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钢琴协奏曲》 是勋伯格十二音序列创作中运用古典曲式结构的最后一部作品,与作曲家早期具有 后期浪漫派风格的《第一弦乐四重奏》(d小调)Op.7和《第一室内交响曲》 (E大调)Op.9相似,采用了传统的奏鸣套曲的结构形式。

简介 Introduction

《钢琴协奏曲》 是勋伯格十二音序列创作中运用古典曲式结构的最后一部作品,与作曲家早期具有 后期浪漫派风格的《第一弦乐四重奏》(d小调)Op.7和《第一室内交响曲》 (E大调)Op.9相似,采用了传统的奏鸣套曲的结构形式。整部作品共492 小节,演奏时中间不停顿,与上述短诗的内容相适应,分为相对独立的四个乐章。

勋伯格在结构上完成了十二音序列作曲法与调性传统手法的有机结合。 序列材料的表现形式由序列派生出的旋律与帮声是序囊材料在佟燕中的主要表瑗 形式,它们与节奏、织体等要素结合的种种形态决定着作品的基调和风格,因此也是最具表现力的因素。

勋伯格仅有的两首协奏曲《小提琴协奏曲》和《钢琴协奏曲》,分别在1940年和1944年由斯托科夫斯基指挥了首演。海菲茨曾经拒绝首演这首小提琴协奏曲,而且当时的许多小提琴家都很抵触它,因为他竟然宣称这首乐曲是为将来“长了六个手指的演奏者”写的!当然,首演此曲的小提琴家克拉斯纳并没有长出第六个手指。《钢琴协奏曲》的首演就比较顺利了,它在和声和技巧上没让钢琴家们感到过于生冷。它是单乐章的,或者说是四个部分连续演奏,有明显的自传意味:生活本来是平坦的(行板),但某种仇恨突如其来(快板),重大的危机便接踵而至(柔板),可是生活还得继续下去……

赏析

《钢琴协奏曲》Concerto for Piano & Orchestra Op.42,作于1942年。乐曲是用十二音作曲法创作的。作品全长492小节,用单乐章结构写成,根据作品的内容可分为四个部分。“十二音作曲法”也称“十二音技法”或“十二音体系”。它是将八度中的12个半音各自作为平等的一员,因而废除了中心音的存在而进行作曲的一种技法。基本创作方法有四种:

一是将八度中的12个伴音按某种顺序排成“音列”,此音列就成为一首作品的基础,由它产生旋律、对位、和声及织体;二是在作品中音列的顺序不能改变,即每个音出现后,在其他11个音未出现完毕之前,不能在其他声部再次出现;三是规定音列有4种顺序,即原形、反行、逆行、以及逆行反行,这4种顺序均可在不同的音高上开始,因此,一个音列可有4×12=48种变形;四是在一个作品中只使用一个音列,以求统一。

构成此曲基础的十二音原形为:

O:bE-bB-D-F-E-C-#F-bA-bD-A-B-G
R:bE-bA-bF-bD-D-bG-C-bB-F-A-G-B

将这一音列各分为三个音和各分为四个音一组时,则可形成特定的和弦构成全曲的主要要素。

第一部分,行板,3/8拍,共176小节。一开始是以原形音列构成的钢琴独奏旋律,然后在此乐句之后出现低五度的转位形的逆行,接着是原形的逆行,最后是低五度转位形的顺行乐句,至39小节告一段落。间奏之后,乐队奏出同样的乐句,但所用的音列却不同。此后钢琴呈示新的节奏,这个节奏变成引子,把乐曲带进展开部。再现部中开始的乐句被缩短,由复杂的音形所装饰。

第二部分,极快地,2/4拍。这是一端短小的间奏曲,由来自第一部分中钢琴呈示的新节奏开始,用上各种材料,在后半段以四度成为主力,接近末尾时,出现四度重叠的和弦。

第三部分,慢板,4/4拍。这是个徐缓的部分,其中可分出两个小段落。开始时只用乐队单独演奏主要音型,是以二声部为一组,以两个音列所组成。它由钢琴变形而奏出来之后,以钢琴独奏奏出第二个主要音型。间奏之后,管弦乐将两个音型再次奏出。

第四部分,中板,2/2拍,回旋曲风格。先由钢琴呈示主要音型。第二个音型速度转快,其中加有附点音符。在后半段,回想起第三部分与第一部分的音型,并以对位手法一面装饰,一面趋于高潮。结束部的节奏比较简单,使用近似古典的手法造成高潮而结束全曲。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勋伯格 - 钢琴协奏曲 Op.42
作品信息
作曲 :勋伯格 1942
编号 :Op. 42
时长 :0:20:00( 平均 )
体裁 :钢琴协奏曲
链接 :维基 / IMSLP乐谱
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热门音乐人 Artists

更新时间:2018-10-15 0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