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在古典音乐中心地带柏林,就有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音乐节,依靠同城强大资源向老资格节日叫板。这就是柏林音乐节。

相关 About

德国 Germany
唐若甫 Tang Ruofu 独立乐评人

时间:2017-11-04 14:15 音乐周报 唐若甫

柏林爱乐大厅入口的音乐节标识柏林爱乐大厅入口的音乐节标识

文 | 唐若甫

虽然德国是音乐节概念(festspiel)发源地,最早一批音乐节可以追溯到弗朗茨·李斯特1845年创建于波恩的贝多芬音乐节和瓦格纳1876年创建的拜罗伊特音乐节,但一提到欧洲最为显赫的音乐节,人们第一印象往往是邻国奥地利(萨尔茨堡)、瑞士(琉森)乃至英伦(逍遥音乐会)。在古典音乐中心地带柏林,就有一个初生牛犊不怕虎的音乐节,依靠同城强大资源向老资格节日叫板。这就是柏林音乐节。

后起之秀 青出于蓝

说到德国的音乐节,也许很多人脑海里都是一片茫然。的确,相较于萨尔茨堡音乐节、琉森音乐节等,德国除拜罗伊特音乐节能够与之在影响力和听众争夺上抗衡以外,很难端出处于同一水平线的音乐节品牌。但德国不乏音乐节,据德国音乐信息中心(MIZ)统计,德国拥有三百多个古典音乐主题音乐节,大部分都在7月、8月举办,其中三大音乐节莱茵高、石勒苏益格-荷尔施坦、梅克伦堡-前波莫瑞无论在规模还是高度上都能与伦敦BBC逍遥音乐会看齐,只是在网络传播、营销宣传和主题提炼上尚可提升。

在拜罗伊特歌剧节的强大光辉下,一个以交响乐团为主题的音乐节异军突起。创建于2005年的柏林音乐节的前身是历史悠久的柏林艺术周(Berliner Festwochen),这是囊括诸如绘画、造型、舞蹈、古典音乐、戏剧、杂技、当代音乐、爵士等多种门类艺术的综合体,但在2002年停办。艺术周旗下各个艺术门类在全新重组的柏林艺术节麾下重启炉灶,唯独古典音乐被人遗忘。强大舆论呼吁下,原艺术周下的古典音乐板块经过3年空窗期后于2005年复生,重立品牌为“柏林音乐节”(Musikfest Berlin)。

柏林音乐节接受柏林艺术节组委会管理,合作方是柏林爱乐基金会,艺术节资金来源于联邦政府拨款。据音乐节艺术总监维恩里希·霍普(Winrich Hopp)介绍,音乐节总预算中有45%来自艺术节的公帑拨款,其余来自票房收入和一些文化支援单位比如西门子基金的项目性资助,自给率高达55%,这在高度依赖政府拨款的德国古典音乐节显得十分突出。

作为一个相对年轻的音乐节,后起之秀自然有“看家本领”以向前辈叫板。在霍普看来,这恰是柏林音乐节一大特色,那就是“似节而非节”。大部分夏季音乐节都在盛夏展开,择小镇古堰画乡而居,风景迷人,伴以美食美酒,旨在享受生活,往往游客蜂拥,物价飞扬,奢华至极,那是休闲度假式的“音乐节”。而柏林音乐节在8月底或9月初开张,择乐团开季档期而设,那时假期结束,人们纷纷上班,孩童上学,音乐节折射出“复苏开工”般的繁忙都市万象。

音乐节另一大特色便是柏林这座城市。与萨尔茨堡和琉森等小镇不同,柏林本身有着让人敬畏的文化生活繁景。乐团方面,柏林有着“无冕之王”柏林爱乐乐团(总监西蒙·拉特)以及4支卓绝群伦独立挂牌的大型乐团:德意志交响乐团(总监罗宾·迪奇亚蒂)、柏林广播交响乐团(总监弗拉基米尔·尤若夫斯基)、柏林音乐厅管弦乐团(总监伊凡·菲舍尔)、柏林国家管弦乐团(总监丹尼尔·巴伦博伊姆)。这5支乐团构成柏林音乐节强有力的节目资源保障,同时柏林丰富的文化生活也为音乐节提供厚实基础。由此,两大特色“都市生活”和“乐团大餐”,便确立了柏林音乐节的卓尔不群。

软硬兼施 打造名片

不过,这两大特色既是音乐节安身立命的炫耀资本,也凸显音乐节打造文化名片之不易。音乐节如何在柏林本已一年四季丰富如常的音乐生态中寻找自身定位乃至获取资源,如何通过与拥有独立个性的五支乐团金字招牌的常年合作同时也打造出自身文化名片?这是两个摆在总监霍普面前的棘手问题。古人所云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同样适用于柏林这座深不见底的大都市和它的音乐节之间的微妙关系。

第三个突出的问题是音乐节规划。由于音乐节开启于柏林各大乐团开季档期,如何从各大乐团自主独立的开季曲目中梳理出头绪作为音乐节主题,便是霍普面临的最大挑战,这就有点像要从一桌不同型号的积木中搭出一个想要的造型一样。

柏林音乐节总监维恩里希·霍普

柏林音乐节总监维恩里希·霍普柏林音乐节总监维恩里希·霍普

为此霍普采取“硬软兼施”之道。硬件便是参与音乐节的乐团,除柏林恒常5支乐团外,也积极拓展海外来团。音乐节为策划打好“提前量”,两到三年前霍普便与欧洲其他重要音乐节和音乐厅密切联络,争取到其他乐团,因为“仅凭一家之力无力邀请远道而来的乐团,必须与合作伙伴通力配合分摊成本”。在这一机制下,到访的海外乐团除了欧洲乐团外,另有乐团来自美国乐团旧金山、纽约、洛杉矶、芝加哥、波士顿等地,极大丰富乐团板块阵容。

软件建设虽为第二步,但却是核心构思,“整个过程极其复杂”。在构思此部分时,霍普力图“说服每支乐团展现最佳一面,呈现差异化曲目”。由此,以作曲家和曲目为主线的规划过程,便蕴含在音乐节历往主题中,这也是柏林音乐节作为文化名片的特色。为此,霍普分享了他接掌音乐节以来的几届构思亮点。

 “2006年接手,2007年是我规划的首届音乐节。柏林固有不少乐团,但突出乐团间差异,拓展曲目是为关键。当时大量乐团都演所谓核心曲目,也就是19世纪下半叶到20世纪初叶音乐。2007年音乐节主推埃德加·瓦雷斯和查尔斯·埃夫斯,少有人知瓦雷斯曾师从德彪西和理查·施特劳斯,于是把他们作品放在一起,一来完整呈现师承关系,二来活灵活现展示20世纪早期音乐史,三来梳理柏林、巴黎及纽约三大音乐重镇在20世纪早期的音乐纽带。2008年推出了三位天主教作曲家,布鲁克纳、梅西安、施托克豪森,基本没人知道施托克豪森笃信天主教。那届的一大亮点是在当时停止运营的柏林滕珀尔霍夫机场候机大楼里,由柏林爱乐拆分成三支队伍演出施托克豪森《群》,由西蒙·拉特、丹尼尔·哈丁和米歇尔·伯德同时指挥,6千余人观摩了那场演出,一连演了两场,时至今日我仍引以为豪。”

柏林爱乐乐团在柏林音乐节的音乐会

2017年的音乐节由两大主题串联。开幕时主推蒙特威尔第诞辰450周年,重任落在到访的英国巴洛克独奏家乐团和蒙特威尔第合唱团及指挥家约翰·艾略特·加迪纳爵士身上,带来三部蒙特威尔第歌剧。闭幕主题为旅居德国的韩国作曲家尹伊桑百年诞辰,自9月17日百年正日子前后由柏林广播交响乐团、韩国京畿道爱乐乐团(总监宋熙妍)连同室内乐组合及独奏家献上3天密集活动以示纪念。两位作曲家一头一尾实现“古代音乐与现代音乐对话”,中间松散穿插到访乐团如米兰斯卡拉爱乐、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西南德广播交响乐团等,呈上“乐团大餐”。

在名团加持和柏林光辉下,音乐节票房不俗。得益于提供场地兼柏林爱乐的柏林音乐基金会和其他乐团营销部门通力配合,音乐节一般每年3月公布音乐节节目并开票,第一轮售票可在7月也就是假期来临前售出五成,音乐节开始前一周清空另五成。据统计,2017年的音乐节吸引了4万余名听众参与,此前历届基本保持在3.5万至4.2万人之间,若以每届30场活动计,每场活动售出千余张票,这还包括小型室内乐演出和柏林广播电台RBB对基本每场活动的转播和在线直播。在竞争激烈的柏林艺文界,已是佳绩。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