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Introduction
舞剧《黄金时代》是肖斯塔科维奇作曲的第一部芭蕾舞剧。此剧讲述了一支前苏联足球队前往德国访问期间,遭遇一支德国纳粹球队的故事。由肖斯塔科维奇创作的舞剧配乐气势宏大,色彩斑斓,在公映后受到了观众的好评,但评论界却对音乐中体现出的现代派风格进行了抨击,不久后,此剧便停止了演出。
1982年,肖斯塔科维奇的好朋友,莫斯科大剧院当时的艺术指导尤里·格里戈罗维奇决定将这部半个多世纪前的舞剧重新搬上舞台。在新版的《黄金时代》中,格里戈罗维奇大胆地修改了剧情和台词,故事的发生地搬到了上世纪20年代前苏联的一个海港城市中,在一个名叫“黄金时代”的餐厅,两位年轻人的爱情受到了一位不法商人的阻挠,此剧通过一个曲折的爱情故事反映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中,进步青年与中产阶级的冲突。
恰逢肖斯塔科维奇诞辰百年,莫斯科大剧院决定再次公演这部名剧。本剧的创作团队表示,作为二十世纪世界著名音乐家之一,肖斯塔科维奇的一生经历了国家的变革与动荡,不寻常的经历使他的音乐形成了鲜明的风格。在以艺术家的道义和良知去面对个人荣辱和时代风云时,肖斯塔科维奇用感人至深又富有哲理的音乐带给了人们深刻的思考与启迪。
这部芭蕾里最出彩的段落无疑是只有两分钟长的、富有讽刺意味的“波尔卡”一曲,木琴在其中的份量很重。充分展示了老肖(尽管那时他还年轻)的讽刺才能。
Shostakovich extracted a suite from the ballet, Op. 22a, in four movements:
- Introduction (Allegro non troppo)
- Adagio
- Polka (Allegretto)
- Danse
赏析
《黄金时代》
亚历山大•高克,毕业于圣彼得堡音乐学院。随后进入马林斯基剧院担任芭蕾与歌剧指挥。当剧院更名为基洛夫剧院的时候,高克已经建立起很高的声誉。在伏尔科夫的《见证》一书中,高克的形象显得有些滑稽木讷,他在战时遗失了肖斯塔科维奇的《第四交响曲》的手稿也被当作罪过之一。不过无论如何,高克和肖斯塔科维奇的合作是相当密切的,他不仅首演年轻作曲家的作品,也对音乐的排练起到重要作用。以下是高克关于肖斯塔科维奇的芭蕾舞剧《黄金时代》的回忆,摘自《亚历山大•高克回忆录》,转译自伊丽莎白•威尔逊的《对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回忆》。
当时我在基洛夫剧院任首席指挥。一天,导演伊曼纽尔•卡普兰来找我,说要排演一部全新的芭蕾。他说舞台部分将由弗拉基米尔•季米特里耶夫负责,我对这个人已经非常熟悉了。
“这部舞剧讲什么?作曲家是谁?”我问道。他回答说:“剧名叫《黄金时代》,作曲家是肖斯塔科维奇。”
我很高兴,但同时又有点担心。毫无疑问,演奏肖斯塔科维奇的音乐将充满乐趣,他的音乐从来都是非常独特且令人惊奇的。而且这些音乐一定能展现马林斯基剧院乐团的辉煌音色。但同时,我又怕舞蹈团那方面会制造麻烦……
卡普兰当时刚完成音乐学院的学业,他学声乐和舞台导演。是梅耶霍尔德的拥趸。但他很缺乏经验,《黄金时代》是他的第一个项目……编舞方面有费奥多尔•洛普科夫、L•列奥特夫和M•彼得罗夫。结果卡普兰显然搞不定舞蹈团和那些编舞家。很快,我们的工作就被无休止的争吵打断。一些小报还撰文说这出舞剧的工作已被搁置,全因音乐质量不过关。当然,这让肖斯塔科维奇非常恼火……
最终,洛普科夫接过了编舞工作,把卡普兰架空了。
但很遗憾,这部舞剧并不成功。那时候舞剧能否成功完全取决于芭蕾爱好者的评价,那些人品味保守,不可能接受这种独特的音乐。但音乐恰恰是这个作品中最成功的地方。季米特里•季米特里耶维奇后来编写了一个组曲,我多次指挥列宁格勒爱乐乐团演出这个组曲。
我们学习这部作品的时候,有这么一件事情。一段弦乐片段,要求第一小提琴声部在极高的音域齐奏。我曾经建议肖斯塔科维奇,是不是在这个地方加上一支短笛,那样可以稍许掩盖一些拉得不准的音。但季米特里•季米特里耶维奇当即拒绝了。我现在意识到,这恰恰就是他想要获得的效果……
季米特里•季米特里耶维奇总是以他的出众的专业技术和严谨令我们吃惊。他从不推迟交稿,无论是新写一个段落还是重新配器。他也总是彬彬有礼。他从不与人争执,一旦他发言,内容总是非常有趣,而我们都乐于实现他的愿望。他早就具有很高的威望。我记得第一次全团排练的时候,我非常紧张,因为这音乐的确很难……我承认我担心自己是否能从演奏中听出错音。但事实正相反,一切都很顺利。乐团成员都觉得自己的分谱写得非常顺手。作品的逻辑极其清晰,哪怕一点点微小的错误都会凸现出来。我觉得从没对错误听得如此清楚过。这也正是肖斯塔科维奇音乐一贯的特质。
在完成《黄金时代》前不久,季米特里•季米特里耶维奇写过一个《塔西提狐步舞》(更出名的标题是《鸳鸯茶》——原注)的配器。我提议季米特里•季米特里耶维奇把这段音乐加在第三幕前面当作间奏曲。听众总是在这里报以热烈掌声,并要求我们一再加演这段乐曲。
毕祎/译 转译自伊丽莎白•威尔逊的《对肖斯塔科维奇一生的回忆》。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