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0-10-22 22:45 《今传媒》杂志
《今传媒》杂志供稿
摘 要:在 我国以往的广播音乐节目中,对于专业创作音乐和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改编和表演的民族、民间音乐往往比较重视,而对于完全由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和表演的民间原生 态音乐则往往比较忽视。我们的广播节目中应该加进一些真正的民间音乐,这将有利于国际间的接轨和交流,也将丰富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为几乎由专业音乐工作 者一统天下的所谓民族音乐重新注入生机与活力。而这一项工作应该由广播传媒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完成。
关键词:广播音乐节目;民族音乐;民间音乐;原生态音乐
一、引 言
我国是一个拥有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每个民族都有自己丰富多彩的民族音乐。在以往的广播节目中,不同民族绚丽多彩的音乐种类一直受到相当的重视,也 为丰富广播节目增色不少。今天,随着国际间交流的日益扩大和深入,人民文化生活的日益丰富和扩展,特别是经过改革开放三十年来的继承和发展,中国的民族音 乐广播节目在整体水平上也应再上台阶,更具魅力。
二、民族音乐的概念
我们应该对“民族音乐”这个 概念有所了解。“民族音乐”是一个范围很大的概念,如果从“民族”这个名词上讲,在最高层次上,“中华民族”是中国各民族的总称。从这个意义上理解,“民 族音乐”应当是指囊括中国各个民族的音乐,以及符合中华民族总体风格的音乐(指创作音乐)。
其次,“民族”即指中国不同民族,如汉 族、蒙古族、藏族、侗族等。在这个意义上所讲的民族音乐,是指中国各个民族不同的音乐。如果从“民族音乐”这个名词上讲,中国的“民族音乐”,既包括由劳 动人民业余创作出来的民间音乐,也包括由受过专门训练的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创作的音乐。也就是说,“民族音乐”除了具有广义的(中华民族)和狭义的(中国不 同民族)民族的概念外,在音乐中,还可以区分出传统的与现代的、民间的与专业创作的不同类别。
现实中,以往我们的广播音乐节目中,比较忽略的是中国各个民族的民间音乐。因此,这里将以民间音乐作为重点。
民间音乐,一般是指在民间形成并流传于民间的各种音乐体裁,包括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戏曲和说唱音乐等。中国的民间音乐既有悠久的历 史,又有旺盛的生命力。历代生生不息,并且衍化出众多的品种和多姿多彩的音乐风格。传统民间音乐的爱好者遍及我国社会各个阶层,如农民、市民、商人、文 人、官员等,甚至不少封建统治者也要在宫中欣赏民间音乐。中国早期的专业音乐家们,如聂耳、冼星海、刘天华、贺绿汀等,在他们的音乐创作中都积极地学习和 运用民间音乐的优秀成果。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号召文艺工作者向民间艺术学习,更加鼓舞了当时革命根据地的专业音乐工作者学习民间音乐的 热情,在延安掀起了轰轰烈烈的“新秧歌运动”,出现了一批好的音乐作品,如:秧歌剧《夫妻识字》、《兄妹开荒》,民族歌舞剧《白毛女》等。
秧歌,是遍及我国大江南北的民间文艺,这种艺术形式在传统中注入了新的内容,可谓“老瓶装新酒”,并且达到了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 一,可以这样说,我国的专业创作音乐,凡是经得起时间的考验,既有一定的艺术造诣,又能深受广大人民群众普遍喜爱的作品,大多是那些将专业音乐创作手法与 中国传统民间音乐成果结合得较好的作品,如《黄河大合唱》、《春节序曲》、小提琴协奏曲《梁山伯与祝英台》等等。
三、民间音乐对专业音乐的渗透
除了为其他传统音乐类别和专业音乐创作提供丰厚的土壤和养料外,民间音乐自身也有许多非常有价值的艺术精品。
民间音乐具有创作的口头性和集体性的特点,它是劳动人民自发的口头创作,并主要借助口头形式而传播。在世世代代口头传播的过程中,中国民间音乐经过了无 数人的加工和改编,凝结着历代人民集体的智慧,是中国人民在几千年的历史进程中不断积累、沉淀、选择而形成的思想感情体验和艺术表达手法的结晶。中国民间 音乐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过程,不断地经历社会和人民的淘汰、筛选、加工和重塑,在时间的流逝中,积累了一批十分优秀的作品,如新疆的“十二木卡姆”、 内蒙古的“呼麦”、西安的“鼓乐”……这些乐种已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 表作”名录,成为世界级文化遗产,这些作品在艺术质量、艺术格调、艺术境界、文化价值方面,可与世界上任何一部音乐名作相媲美。因为口头创作的方式,使民 间音乐在对主题进行发挥的技巧方面,在音乐形式的延伸和发展的手法上,无法作更深入、更广泛的探讨和实践。这是民间音乐的口头创作与专业音乐的笔头创作之 间不同的创作方式所导致的必然结果。
从另一角度来看,专业创作音乐虽然在发展主题、扩大曲式篇幅等方面有创作手法的积累,但在与人民 群众情感交融的方式上,往往还有隔阂,对扩展音乐形式的手法的运用,有时显得冗长、松散,更重要的是,专业音乐无法像民间音乐那样,成为漫长岁月中无数人 民群众集体智慧的结晶。诸如此类的原因,使专业音乐永远也无法取代民间音乐在人民生活中的地位,以及民间音乐自身所取得的艺术成就。今天,在世界乐坛中, 不同国度、不同民族的民间音乐已经具有了不朽的地位和价值。
#p#副标题#e#
四、广播音乐节目中应加入民间音乐
在 我国以往的广播音乐节目中,对于专业音乐创作和由专业音乐工作者改编和表演的民间音乐往往比较重视,而对于完全由劳动人民自己创作和表演的民间音乐则往往 比较忽视。究其原因,大概是因为民间创作和表演的民间音乐往往比较粗放,比较直率,不像专业音乐工作者所创作、改编和表演的音乐节目那样精致华美。
这里就涉及到了一个选择音乐节目的标准问题。如果我们把音乐节目看做是一种“精致”,仔细追究起来,所谓的规格或专业训练,实际上是要求广播中所播出的音乐,其创作者和表演者要受过西方专业音乐的专门训练。因此,凡是由专业音乐院校的教育思想培养出来的音乐工作者(例如广播电台的音乐编辑们),都会以他们所受到的音乐教育的规格作为衡量标准来要求广播音乐节目的质量。而广播这一有广泛传播力的声音媒体,又会在很多的听众包括专业音乐工作者心中树立起所谓“标准音乐”的样板。
在这样一种长期反复循环的过程中,我国的所谓“民族音乐”出现了很多偏差。比如民族唱法问题,中华民族真正的民间歌唱有多种多样的发声方法,这些发声方 法不仅与一个民族语言发声的特征相联系,而且与一个民族或一个地区人民的审美习惯及心理特征相关,因此也就具有特殊的表现功能。我国老一代的民歌手们,例 如郭兰英、郭颂、才旦卓玛等,以及后来的民歌手何纪光等,在声音上都具有自己的特性,而且这些特性都与他们擅长演唱的歌曲的民族或地区的特点紧密相联。试 想,如果让才旦卓玛唱郭兰英擅长的山西民歌,让郭颂唱何纪光所擅长的湖南民歌,或者反过来由郭兰英唱藏族民歌,由何纪光唱东北民歌,都会显得力不从心,听 众也不会满意。但是在今天的各种大奖赛中,民族唱法几乎千篇一律,音色相近或相同,这种发声的表现力比起20世纪五、六十年代个性鲜明的演唱风格来逊色很 多。究其原因,首先是因为那个时代的著名歌手们的成长过程,与他们所处的民族或地区的民间音乐有极其紧密的关联;而现在的民族唱法的歌手们是在专业音乐院 校统一的教学方法中培训出来的。
今天的民族音乐所出现的第二个偏差是音乐表现方面的问题。我们有些专业歌唱者在表现作品的情感时不够 恰当,发声吐字矫揉造作,情感的表达缠绵悱恻。这样的情感表达,特别是女歌手统一的、细腻的、柔美的音色难以充分表达中华民族坚韧、勇敢和智慧的特征。倒 是中西部某些经济欠发达地区,会出现一些名不见经传的歌手,特别是在民间优秀歌手的歌唱中,不论是歌唱音色还是情感表达,充满了生机和活力,其音乐中所表 达出的真挚、质朴和激情,让人荡气回肠,油然生发出一股志气、豪气,继而升华为对祖国、对人民深沉的爱。
20世纪初西方一些国家兴起 了一门新的音乐学科——民族音乐学。这个学科的宗旨是破除西方音乐中心论的思想,把音乐看做文化现象,认为每个民族的音乐及其音乐现象都是一种文化的表 现,在世界上都具有同等的价值和地位,都是人类社会实践中对生活的理解和传达。因此他们十分重视各民族中民间流传的歌曲及其唱法,重视倾听和研究真正的民 间音乐。为了保持其真实性,他们要求音乐工作者在录制民间音乐时保留自然村落中的鸡鸣、狗叫和孩子们的喧闹声。这一学科的产生,不仅与近现代一些自然科学 的发明(例如留声机、收音机、录音机等)和人文科学(例如语言学、民族学、人类学等)的进展和成果相关,而且也与人们逐渐懂得应当以平等的眼光来看待一切 文化现象和文化成果,日益尊重其他民族和民间文化的趋势相关。
五、结束语
结合我国的现实情况来看,如果我们的广播节目中能够加进一些真正的民间音乐,将不 仅有利于国际间的接轨和交流,而且也将丰富中国的民族音乐事业,为几乎由专业音乐工作者一统天下的所谓民族音乐重新注入生机和活力。而这一项工作应该由广 播传媒工作者和音乐工作者共同努力来完成。(作者系:西安人民广播电台 综艺广播)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