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想要传达的情感,相当复杂和耐人寻味。2012年,陈其钢29岁的爱子陈雨黎在瑞士苏黎世不幸因车祸去世。据作曲家回忆,那阵子他每天都在哭泣中度日。

简介 Introduction

《悲喜同源》缘起于2013年的北京国际音乐节期间,2014年便将这部作品的委约工作落实。不仅题献给北京国际音乐节,也成为第二届上海艾萨克·斯特恩国际小提琴比赛的指定曲目。又是两年过去,2016年,陈其钢终于有时间着手构思这部为小提琴与乐队而写的作品,从标题上看,这是一部从人生感悟中获取灵感之作。经历了人生的众多辉煌时刻,也受到了丧子之痛,对于“悲喜”二字的含义,陈其钢有着切身的体验,也有情感和思想的沉淀,进而可以把“情”与“思”写进作品中。

小提琴协奏曲《悲喜同源》想要传达的情感,相当复杂和耐人寻味。2012年,陈其钢29岁的爱子陈雨黎在瑞士苏黎世不幸因车祸去世。据作曲家回忆,那阵子他每天都在哭泣中度日。曾经历人生众多辉煌时刻,也曾感受到丧子之痛,对悲喜均有着切身体验的陈其钢,用半年时间酝酿、花了七个月创作,最终完成这部24分钟的心血之作。

《悲喜同源》主题取材自古琴曲《阳关三叠》,那是陈其钢自年轻时就喜爱的音调。《阳关三叠》 曲谱依诗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写就,王维的这首诗里除了有永别时的悲伤,亦有奔向未知前路时的憧憬与喜悦,和陈其钢在《悲喜同源》中反复思量的命题异曲同工。在写下这部作品的过程中,陈其钢也逐渐明了,人生的悲喜是同源的。无论是大悲还是大喜,都属于人间的大爱。“当你心里有一种感觉的时候,可以通过音乐这个出口去抒发,作为一个艺术家,我感到很幸运。”

赏析

小提琴的第一弓和乐队的拨弦同时发出,伴随着持续低音,动机式的引子直接“唱”出了古琴曲《阳关三叠》的开篇“清和节当春”。一阵挣扎之后,大提琴声部和小提琴在略带混沌的背景里接续演奏了亲切又陌生的旋律,“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在竖琴的伴奏下,音乐温暖湿润了起来。一切如回忆渐渐开启,温存又略带哀痛的感觉。在“mi-do-re”动机与荡漾翻飞的伴奏音型相互交织,音乐进入了第一段漫长的发展,色彩不断变化,情绪从温柔转为跃动,小提琴在乐队的轻声伴奏下奏出一个新的旋律,和《阳关》的主旋律类似,却又是加减了数笔,为下文埋下伏笔。独奏与乐队的竞奏迎来了第一个高潮,也好像只是一个梦,恍惚之间沉默了。乐团拾起了刚才那条新的旋律,唤起了小提琴的“记忆”,她重复着,思考着,艰难地再次整理面貌。

单簧管略带幽暗、如洞箫一般吹响了《阳关》的旋律,仿佛唤起了小提琴,在辗转中焕发,她又有了活力,与乐队竞奏起来,伴随着加入的马林巴、木管组合、小号的加入迎来第二个高潮,小号奏出古琴的旋律,音色敞亮开阔,那滑音让人分不清这是古琴曲,是印象派,还是爵士乐,还不等想明白,双簧管更为呜咽的一声将乐曲带入尾声。小提琴再次唤起回忆,而乐队则陷入迷离未知。远阔而沉寂的告别,余音绕梁。

或许有人会因为这个标题,把作品和个人生活轨迹结合起来。但在我看来,这首曲子与其说这是人生写照,不如说是人生的一个断面,或是20多分钟的遐思。大概作曲家并没有奢望用音乐来概括自己的人生经历,更多的是呈现某个人生阶段的状态、感悟。单纯从聆听上来说,就好像是做了一个起伏跌宕的梦,曲终醒来,或又入新的梦境。

干净,精美,是陈其钢给人的听觉印象。若说他的风格,能够明显感受到从德彪西、拉威尔到梅西安以来法国作曲家们身上那种神秘多变的和声色彩和配器效果,也能感受到浸染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优美、细腻而又不失爆发力。显然经过岁月的陈其钢已经找到了两国音乐传统之间的共性,极其简单的素材以不同的效果进行变化,尽管台上放置着编制庞大的乐队,但整个乐曲中没有任何的吵闹之感,声音的平衡始终保持在极佳的状态。

是一首适合小提琴家展现自己对音乐性的把控能力的作品。技巧本身也是极难,然而更难的是驾驭情绪和思绪的变化。如果说两次高潮的竞奏带来的是感官上的愉悦,那么中间的“迷失”则考验着演奏者能否既不“滥情”,又让人“动情”。文格洛夫的演绎颇有大将风范,没有多余的表情,也为将来演奏这首作品的年轻人树立了技术上的榜样。

熟悉陈其钢的人很难不把它与《逝去的时光》进行对比。确实很巧合,两者都是为弦乐独奏和乐队而作,音乐灵感也都来自古琴曲,作品中也都有很多“陈其钢式”的惯用手法,且不说以弱结束的处理,甚至连尾声前那划破天际的小号都让人意识到这是作曲家审美的特质。然而两首作品还是有根本区别的。相比二十多年前的作品,陈其钢对《阳关三叠》元素的运用更加直白,作品面貌也更加清亮,小提琴、小号、单簧管等都用颤音或滑音描摹“吟猱”技法,不经意间让古琴的演奏特点也有所展现。

听完这首作品,你很难说这部作品的情感基调是悲是喜,一切都在细微的变化中流转。陈其钢对我说:“人到这个岁数会面临一个宽广的视野,当脑子越来越清醒、超脱的时候,你会感到和肌体老化之间的反差,还有所经历的苦难和境遇,表现一种撕心裂肺的失落感。但是写的时候又发现,失落变成了一种温情。这都是记忆中过去的光明和升华。”或许苦难本身就是喜悦,就是美好的来源,当作曲家在创作中发现它并且因此获得灵感,那种体验就是至福。哀而不伤,大概说的也是这种境界吧。

最近关于中国为什么不出好的音乐作品的争论很多,我想诱惑多可能是原因之一,但对于艺术家个体来说,追求梦想和真理,勇于牺牲掉一些眼前的蝇头小利是有必要的。陈其钢不交际应酬,心无旁骛地攀登艺术高峰,恐怕后辈未必有这种气势。在音乐领域,作曲家的地位是至高的,也必须用相应的敬业精神去完成作曲家的使命。今年离世的大作曲家朱践耳先生是极好的例子,陈其钢也是。

尽管“西出阳关无故人”,但我更愿意说“莫愁前路无知己”。艺术和真理的道路注定孤独,但这样才能获得打动人心的效果。一场首演不足以证明作品的成功,但我相信这部作品经得起长时间的考验。就连演奏者文格洛夫也感动不已,不仅声称要向陈其钢拜师学艺,更打算委约陈其钢写作小提琴奏鸣曲。这第一次与小提琴的结缘,看来很快要开枝散叶了。

《悲喜同源》的最后,伴随着颤音琴和持续低音的余韵,小提琴在高音区飞向远阔,观众们的心和耳也追随声音消失的方向,聆听寂静,那种感动无以言表。我忽然想起《阳关三叠》唱词的最末两句:“从今一别两地相思入梦频,闻雁来宾。”(顾超)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陈其钢 - 悲喜同源
作品信息
作曲 :陈其钢 2016
时长 :0:24:00( 平均 )
体裁 :小提琴协奏曲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20-04-11 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