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诺亚方舟》;是布里顿所作的独幕歌剧,oP.59,脚本取自切斯特奇迹剧,描写诺亚洪水的故事,1958年首演于奥尔福德教堂(参加奥尔德堡音乐节)。

简介 Introduction

《诺亚方舟》;是布里顿所作的独幕歌剧,Op .59,脚本取自切斯特奇迹剧,描写诺亚洪水的故事,1958年首演于奥尔福德教堂(参加奥尔德堡音乐节)。用成人合唱和儿童合唱,室内乐队和儿童交响乐队,刚开始用于教堂演出,观众一起唱传统的赞美诗,后用于独立的演出。

赏析

nolix 刊载于2013年12月10日《北京日报》

布里顿的独幕歌剧《诺亚方舟》(Noye‘s Fludde,也译为《诺亚的洪水》,Op.59)真是一个奇迹,它本意是写给大众业余参与者(主要是孩子),而非专业音乐家的作品,没想到却赢得了那么大的普及度和赞誉。 布里顿一生写给孩子不少作品,它们多数对青少年的鼓励意义大于作品自身的艺术追求,但这部《诺亚方舟》偏偏因为旋律、和声上的淳朴可亲,以及录音效果的完美无瑕而名扬四海,在许多音乐-音响榜单中都列于最高席位之一。

 该儿童歌剧描写了西方经典中众人皆知的诺亚洪水之事,但布里顿本人希望取得这样的收效:“最好是放在大厅或者教堂里,而不是歌剧院。演出最好放在一片‘升高的讲坛’(raised rostra),而不是传统的舞台,乐队则要完全显露。诺亚和妻子应该由专业歌手担当,‘上帝之声’的扮演者只要语调丰富,表达真诚就可以了,而孩子们最好11到15岁,声音训练有素,个性鲜活,而 较大的孩子甚至可以在换声期。而各种动物的扮演者,声音范围就更自由了,只要表现力充沛就行。”

布里顿《诺亚方舟》之美,在于它的童声吟唱中既有单项的时间运动——那是高度流动性与纯净度的体现;可同时,近近远远的舞台上又有各种声响在自由氤氲—— 如舞台上孩子们的左右跑动、道具的前后移动,乃至演唱者细微的动作声响等等,皆了了明晰,而一种奇特的乐器手铃(handbell)声则更平添了几分靓丽有趣。据说,当年机缘巧合,布里顿被奥德堡几位本土的手铃乐手所吸引,立即觉得它用来表现剧终的彩虹场景再合适不过......如此诸种奇妙的回响倚借着优异的现代录音技术,竟可以在多个维度上悄悄地铺展、浸润,予人以罕有的身心愉悦。

britten-noyes-fludde

至于为什么作曲家要把“一场人类历史上的灾难”(纵然可能是神话)写得这么美,我觉得可以仔细比较一下两个例子。同样是面对灾难主题,毕加索描绘战争浩劫的巨作《格尔尼卡》仍然保留了一些孩子气的画风,却毅然抛开了耽溺于个性的一面,以最震撼的模式释放出终极的道德拷问,而布里顿则采用了另一种截然不同的方式:借着为孩子启蒙的姿态为一切大人启蒙——那场曾令无数经典念念不忘的洪水,今天忙碌的时代里还有人记得吗?他的笔下,灾难更多地成为了一种引人驻足品味的寓言,所以用高度严肃或世俗的手法表现,已不是太重要。

我想,对于毕加索,波德莱尔的定义似乎更合适一点:“他(按指《现代生活的画家》的主角斯当丹•居伊)寻找我们可以称为现代性的那种东西,那是从流行的东西中提取出可能包含着的、在历史中富有诗意的东西,从过渡中抽出永恒。”而对于布里顿的逆其道而行之,我觉得西方的一句箴言说得不错:”先人的史诗映射着今日的世界,古老的问题至今依然考验着人类。“于是,古老的神话命题被赋予一种近乎安静冥想的气氛。不可否认,两者一刚一柔,都用上了孩童的元素,却各显神妙之处。

布里顿亲自指挥的录音,一般可以找到两个版本:英国室内乐团(ECO)版和英国歌剧团管弦乐团版,都是他的亲兵,只是后者的创立时间更早。Decca公司在上世纪六十年代所留下的这一名版,由录音大师威尔金森操刀,其声音深度、 广度和动态——尤其是童声的清晰与纯净程度都极其惊人,开场的一席合唱便能催人泪下,故更出名一些。 而《诺亚方舟》最新的一次录音还是2000年指挥家希科克斯(Richard Hickox)率领英国本土乐手与歌唱家录制的,此后便少有新录音问世。2012年10月的北京国际音乐节上,该剧也有一次难能可贵的亮相。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布里顿 - 独幕儿童歌剧《诺亚的洪水》Op .59
作品信息
作曲 :布里顿 1958
编号 :Op .59
时长 :1:00:00( 平均 )
体裁 :歌剧
链接 :维基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7-08-13 20: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