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Introduction
《彝族舞曲》是一首有着浓郁生活气息的极其抒情的乐曲,它仿佛是用音乐来描述山野风情的画卷。
引子(第一部分)由慢到快的展开,犹如看到了彝族山寨在朦胧的月色下轻雾缭绕。乐曲的第二段是一支优美抒情的慢板旋律,这醉人的旋律,柔美、轻巧、富于弹性,塑造了彝族少女婀娜多姿翩翩起舞的音乐形象。表现出少女细腻而含蓄的心情。乐曲的第三、四、五、六段是快板,这段音乐节奏欢快,刚劲有力,它描绘了彝族青年粗犷、热情爽朗的形象和健美膘悍的舞姿。随着音乐逐渐趋向柔和,引出一段优美、抒情、悠扬的旋律,仿佛是彝族美丽的少女们,象天仙一般自天而降,飘然回入群舞的行列,徐徐地,音乐又转入强烈的快板上,将彝家的欢乐推向最高潮。乐曲的第七、八、九段,是引子的再现,使人们的情绪由激动转向心头涌起的无限幸福感。渐渐地乐曲进入尾声,音乐又回到了所描绘的意境,夜深、人静、尽兴的人们哼着悠扬的小调渐渐远去,只有远方还有芦笙在隐隐喧响……
背景赏析
王惠然1965年创作的琵琵独奏曲,取材于云南彝族《海菜腔》、《烟盒舞》。以抒情优美的旋律,粗犷强烈的节奏,描绘了彝家山寨迷人的夜色和人们欢乐舞蹈的场面,音乐富有浓郁的民族特点,并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深受众多音乐家喜爱,被改编成古筝、三弦、扬琴、阮独奏曲及管弦乐曲。殷飚将它改编成吉它独奏曲,1987年参加在珠海举办的中国国际吉它艺术节中得到国内外的高度赞扬,成为一首在吉它界中颇有影响的吉它名曲。
第一段:以轮指开始,慢起渐快,犹如悠扬的笛音。接着从彝族山歌《海菜腔》发展而来的缓慢自由、色彩朦胧的旋律,描绘了恬静朦胧的山寨美景。
第二段:主题源自彝族民间乐曲《烟盒舞曲》,琵琶演奏时以推挽指法奏出柔美的滑音,旋律优扬,富于歌唱性,并伴以舞蹈性节奏音型,生动地描绘了姑娘们轻盈的舞姿。
第三段与第四段:主题旋律被简化,速度突然加快,力度加强。运用扫弦技巧,刻画了小伙子们跳舞的阳刚勇猛气质,使舞蹈场面更为热烈。
第五段:出现一小段以均匀音型陪衬的长音旋律。速度的突慢,对比鲜明。尾部又回到第四段的快速度。
第六段:段浑厚深沉的一连串排比短乐句,乐音坚实有力、热烈红火。尾部以音区的逐层提高把把音乐推向高潮。
第七段与第八段:再次呈现对比性的抒情段落。更加充分发挥了曲首悠扬的笛声和歌声,展现了一个更加恬美、朦胧的意境,表达一对对恋人互吐衷肠,情意绵绵的情景。
第九段:重复主旋律,渐弱渐远,如同热恋的青年男女沉浸于幸福之中,意境深远。
在此曲中,王惠然首创“四指轮”技法。即在传统扣轮、挑轮、勾轮的指法基础上,把右手大指分离出来,用食、中、无名和小指作轮。大指弹奏独立的伴奏声部,以奏出复调或和声效果。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