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肖邦的谐谑曲是音乐形象对比鲜明结构庞大的一种单乐章的钢琴独奏曲。是肖邦无处可逃的热情和幻想的产物。

肖邦的谐谑曲共4首:

肖邦的谐谑曲

  • 第一谐谑曲,b小调,Op.20,作于1831年,献给亚布烈希特。第一主题是暴风雨般的狂烈,第二乐章注明慢板处,有怪异的和弦。尼克斯这样解说这一曲:“这不是失望的叫声吗(指开始两个大胆的不协和弦)?接着是被环境所幽禁的灵魂,想冲破它,却遭到失败绝望。最后疲惫不堪,陷入田园的美丽梦想。但元气再恢复时,意味着斗争还要开始。”
  • 第二谐谑曲,降b小调,Op.31,作于1837年,这是4首中最著名者,献给费斯登西斯丁伯爵之女。由急板半音量柔声的第一主题第一乐句开始,封·隆兹认为这是质问。然后是轻快与优美,然后“沉迷于思念、诧异与憧憬”,终结部有力而又热情。
  • 第三谐谑曲,升c小调,Op.39,作于1839年,献给阿道夫·古德曼。以有魄力的急板开头,尼克斯说是“显著的心情浮动”,第一主题具少有的热情,第二主题有圣咏合唱的风格。
  • 第四谐谑曲,E大调,Op.54,作于1842年,献给珍妮·德·卡拉曼小姐。这首作品作于肖邦晚年,时肖邦身体情况极坏,作品却奔放而充满喜悦,主部主题是律动的,充满光辉。这首第四号演奏的时间最长。

肖邦的 谐谑曲 是音乐形象对比鲜明结构庞大的一种单乐章的钢琴独奏曲,共有四首。它们是肖邦无处可逃的热情和幻想的产物。他把这种从属于其他体裁的形式发展成独立的乐曲 形式。这些谐谑曲已不同于以往的谐谑曲体裁,不再限于嬉戏、玩闹而是隐含了深刻而复杂的思想内容。四首谐谑曲,特点各不相同,但一般认为这些作品是简单的 三段体,包含一段谐谑曲和与之形成强烈对比的中段(快-慢-快,与他的“夜曲”正好相反)。

李斯特认为肖邦的练习曲及谐谑曲,最能披露他自己隐郁的一面。他说:“肖邦的多数练习曲及谐谑曲,都在表明激烈的愤怒及失望的情绪,时而会有辛 辣的讽剌和顽固的自尊。他的音乐所具有的隐郁的侧面,并不象他那优美的诗一般的曲调那样容易被人理解,也不易引起人们的注意。肖邦个人的性格也因此而常被 人们误解。肖邦平时为人正直,彬彬有礼,才貌双全,内向文静,但经常表现出快活的样子来。” 谐谑曲本来是贝多芬继承海顿、莫扎特的小步舞曲,再经过发展而成的一种音乐体裁。不过,真正使这种曲子更为积极化,形式化,并且大胆地命名其为“谐谑曲” 的,是肖邦。

谐谑曲本意味着戏谑,但肖邦这一套作品中却并无突出的戏谑,反而多忧郁和对个人的反抗,其实是包含着对自身的嘲笑与挖苦。李斯特认为,这套谐谑 曲表达的是 “激烈的愤怒与绝望的情绪,时而会有辛辣的讥讽、顽固的自尊。”第一号谐谑曲Op.20是肖邦独奏作品的里程碑,它的确采用了这种形式。但这以后,作曲家 凭借更大的想象力开发作品,如第三号谐谑曲Op.39就显然是经过改编的奏鸣曲形式,这部作品以不稳定的音调开头,我们无法从前24个小结识别主题,这样 的开头正体现了肖邦的大胆。第二号谐谑曲Op.31是肖邦所有大部头作品中最著名,且永保新鲜的一部。这部分归功于其落差极大的表达方式,从幽灵般的呢喃 直至激情迸发,中间的转换是那么突如其来。第四号Op.54虽然也是律动的,却与别的作品又有所不同。这部奔放的作品进一步证明了肖邦音乐艺术不朽的表现力。 

肖邦
所属: 肖邦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6-11-23 2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