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试听 Plays
♬ 帕格尼尼 - 钟(选自《第2号小提琴协奏曲》第3乐章,克莱斯勒改编) | 新芭网 ( 音频 ) |
简介 Introduction
帕格尼尼(Paganini)《b小调第二小提琴协奏曲》,作于1826年,其中第三乐章《钟》极为著名,李斯特的钢琴曲《钟》就根据此乐章主题作成。目前演奏的版本多半也是维尔赫密的改编版。
乐章
共三个乐章:
第一乐章:庄重的快板I. Allegro maestoso,B小调,古典的协奏曲形式。
由乐队的长大前奏始,第一主题出现后,无发展部,由乐队间奏代替,相当于第二主题的大调主题再现。前奏由B小调的前半部与D大调第二主题及回复为小调的结尾部构成,主奏小提琴加入,在附有半断奏及下行半音阶等交织奏出旋律后,使用优美的分散和弦与三度叠音奏法。D大调旋律(据说来自《塞尔维亚理发师》主题)由主奏小提琴呈示后,以六度、十度、八度复弦技巧表现。乐队全合奏间奏曲,转入E小调,主奏小提琴加入新旋律,再加入技巧表达部分。
第二乐章:柔板II. Adagio,D大调。在乐队前奏之后,由小提琴奏抒情歌调,开头旋律重现,最后结束于双重泛音的意境。
第三乐章:回旋曲III. Rondo a la clochette,“Lacampanella”,“钟”,中庸的小快板.B小调。
采用三段式的写法,反复运用了变奏手法,两个主题交替变奏,各段落的多次变化反复,使其具有变奏曲和回旋曲的特点。声音明亮而有色彩,音色圆润,冰晶般的闪烁效果将钟声的美感发挥地淋漓尽致。
先由主奏小提琴呈示主题,乐队反复,D大调动机由小提琴表现,成为中段,中段末尾出现小提琴泛音与钟很有效果的应答,以暗示“钟”的标题。结束主题部后,进入B大调全合奏,第一副主题极长,如数个副主题集中在一起。主题再现,与钟展示应合,然后G大调第二副主题部三度重叠音奏法的动机与快速分散和弦对话交替呈现,继续左手拨奏、八度半音阶、叠音等技巧。尤其最后,双重注音与左手拨奏交替,将表现能力发挥到出神入化地步。最后以后奏风格的短结尾结束。
钟
李斯特的《La Campanella》(钟)此曲原为帕格尼尼的小提琴协奏曲,当时李斯特听到此曲后被深深吸引,随即改编为钢琴作品。为其帕格尼尼练习曲中的一首。此曲旋律优美动听,但需要演奏者极高超的钢琴技巧,以当时的钢琴发展来看,其艰深程度被视为“不可能弹奏”。 帕格尼尼《第二小提琴协奏曲》 (OP.7) 的第三乐章,作于 1826年,由于该乐章的小提琴独奏部分三次出现模仿钟声的音效,故名“钟”.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