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0年,一组绿色的旋律,响彻了军营内外;一阵阵振奋人心的歌声,传遍了万水千山。这就是总政为在部队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历时1年之久精心创作产生的《军人道德组歌》。

2008-12-08 10:10 解放军报 石祥

   2000年,一组绿色的旋律,响彻了军营内外;一阵阵振奋人心的歌声,传遍了万水千山。这就是总政为在部队深入开展思想道德教育,历时1年之久精心创作产生的《军人道德组歌》。

作为这组歌曲的主创之一,其诞生的经过和意义,让我深深铭记,感触良多。

一个革命军人,应该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其中,有道德是一个重要方面。我军在长期革命斗争中形成的优良道德传统,包括着极其丰富的内容,可称“大德”。这种“大德”理当也值得我们一代又一代军人去继承和发扬。这就是组歌最核心的创作初衷。

那么,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歌曲这一艺术形式来帮助广大官兵坚定信念、陶冶情操、鼓舞斗志的想法是怎么来的呢?一切还是受到了《长征组歌》的启发。这部“世纪音乐经典作品”的问世与成功证明,一些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的结合,是完全有可能成为艺术精品的。所以,我们决定把我军的优良传统集中概括为“听党指挥”、“爱国奉献”、“爱兵习武”、“严守纪律”、“官兵友爱”、“艰苦奋斗”、“坚守气节”、“文明礼貌”等8个方面,每个方面写一首歌,合起来称之为《军人道德组歌》。

在我的记忆中,组歌中每一首歌都是词曲作家呕心沥血创作出来的。比如《听党指挥歌》,作为《军人道德组歌》的第一首歌曲,可谓开卷之作、重中之重。歌词中第一次写进了“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党对军队绝对领导是不变的军魂”,由于歌词政治性强,有的词句较长,给作曲带来一定的难度。先后有6名专业、业余作者谱曲,都没能过关。后来,著名曲作家羊鸣、臧云飞联手攻关,突击几日,反复推敲,写出该歌的第10稿。但经过基层官兵试唱,还是不够理想。此时,两位作曲家已经感到精疲力尽了。他们鏖战几昼夜,终于又拿出了第11稿。此曲突破了以往队列歌曲的一般写法,从歌词的内容出发,重点塑造了党指挥枪的鲜明、生动、伟大、光辉的音乐形象,受到了普遍欢迎。

其实,组歌中的每首歌都像《听党指挥歌》一样,是“过五关、斩六将”,千修万改才出来的。

近1年的时间,词、曲究竟修改了多少遍,我们每个创作者都难以数清。开始创作时,我们曾表示过“百改不厌”。其实,每首词、曲都修改过几十遍,组歌共8首,加起来共计修改了几百遍。何止“百改不厌”,几乎成了“千改不厌”。这不是一般的歌曲创作,也不是个人的自由创作。《军人道德组歌》不但全军官兵要唱,而且还要按照歌词中的道德规范去做。所以,歌词中的一字一句都要反复推敲,乐曲的一音一节都要仔细琢磨。如《爱国奉献歌》中的“真情捧在百姓前”一句,就先后修改过几十遍,仅“真情”一词,以前曾用过孝心、爱心、热心、诚心、忠心等,可谓“区区两个字,呕尽一腔血”。

在创作组歌的过程中,我们始终以“战士能不能唱、战士好不好接受、战士满意不满意”为准绳,以“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致”为标准,在“革命的政治内容和尽可能完美的艺术形式相结合”上下功夫。如《文明礼貌歌》中的“站如松、坐如钟”、“首长好、同志们好”,直接来自官兵的语言和意见。在歌曲形式上,大胆创新,《爱国奉献歌》写成了一首通俗歌曲。《爱国奉献歌》虽然题目很沉重,但战士们说他们的奉献是无怨无悔的,充满了轻松与自豪。于是,曲调避开了苦累腔,突出了战士以苦为荣、以苦为乐、无怨无悔做奉献的乐观情绪。

“让歌声留下,让辉煌永恒。”这是我们每个组歌创作者的真诚愿望。实践证明,只要用心创作,文艺作品是能够做到思想性、艺术性、观赏性的完美统一,成为深受群众喜爱、永立时代潮头的精品力作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