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将于12月7日晚19时30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上演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该剧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著名诗人普希金同名诗篇为脚本创作而成。

相关 About

中央音乐学院 Central Conservatory of Music 中国音乐最高学府

2010-11-14 19:26 新芭网

歌剧《奥涅金》

发布会现场合影

相关专题: 中央音乐学院建院70周年暨第十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

新芭网讯 时值中央音乐学院成立70周年、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诞辰170周年之际,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将于12月7日晚19时30分在国家大剧院歌剧厅上演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该剧由俄罗斯著名作曲家柴可夫斯基以著名诗人普希金同名诗篇为脚本创作而成。

    这是国内第一部使用俄语演唱的俄罗斯经典歌剧。中央音乐学院院长王次炤教授任该剧出品人;我国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主任郭淑珍教授任艺术总监(同时兼任导演和语言指导);中央音乐学院指挥系教师、刚刚从俄罗斯留学归来的青年指挥家林涛任指挥;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尼古拉· 库茨尼佐夫教授任制作导演;曹桂千任导演;著名歌剧艺术指导、中央音乐学院吴龙教授任音乐指导;著名男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副主任马洪海教授任行政总监;著名旅意男高音歌唱家、中央音乐学院邓小俊教授任声乐指导。主要角色有:柯绿娃、冯国栋、谢天、曹果、梁辰、杨金霞、宋沣润、孙雪曼、金久谐、王磊华、杨奕朋、刘康、李佳轩、黄山等。由中央音乐学院青年交响乐团和中央音乐学院青年合唱团联合演出。

    郭淑珍教授的“奥涅金” 情结

    艺术总监、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主任郭淑珍教授对歌剧《叶甫根尼·奥涅金》有着特殊的情结。1957年,尚在前苏联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留学时,她便开始主演了这部歌剧,成为亚洲第一个用俄语成功饰演该剧女主角塔姬娅娜的女高音歌唱家。1962年,中央歌剧院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次公演该剧(用中文演唱),郭淑珍再次担纲女主角,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2009年适逢《叶甫根尼·奥涅金》公演130周年、诗人普希金诞辰210周年、中俄建交60周年暨中华人民共和国俄语年,郭淑珍教授率领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与俄罗斯莫斯科音乐学院联手打造了这部久演不衰、充满戏剧冲突的不朽之作,并且全部用俄文演唱。该剧不仅于当年12月在天桥剧场连演三场,而且还于翌年年初,承担国家出访任务,参加了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汉语年”活动,在世界著名的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大厅(Great Hall)和普希金博物馆音乐厅进行了公演。中国驻俄罗斯大使李辉观看演出,并对师生们在推动中俄教育文化交流中所发挥的重要作用给予了高度评价。时隔50多年之后,由辛勤培养的学生们用俄文演唱这部自己年轻时曾出演的歌剧,郭淑珍付出了巨大的努力和全部的心血,同时也收获了教师这份职业所带来的幸福与快乐。此番在国家大剧院的演出,是中央音乐学院70周年校庆系列音乐会的重头戏,也是第十届中央音乐学院音乐节的闭幕式。演员基本采用了上一次演出的阵容,他们大都经历了许多场次的排练和演出实践,相信他们对角色的把握和舞台表演会更加出色。

郭淑珍

郭淑珍

全部用俄文演唱、原汁原味的“奥涅金”

    上世纪60年代《叶甫根尼·奥涅金》在中国首演时,是用中文演唱。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用俄语排演这部歌剧,在中国音乐史上是第一次。为了保证学生俄语发音的准确,郭淑珍教授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心血,从俄文字母开始教起,对学生进行了严格的、较长时间的语言训练。在俄罗斯演出时,他们准确的俄语原文演唱给人们留下了深刻印象,感动、震惊了所有现场的俄罗斯观众。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副院长康斯坦丁·泽肯、俄中友协主席季塔连科称赞中国大学生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造诣,而且还有很强的语言天赋。

    青春版的“奥涅金”

    此次参加《奥涅金》演出的演员们,全部来自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和中央音乐学院声乐歌剧系,除柯绿娃、冯国栋、谢天已经硕士毕业,其余均为在校本科学生,且其中有多人曾在国内外重要声乐比赛中获奖。这些年轻有为、富有朝气和艺术才华的青年声乐家们,必将会给观众们带来耳目一新的感受和震撼。

    中央音乐学院是一个教学单位,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旨在通过歌剧演出实践,更有效地培养青年歌剧人才。歌剧是一门集戏剧、音乐、诗歌、舞蹈、美术等为一体的综合性舞台艺术,歌剧演员不仅要具备高超的声乐技巧,还要掌握戏剧表演、台词、语言、形体等基本功。同时,歌剧又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舞台艺术,经过课堂严格训练的声乐学生,必须通过实践,才能真正找到声乐演唱与舞台表演的契合点。歌剧演员不经过舞台的实际锻炼,不参加一两部歌剧的排练演出,很难提高专业水平。

    2004年以著名歌唱家、声乐教育家郭淑珍教授为核心的教学团队,借鉴国际上培养歌剧人才的成功模式,建立了歌剧表演专业的实践教学平台——中央音乐学院歌剧中心。“中心”以教学与实践相结合,通过声乐、形体、台词、表演、语言等课程和一年一部歌剧的排演,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艺术实践,尽快提高自己的歌剧表演能力和全面的艺术素养。六年来,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中心”与国内外有关单位和机构合作,成功用原文演出了《蒂托的仁慈》(与旅意指挥家吕嘉合作,在中国首演)、《茶花女》(与以色列著名歌剧导演考夫曼合作)、《魔笛》(与意大利导演弗朗切斯科·韦斯、指挥家张泽敏、中国爱乐乐团、上海交响乐团、广州交响乐团合作)、《蝴蝶夫人》(与百慕大导演凯瑞·博杰斯和著名指挥家李心草合作)和《奥涅金》(与俄罗斯莫斯科柴可夫斯基音乐学院歌剧院、俄罗斯著名歌剧导演尼古拉·库茨涅佐夫、指挥家帕维尔·兰多和旅俄中国青年指挥家林涛合作)等多部歌剧。剧组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国内多个城市的著名剧院(国家大剧院、天桥剧场、北京音乐厅、中山音乐堂、21世纪剧院、上海东方艺术中心、广州星海音乐厅、天津大剧院等)演出,受到业内人士和广大观众的高度评价。

    实践证明,这样一个教学实践平台,对于学生艺术素质和歌剧表演能力的培养十分必要。通过一部部歌剧的排练演出,学生们从不同国家、风格、时期、语言的作品中得到学习和锻炼,对歌剧表演有了深层次的接触和了解(对歌剧人物和歌剧唱段的艺术处理,以及肢体语言表现能力等有深层次的认知和掌握,同时也对歌剧的排演流程有了具体的了解)。在郭淑珍教授的指导和培养下,一大批年轻的歌剧演员成为中国歌剧舞台上的新秀,其中较为突出的有柯绿娃、冯国栋、谢天、吴艳彧、王欣、郝幸娃、孙雪曼、宋沣润、王瑾、阮余群等。

    随着国家经济的飞速发展,党和国家提出了社会主义文化事业大发展、大繁荣,提升国家文化软实力的战略思想。作为一门综合艺术,歌剧最能体现一个国家的综合文化实力。因此,近几年来,不仅北京建立了国家大剧院,上海、福州、广州、青岛、天津、杭州等城市,也都新建了一批大剧院。除了硬件建设,中央有关领导和部门也加大了对歌剧剧目的建设力度。有了剧场、有了剧目,还需要排演歌剧所需要的各方面人才,其中最重要的就是歌剧表演人才,而歌剧表演人才的匮乏,则在相当大的程度上影响了整个歌剧事业的发展。

    作为全国艺术院校中唯一一所“211工程”建设学校和国家重点大学,中央音乐学院责无旁贷地承担起了为国家培养青年歌剧人才的责任。为了肩负起国家赋予的历史使命,我们满怀激情,倾尽所能,在极其困难的条件下,排演出了一部部的歌剧,培养出了一批批的优秀青年歌剧人才。我们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歌剧人才培养也不是短、平、快,不是一蹴而就。歌剧排演需要大量的资金投入,而我们只是一个教学单位,在经费上极为有限。因此,我们希望社会各界能够更多地关注歌剧表演人才的培养,帮助我们培养出更多更好的青年歌剧人才,使他们成为歌剧事业繁荣发展的生力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