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试听 Plays
♬ 拉威尔 - F大调弦乐四重奏(第2乐章) | 新芭网 ( 音频 ) |
简介 Introduction
拉威尔F大调弦乐四重奏,作于1904年,同年由艾玛四重奏团首演,呈献给“我亲爱的老师 - 弗雷”。
拉威尔(1875-1937,法国作曲家)在1889-1895年间就读于巴黎音乐学院,期间曾短暂休学,1897年复学后成为弗雷作曲课的学生。他在学校生涯的尾声,写下感恩的《F大调四重奏》,呈献给他的老师,这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弦乐四重奏。作品的流畅与对形式的掌握,使其成为拉威尔早期成熟的代表作,绝不是一个学生的涂鸦之作。
相关介绍
拉威尔一生只写了一首弦乐四重奏,却是他的重要室内乐力作。拉威尔的这首《F大调弦乐四重奏》,四个乐章基本保持了传统奏鸣交响套曲的组合原则,如注重各乐章速度、调性的对比,首尾乐章采用奏鸣曲式,中间乐章采用歌谣曲式等传统模式。但在套曲组合关系中也有很多特点,首先打破维也纳古典乐派常用的体裁与速度对比,即改变一般快板、慢板、小步。这里面有许多慵懒的惬意,而且旋律被和声装扮得光彩绰约,繁花似锦。仿佛是一个在树林里午睡的刚醒的女子,一脸天真无辜的模样,衣裙上还沾着细碎的草叶和花瓣,坐在地上,竭力要弄懂睁开眼后看到的这个世界。
莫里斯·拉威尔(1875-1937)作为跨世纪的作曲家,在他的音乐中渗透出了两种精神,那就是继承和创新。《F大调弦乐四重奏》创作于1902-1903年间,是作曲家唯一的一部弦乐四重奏,但成功的创作使其成为作曲家重要的代表作品。作为奏鸣一交响套曲在室内乐体裁中的应用,《F大调弦乐四重奏》有很多值得研究的地方。“奏鸣一交响套曲的组合原则不同于一般的器乐套曲,它是以每个乐章连续不断地揭示一个整体构思为基础,直到最后完满的结局。”奏鸣一交响套曲在内容和形式上都有相当的分量和规模,在统一的构思下,各乐章之间形成鲜明的对比和联系,并形成戏剧性的矛盾冲突。这种有层次的、逐渐揭示主题内容和音乐形象的奏鸣一交响套曲原则,不仅在古典乐派中被广泛运用于各种体裁并获得高度发展,而且其深邃的音乐思维也一直影响到后来的音乐创作。
乐章
全曲包括4个乐章:
1,中庸的快板,奏鸣曲式。
由整个四重奏演奏宽阔的主题开场,以主题旋律衍生出多个曲思,其中之一由第一小提琴在极度轻柔的内声部伴奏中演奏,然后是热烈的第二主题 - 由小提琴及中提琴间隔两个八度,以极弱、极有表情的方式奏出令人难忘的旋律。之后,拉威尔似乎有意证明他杰出成熟的作曲技巧,让此主题以一样的音高再现,但大提琴拨弦伴奏的和声架构却从d小调转成了F大调。
2,很生动,富于节奏地,复合三段体。
首段以拨弦开场、活泼的谐谑曲采用了混合拍子,各声部相互作用,第一小提琴和大提琴是3/4拍,第二小提琴和中提琴则为6/8拍。
中段部分感觉精致和静淡,弦乐器全部装上弱音器。其间大提琴以最高音域奏出感情浓厚的主题,然后由中提琴承接,听起来像是第一乐章第二主题变奏的曲思脱颖而出,与谐谑曲开场的拨弦主题结合。第二小提琴奏出像竖琴般的音色,在大提琴的持续音下,第一小提琴以八度音程表现出一个竖琴风格的古老旋律而形成优美的高潮。终段再现两个主题后结束。
3,非常缓慢地,复合三段体。
此乐章弥漫着一种欣喜但又忧郁的冥想感觉,再次使用了弱音器。第一乐章开场主题的回忆不停地掠过的幻影曲思四处散布。
4,终曲,非常生动而激烈。
精力充沛终乐章以激烈的5/8拍乐段开场,随第一小提琴而来的辅助曲思有一种紧张的脆弱,在更为抒情的第二主题中甚至有不安的情绪。首乐章的开场主题的遗绪再一次被编织进来,最后以得意洋洋的渐强结束全曲。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