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况 Overview
资讯 Guides
刘北茂:传承二兄大业的著名音乐家 | 2018-02-13 16:53 |
台北举行刘半农刘天华刘北茂纪念音乐会 | 2009-03-23 22:44 |
简介 Biography
刘北茂(1903-1981),别名寿慈,江苏江阴人,现代著名二胡演奏家、作曲家、教育家。清末秀才刘宝珊之子,与诗人刘半农、音乐家刘天华是兄弟。刘北茂是刘天华事业的忠实继承者和发展者,刘天华逝世后,他继承其兄“改进国乐”的遗志,先后创作了《汉江潮》、《小花鼓》、《流芳曲》等一百多首二胡演奏曲,是我国现代音乐史上一位多产的作曲家,被誉为“民族音乐大师”。
概述
中国杰出的民族音乐家刘天华的胞弟、著名的民乐作曲家、二胡演奏家、音乐教育家。由于父母早逝,他自幼在兄长(长兄刘半农、二兄刘天华)的关怀下成长。在刘天华的悉心指导下,早年就掌握了许多种中外乐器的演奏技巧,对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尤为精通。刘北茂在青少年时代,就已显示了他的音乐才能。
1972年,刘北茂以优异的成绩毕业于燕京大学英文系,后在上海暨南大学、北京大学、西北联大等学校从事《莎士比亚作品选读》、《诗学》、《作文指导》等专业英语的教学与研究。刘天华逝世后,为了继承其“改进国乐”的遗志,刘北茂在坚持文学专业英语教学与研究的同时,更加发奋学习二胡、琵琶等民族乐器,并开始音乐创作。他写的《汉江南》、《前进操》、《漂泊者之歌》、《小花鼓》等二胡独奏曲,真挚、深刻地抒发了在反动统治下正直的知识分子对祖国、对人民的爱和对敌人的恨。十年动乱期间,他虽身受其害,但仍以极大的热情和毅力,写下了深切怀念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的曲子《缅怀》,衷民赞颂敬爱的周恩来总理的《流芳曲》,以及热情歌颂“四化”建设的《迎朝晖》等。在40年的辛勤创作中,他始终坚持继承民族音乐的优秀传统,并对外来音乐文化作了吸收与借鉴。他创作的百余首作品既有鲜明的民族风格,又富有创新精神。
他的作品同他的为人一样具有朴实、真挚的特点。刘北茂虽然离开了我们,但他毕生追求真理,追求进步,谦恭待人,严谨治学,为民族音乐事业奋斗终身的优秀品质,是永远值得我们学习和纪念的。
艺术之路
刘北茂记忆力好,模仿力强,小学时即在教会学校学英语,与后来成为著名语言学家的吕叔湘同学。他高中时即在本校教英语,1923年考入东吴大学,后又考入燕京大学插班生,29岁即成为北京大学英语教授,为名重一时的莎士比亚研究专家。
刘天华去世后,刘半农对他讲:“二哥子女尚年幼,学生中争气的不多,看来二哥的事业要你来继承。”从此,刘北茂改习音乐。1935年,纪念刘天华逝世3周年活动中,刘北茂演奏刘天华十大名曲,技惊四座。
“七·七事变”后,有人鼓动刘北茂去伪教育部任高级秘书,他怒斥其人,坚决不为日本人做事,并称病不去上课。历尽艰辛,绕道香港、云南等地,奔赴西北抗日文化的重要阵地——陕西城固,应鲁迅挚友许寿裳先生之邀,到西北联合大学任教。刘先生的这一壮举,表现了他崇高的民族气节和爱国主义情操。
解放战争后期,南京国民党反动政权风雨飘摇,但它仍不甘心退出历史舞台,反而变本加厉地对广大人民实行残酷的统治。就在这种情况下,刘北茂先生毅然支持并积极参加进步师生排演人民音乐家聂耳的民乐大合奏《翠湖春晓》,用进步的、革命的乐曲一扫当时南京乐界的靡靡之音,同时给斗争中的人民以巨大的精神鼓舞。同年四月,南京发生了“四·一”惨案,国民党反动政权对进步学生的革命行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刘北茂先生大义凛然,不顾个人安危,只身前往被驱逐离校的进步学生住地,一一握手致意,并进行慰问演出。这些行动表现了刘北茂先生爱憎分明的高贵品格。这决不是他的一时冲动,而是他继承先兄半农、天华先生的思想志趣,不断追求进步、憎恶黑暗的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
在憎恶国民党反动统治的同时,刘北茂先生对中国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革命事业和新中国表现出极大的热爱。早在解放战争胜利前夕,他就憧憬中国的普罗米修斯,对中国共产党和中国革命的必然胜利充满了向往之情和极大信心。新中国建立后,刘北茂先生更是躬逢盛世,欢欣鼓舞,他的音乐创作、二胡演奏和音乐教育更上一层楼,用他的炽热的爱和不尽的艺术才华歌颂中国共产党,歌颂新中国,歌颂革命和建设事业,歌颂勤劳、智慧的中国人民。在“文革”期间,刘北茂先生也表现了高尚的人格和可贵的品质。一方面,他拒绝揭发领导、同事的所谓“问题”,一方面,尽管他身受冲击、迫害,但仍坚信当时的社会状况只是暂时现象,社会稳定的光明前景一定会到来。他坚信党,坚信人民,主张实事求是,决不卖身求荣。他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的思想境界来勉励、鞭策自己。
刘北茂先生是一位音乐教育家。他一生教乐育人,爱生如子,不仅给学生以艺术熏陶,更注重对学生的人格塑造。他教育学生,不仅言传,更注重身教,在情感交融、心心相印的氛围中,潜移默化地培育出一届又一届的音乐教育、研究和演奏人才。刘先生首先集中心力于培养正式学生。他从事音乐教育30年,先后培养了大批优秀的音乐人才。特别是培养了如甘柏林、颜少璋这些盲人音乐家,其培养过程和先生付出的心血,常常使人感动得泪如泉涌。刘先生教育学生,重在以情感人,以理化人,以艺塑人。他每教一首乐曲,总是先讲明乐曲的背景、主题、旋律、特色和技法等等,在学生练习和回课时,又总是耐心指导,循循善诱,使学生们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打好基本功,注意培养自己的创造性。不仅如此,刘先生更注重以情育人。
在安徽任教期间,正是三年经济困难时期,他老人家不仅教育学生,还经常给学生以衣食补助,资助学生购置必需的器乐材料,解除学生们学习中的燃眉之急。他常常拖着带病的身体,手扶拐杖,在校园里寻找学生到他家上课,感动得学生愧悔交加,从此发愤努力,后来成为优秀的音乐人才。
刘先生对业余的音乐爱好者更是有求必应,关怀备至,结交和培养了一大批音乐爱好者,有的人甚至成为专业的音乐工作者。值得特别称道的是,刘北茂先生利用节假里给学生加课,或者给学生补课,或者给业余音乐爱好者们指导,不但从来是分文不取,而且还常常供给他们以茶水、糖果和饭食。这种以教乐育人为天职的敬业精神,在今天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过程中,似应更加大力宣传和发扬光大。刘北茂先生教育出来的学生不计其数,他们都已成为我国音乐事业的学术带头人和中坚力量,更有许多人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组织者和辅导员。这为我国民族音乐事业的发展培养了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音乐人才。
主要作品
1940年,刘北茂发表了闻名于世的《汉江潮》《前进操》和《漂泊者之歌》等二胡曲。这些作品深刻地反映了抗日战争的时代风云和广大人民悲壮激越的斗争精神。
1942年,在由陕迁蜀的途中,刘北茂先生创作了《乘风破浪》的二胡曲,反映了作者当时远大的抱负与坚定的信念。
1943年春节期间,刘北茂先生兴之所至。一气呵成,创作了二胡曲《小花鼓》。该曲通过对孩子们新春佳节时的欢乐歌舞的描写,表达了作者在艰苦环境中的乐观主义情怀。新中国建立后,刘北茂先生获得了音乐创作的广阔的历史舞台和空前优越的创作条件,他的艺术境界不断升华,他的音乐创作不仅佳品迭出,而且在主题与艺术上更趋成熟。
1950年。刘先生创作了二胡曲《农民乐》,这是作者向新中国献礼的第一首作品。此后,刘先生精神倍增,才思喷涌,陆续创作出《欢乐舞曲》《太阳照耀到祖国边疆》《愉快之歌》等20余首二胡曲。
1958至1971年,在借调到合肥艺术学院、安徽师范大学任教期间,刘先生先后创作了《美丽的包河》《千里淮北赛江南》《黄山观瀑》等多首二胡独奏曲和几十首少年儿童二胡曲。
1971至1981年,刘北茂先生由皖返京,虽病魔缠身,仍笔耕不辍,先后创作了歌颂周总理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丰功伟绩的《缅怀》《流芳曲》和歌颂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迎朝晖》等二胡曲。刘北茂先生一生创作了一百多首二胡作品,以上所列仅是他各个时期的代表作。刘先生的这些代表作是我国音乐发展史上的重要环节,也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璀璨的艺术明珠。
研究书籍
- 1957年音乐出版社出版《二胡创作曲集》(刘北茂曲)
- 1960年安徽人民出版社出版《美丽的包河》(刘北茂曲)
- 2002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刘北茂纪念文集》(刘育熙作)
- 2003年国防大学出版社出版《刘北茂二胡曲集》(刘北茂曲)
- 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刘北茂二胡曲集》(刘育煦作)
- 2004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刘天华音乐生涯》(刘北茂述)
- 2011年人民音乐出版社出版《流芳曲:刘北茂百年诞辰纪念文集》(刘育熙 ,冯国瑞作)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