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简介 Biography
黄霑(英语:James Wong Jum-sum,1941年3月16日-2004年11月24日),原名黄湛森,表字亦芹,另有笔名刘杰、陆郎、不文霑、詹啸、久流、铁树等。华人资深作曲家和填词人,投身乐坛数十载,笔下作品逾千首,于陆港台三地获奖甚丰;同时身兼广告人、作家、艺人等多种身份,被视为香港跨媒体的代表人物;并与金庸、倪匡、蔡澜一起,获传媒冠以“香港四大才子”之誉。
2004年11月24日,黄霑因肺癌逝世,终年63岁。
经历
黄霑本名黄湛森,生于中国广东省广州市,籍贯广东番禺,庶母所生,有两个同母弟,在八兄弟姊妹中则排行第六,幼年在西关生活,住在宝华路十六甫东街四巷的一座大宅里(现已改建为幼稚园)。稍长时迁居沙面,就读基督教小学。
1949年,时值国共内战后期,亲国民党的黄家逃难至香港,落户深水埗区。他在德贞小学读完五、六年级后,升上喇沙书院,因英文根底薄弱须从第七班开始读起。
在学期间,据黄霑忆述:“中文老师黄干朗诵李清照、李后主诗(词)的那份投入,令我感动。”,他自此喜欢上中国文学,也在差不多时间开始向《中国学生周报》投稿。至于音乐方面,他最先接触的是口琴,十一岁拜在口琴家梁日昭门下学艺,并跟随师傅为电影和电台节目吹奏配乐——古今中外各种乐曲,从而认识了许多大师,开启了音乐世界的大门;也当过学校口琴队长,率领校队屡获校际音乐比赛奖项。
1960年,他升读香港大学中文系。同年,经梁日昭引荐,替吕红、陈君能、许怡年、黄志恒等歌手填写国语歌词,共八首,包括改编自苏格兰民谣的《友谊万岁》;又起了化名“黄霑”参加“第一届星岛业余歌唱比赛”,进入十五强后被淘汰。
大学期间,他参加了学生会社会服务团,在假期当义工,他说这是他在大学第二年取得罗文锦爵士纪念怡和奖学金的原因之一:69-73。热衷表演的他也加入了香港业余话剧社,经常出演校内和丽的映声的话剧,又不时参与邵氏和国泰的黄梅调电影如《宝莲灯》和《花木兰》的幕后大合唱。
1963年,黄霑以二级甲等荣誉文学士毕业,在天主教培圣中学任教两年后,转行投身广告界。19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初,他主力于广告事业(详见),并且以业余身份主持电视节目(详见),又在报刊写文赚取外快——首个固定专栏是侦探小说《血浸蓝宝石》,刊载于任护花创办的《红绿日报》——以及间中填词、作曲。
作品
按类别可粗分为:
- 哲理词:配合《家变》、《强人》、《天虹》、《轮流传》等以社会恩怨、人际角力为轴心的电视剧,词人所写的主题曲经常带出一种讯息:人生变幻无常,不应对得失对错太过执著。
- 武侠词:一类描写大侠豪杰(男女)的豪迈形象,如《万水千山纵横》、《誓要入刀山》、《杨门女将》、《男儿当自强》等;一类描写江湖间的恩怨情仇,如《倚天屠龙记》、《俩忘烟水里》等。
- 主流情歌:如《心债》、《点解手牵手》、《明星》等。尚有友情和亲情词,如《当年情》和《真情细说》,但数量较爱情词少。
- 家国情怀的词:一类写“中国”(广义),如《中国梦》、《同途万里人》、《勇敢的中国人》等;一类写“香港”,如《狮子山下》、《美丽古怪岛》等。
- 其他:“鬼马歌”(如《点解娶老婆》和《道》)、儿歌(如《世界真细小》和《小飞侠》)、舞台剧歌(如《春泛西湖》和涉及多人对唱轮唱叠唱、较难填词的《巧遇烟波里》、《恩似洞庭水》等)等。
七八十年代:
- 《问我》、《明星》、《当你寂寞》:流露词人自我情感, “坦率、自然,平实而不平庸…像元曲”
- 《朝花》:“意境虚缈迷离……无理而妙”
- 《风云》:笔法双关,游走于情歌与非情歌之间,拓阔歌词层面。
- 《是否》:巧用逼问法。
- 《等爸爸》:投注词人情感,写活孩子渴望亲情的微妙心理。
- 《人生小配角》:把小人物的病态心理写得活灵活现。
- 《沧海一声笑》:意象优美而突出 ;“五次笑”采用了诗经“回环复沓”的手法,而词意仍有所递进。
- 《让一切随风》和《黎明不要来》:情景交融,用心设喻。
- 《家变》:巧用语言吊诡(“变幻原是永恒”)和“歧异”的动名词搭配(“拥抱着永恒”)。
- 《俩忘烟水里》:巧用并列意象的手法表现矛盾。语气多变、意象多端,并紧扣中心主题“虚幻”;“笑莫笑、悲莫悲”“禅趣逼人”。
- 《大时代过客》:境界比旧作《笑看风云》更进一步,“真正参透人生变幻”。
- 《万水千山纵横》:人物形象鲜明,笔调有转折变化。
- 《忘尽心中情》:“没有刻意贩卖廉价的情感,将爱恨矛盾的张力收于字里行间……言尽意无穷”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