约650万欧元则通过客座演出、录音等经营销售来实现。此外,乐团还会从其他演出团体租用团属音乐厅所 支付的租金、私人捐助,以及乐团主要赞助商那里得到大约500万欧元。剩余的1450万欧元,则由柏林市政府负责,占整个预算比例的40%左右。
在英国、法国等其他欧洲国家,具有代表性的交响乐团同样依靠政府补贴,一旦文化主管部门随着本国经济放缓而相应地削减补助的话,很多乐团都将面 临迫在眉睫的生存问题。比如,今年英国政府开始大规模地削减对本国交响乐团的投入,比例高达14%至30%;荷兰政府则因为财政紧张不得不裁减合并本国的 一些交响乐团。
而在美国,交响乐团基本上依靠自主经营和商业开发,政府补贴不超过5%,其余大部分预算要靠企业赞助和私人捐款等形式填补。在美国,主流交响乐 团一般都拥有各大企业主和商业人士组成的董事会,他们负责为乐团的每一财政年度募集足够的资金。同时,在董事会之下,乐团拥有一个能力强大的经营团队,对 乐团的票房销售、商业开发、品牌增值倾尽全力,并实现乐团创收。以纽约爱乐乐团为例,其2008-2009财政年度预算超过了1亿美元,商业赞助和私人捐 款占到52%,其余全部依靠销售业绩实现。(乐评人 许渌洋)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