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肖邦《三首夜曲》Op.15 ,作于1830-1831年,出版于1832年,呈献给费迪南·希勒。其真挚的情感、旋律的优美、构成的巧妙,都超越了Op.9 中的三首。

简介 Introduction

《三首夜曲》Trois Nocturnes Op.15 ,作于1830-1831年,出版于1832年,呈献给费迪南•希勒。其真挚的情感、旋律的优美、构成的巧妙,都超越了Op.9 中的三首。

乐曲

  • 1. F大调夜曲 Op.15-1,如歌的行板,3/4拍,三段体。第一段为清朗、典雅的行板,十六分音符三连音构成的装饰非常醒目,中段进入有魄力、近似暴风雨的激情部分。当它结束时,一切又回到开始时的优雅的情绪。
  • 2. 升F大调夜曲 Op.15-2,甚缓板,2/4拍,三段体。第一段安祥的主题徐徐奏出,装饰成如歌的华彩,其中孕含丰富的情绪,时而骚动不安,时而如泣如诉,充满了憧憬和幻想色彩。中段加倍速度,情绪起伏也逐渐增大,其中五连音音型以半音量的柔声开始,如同流水般,很具特色,中间声部主题在上声部轻声咏叹,表现出一种不安和希冀。最后,乐曲再现第一部分,极其装饰性的旋律发展,在宁静而充满了希望的情绪中结束。这是非常美的一首,尼克斯评价:“外界的温暖及光渗透到心里,装饰的华彩音像蜘蛛丝似地飘然在我们周围舞蹈。第一段为甜蜜的回忆,中段为不安的情绪,但太阳并不失去其温暖,反而稳住了沉着的情绪,像是夏日遥远的天空那一道彩雾慢慢地消失。”
  • 3. g小调夜曲 Op.15-3,慢板,3/4拍,二段体,第一主题有痛心疾首意味,似乎呻吟,悲叹中的反抗发展到顶点才平静下来,优美的转调后出现幽静的钟声及安慰与希望的第二主题。肖邦在此曲草稿上注明:“在《哈姆莱特》上演之后”,但经过思考后他又抹掉了这句话,改写成“不!还是任意地去想像较好”。

OP.15三首夜曲题献给费迪里西· 希勒

此三首夜曲和前三首相比,沙龙的气味不再有了,菲尔德的影响也减少了,乐曲表现的深刻构思的完美已超越了前三首,显示了肖邦创作的成熟。尼克斯说具有高度的独创性和诗一般的意境。

OP15 No.1

F 大调三段体式,1833 年创作,1834 年1 月出版

  • 1 、曲调流畅、明朗,相对平稳,伴奏的三连音不间断的流出,预示着肖邦动荡不安的心情,也像是对远方亲人的思念、牵挂,期盼和焦虑。
  • 2 、发泄出暴风雨般的愤怒,像是为祖国的苦难亲人的不幸在呐喊,在控诉。
  • 3 、再现了第一段,曲调虽然优美,却含有几分的凄凉。资料说: 1830 年11月29 日华沙的爱国者们发动了起义,并占领了一些要地,当时,还在维也纳的肖邦和他的朋友蒂特于12 月初才得到了消息,蒂特决定立刻赶回华沙参加战斗,并劝阻了肖邦不要随他回去,当蒂特刚走,肖邦就不能自制,也雇了一辆车尾追,赶了一程没追上,肖邦又返 回了维也纳,这时他想起了朋友的劝告用艺术为祖国的解放而斗争。退却一年多的沙皇军队于1831 年H 月16 日重又进攻华沙,第二天华沙陷落,肖邦听到这个消息时,悲愤万分,也为没能回去当一名士兵或鼓手为祖国的解放尽一份力而伤心。另有资料说这首夜曲是 1830 一1831 年间创作,1832 年出版的,如果是这样的话,把上述的情节认定为此曲的创作背景,从时间上看,还是吻合的。肖邦的《革命》 练习曲有资料说,也是1831 年创作的,这首夜曲的中段虽然没有《 革命》 的标题,但,内容和意境还是相似的。

Op15.No.2

升F 大调,三段体式,

1833 年创作,1834 年,1月出版。此曲是肖邦夜曲中的杰作,也是人人喜爱、脍灸人口的佳品。

  • 1 、曲调优美流畅,具有凡分优愁伤感的旋律和华丽多变的装饰音,表露了肖邦渴望美好的生活,憧憬幸福的未来,同时也暗示着肖邦沉重不安的心情。
  • 2 、中声部的五连音和旋律的结合,以及调性色彩的变换,虽然优美轻快,却也有动荡之意,表现了肖邦激动的情绪,像似往日曾经有过的美好时刻,已远离不再来,而阴郁和烦躁却寸步不离,这里有控诉、号召、反抗、多声部的进行,如同众人的同情和共鸣。
  • 3 、结束前几小节的重复,像是对往日幸福的留恋,美好的回忆。

Op.15 No.3

g 小调二段体式,1831 年创作.1834 年,1 月出版。

肖邦不喜欢给作品命以标题,也不愿留下文字的注释,以免妨碍和影响他人对音乐的感受和想象,而是让人们从音乐的神秘性中欣赏到它的意境。他的作 品虽然有几首是有标题的,如《黑键》、《 革命》 、《 雨滴》 、《 小狗》等,但这些都是后人的感受和出版商根据需要附加上的,因此要想了解肖邦创作的背景就比较困难了。

资料介绍说:肖邦在这首夜曲的初稿中写了在《 哈姆雷特》上演之后”后来抹掉又写上“不,还是随意想象为好”。尽管如此,人们还是可以看得出肖邦的创作常常是从诗文中得到灵感,如第一叙事曲,就是取自 裴多菲的诗。而这首夜曲毫无疑问是受到了这个富于哲理性、促动心灵的悲剧的影响,至于影响多大,人们无法考究,但,证明肖邦在创作题材上取自诗文、感于诗 文是无疑的了。

这首夜曲和肖邦其他夜曲相比,夜曲的风味少了一点,叙事曲的韵味多了一点。

  • 1 、乐曲从缓缓的带有叹息、呻吟、叙述性的曲调开始,逐渐发展到激昂愤怒,大声疾呼的控诉和顶力的反抗。
  • 2 、立柱式的和弦连结像是在读悼词,唱赞歌,怀念心目中的英雄,颂扬为国难献身的亲人。此曲是没有再现段的二段体式,肖邦根据内容需要,打破常规,减掉了再现段。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爱乐小子Jan. 11, 2019, midnight 肖邦的《F大调夜曲》(Op.15之1)是题献给他的好友希勒的,乐曲开头平淡安宁,充满诗的意境。随着音乐的发展,肖邦的感情如洪水般奔放涌出。
肖邦 - 3首夜曲(F大调夜曲,升F大调,g小调) Op.15
作品信息
作曲 :肖邦 1830-1833
编号 :Op.15
时长 :0:15:00( 平均 )
体裁 :夜曲
献给 :Ferdinand Hiller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03-23 14:5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