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中国民族歌剧音乐的创作要“守正创新,守本创新”。“正”就是内容释放正能量,以歌剧的艺术规律为遵循。“本”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本,创作上“以人民为中心”之根本。

相关 About

关峡 Guan Xia 当代中国著名作曲家
歌剧 opera

时间:2017-05-20 00:55 人民日报 关峡

目前中国舞台上涌现了不少意大利式的中国歌剧,其舞美奢华、乐队精致,就是旋律和故事中人物身份间离,音乐和人物两层皮。好像用外国话来说中国事,通篇洋腔洋调。观众预期享用文艺上的“中国大餐”,但吃起来却是“撒上中国佐料西餐”的味道,这样的歌剧作品立不起来、传不下去。

何为中国民族歌剧?就是(至少是主角)用中国民族唱法演唱,将中国的戏曲、民间音调融会、升华、发展出的音乐戏剧,用母语以歌唱的方式讲述故事的舞台艺术样式。何为中国民族唱法?就是从民间唱法、民间唱法糅合戏曲唱法发展到结合科学发声的唱法。中国民族歌剧不是把意大利歌剧“拿来”,穿上中国衣裳、贴上中国标签、唱洋调调就行。同样,简单地把戏曲的一整套搬到歌剧舞台上的板腔体化音乐结构方式,也不是中国民族歌剧发展的唯一道路。

歌剧是音乐的戏剧,必然要用戏剧的音乐来构成。从构成歌剧的基本要素来讲,首先要解决歌剧中推动情节的宣叙调的问题,中国语言有四声,外国语大多没有四声,旋律来源于词的四声。紧扣四声这个环节,宣叙调自然会有声有色。二是解决好过渡,戏剧上叫铺陈叙事,用咏叙调过渡到咏叹调。三是歌剧的声部要全,要有独唱、重唱,还要有合唱。加上前奏曲、间奏曲、主题音乐、场景音乐等,这些要素加在一起,才是歌剧进入中国70多年以来几代人形成共识的完整的歌剧样式。

作曲家要深入学习中国民族音乐、戏曲音乐的精髓,融会贯通,而不是简单的拿来主义。在音乐创作中绝对意义上使用纯意大利式和板腔体的音乐发展结构,都会成为阻碍民族歌剧发展的障碍,要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融会贯通的创新性转化,多样化的发展道路。

如何运用中国音乐素材是中国民族歌剧面临的大问题。以歌剧《白毛女》中“小白菜”的曲调举例,全国各地都有非常好的民间曲调、戏曲音乐,唯独《白毛女》中的“小白菜”音调作为“喜儿”的主题音乐旋律能让几代人喜爱。因为在歌剧中作曲家没有照搬河北民间的“小白菜”曲调,不是平行的移植加上纵向的和声配器,而是深度的、创新思维的音乐创作和根据人物在剧情的推进中不断贯穿发展,才使得这个民间小调“小白菜”成为“喜儿”的人物主题,超越地域、走向全国。

民族声乐的发展也制约着民族歌剧的发展。现在一些歌唱演员,转几个调就糊涂了,再来点复杂的音程就找不着音、张不开嘴了,更欠缺和乐队丝丝入扣的合作能力。歌剧咏叹调的演唱是高端声音的艺术。讲究声音张力、吐字技巧、风格体现等一系列问题,每一个声音的行腔雕琢,加上融合中国戏曲的表现手法,融会消化戏曲的唱念做打、手眼身法步等表现手段,形成新的中国唱法体系,才是中国民族歌剧演员追求的目标。

中国民族歌剧“去扩音”也是大问题,现在演民族歌剧就要加麦,观众听不到声乐原声,与国外交流时就成为短板。国外歌剧院演出歌剧几百年来都不加麦,中国民族歌剧演员无麦,观众就听不到声音。分析其原因,除了民族歌剧演员声音穿透力弱之外,还涉及舞台设计的问题、音乐创作的问题。这也制约了民族歌剧整体发展和国际传播与交流。所以,综合解决好中国民族歌剧去扩音问题,中国民族歌剧才能真正地立足在世界舞台。

中国民族歌剧音乐的创作要“守正创新,守本创新”。“正”就是内容释放正能量,以歌剧的艺术规律为遵循。“本”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本,创作上“以人民为中心”之根本。我们应当全方位地用包容的姿态、国际的视野、创新的思维、融合中西的方式,用歌剧的方式讲好“有骨气、有个性、有神采”的中国故事、体现中华文化精髓、抒发中华民族情怀,唱响中华民族之声、形成“以鲜明的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中国民族歌剧学派;从而使中国民族歌剧的发展更接地气,更具当代性、世界性,拥有更多各层面观众的喜爱,在国内外产生更大的艺术影响力,屹立在世界歌剧之林。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