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10-15 12:23 中国文化报
出乎意料的圆满
9月18日、19日,中国指挥家阎伯政带领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歌合唱团在香港大会堂音乐厅、荃湾大会堂演奏厅举行了两场具有鲜明中国民族特色的原生形态的民歌音乐会,这两场题为“百年民族歌声”的音乐会给香港市民带去了不一样的音乐享受。合唱团在民族乐团的现场伴奏下,以合唱、组唱、情歌对唱及独唱的形式,演绎多首富有地方色彩的声乐作品,如民歌《五哥放羊》及《茉莉花》;温婉含蓄的古典艺术歌曲,如《子夜吴歌》(改编自李白的唐诗)及《葬花吟》(改编自曹雪芹的《红楼梦》)等;另外还包括《马铃儿响来玉鸟儿唱》及《龙船调》等豪迈奔放的情歌。
9月21日,记者在第一时间采访了刚从香港归来的指挥阎伯政。阎伯政告诉记者,此次香港之行出乎意料的成功,演出结束后,观众久久不愿离去,一次次的热烈掌声感动在场的每一位演员,最后,演员们演出了他们准备的所有曲目,有些曲目甚至演出了几遍。“最后我们彻底没有什么可演的了”,阎伯政这句话不是遗憾而是一种自豪。此次演出后,搞了十几年民族音乐推广的阎伯政,终于长长地舒了一口气。
51年前的遗憾
在阎伯政看来,中国传统民歌一直都徘徊在世界音乐的殿堂之外,即使有些唱民歌的歌唱家也曾经带着所谓的民歌参加了各种各样的国际艺术节,到世界各地进行演出,但是在阎伯政的眼里,那些都不是中国传统意义上的民歌,不能代表纯中国的文化。阎伯政认为,中国的民歌要有鲜明的民族特色,而不是夹杂着西方文化元素的中国民歌。比如说伴奏,中国民歌产生于民间,伴奏乐器也应有中国传统民间特色,而不是用西方的交响乐来伴奏,这样的“西式中国民歌”就像是一碗老北京炸酱面不加老北京的炸酱,而是放了许多的沙拉酱。其中滋味,不言而喻。
中国传统民歌不是没有“走出去”过。据阎伯政介绍,早在1956年,中国民歌就曾经组团参加了在俄罗斯莫斯科举办的第六届世界青年联欢节,那一次的演出虽然有一些政治色彩,但是还是给世界带来了震撼,得到了世界各国观众的喜爱。但是,这样的演出效果没有引起当时组织者的注意,没能将中国民歌适时地推出去。谁也没有想到,中国民歌就这样离别了世界舞台,一别就是51年。
51年来,中国民歌走出去可谓路途漫漫,受到各方面的阻碍,如语言的局限、思想的禁锢、民族自信心的不足、流行音乐的充斥,总之,中国民歌都是在艰难中求生存。
51年后带给世界的惊喜
51年后,2007年的以色列国际音乐节上,中国民歌给世界带来了震撼和惊喜。
2007年,以色列国际音乐节组委会向中国发出邀请,但是以色列国际音乐节组委会极为挑剔,然而中央民族乐团的民歌合唱凭借着非常鲜明的民族艺术特色顺利地进入了文化部外联局的候选节目单,之后的一系列审查也极为顺利。
2007年7月13日,在以色列国际音乐节上,中国民歌合唱用中国的民歌、中国的伴奏、、中国的服装征服了挑剔的以色列观众,原生形态的中国表演赢得了他们热烈的掌声,以色列艺术家也给予很高的评价。这是中国传统民歌在阔别世界舞台51年后带给世界的震撼与惊喜。
民歌走出去的春天
以色列演出的辉煌,香港之行经久不息的掌声,让阎伯政看到了中国民歌发展的希望,他看到中国民歌走出去的春天离他越来越近了。
中国民歌春天的到来和中央民族乐团以及阎伯政的坚持是分不开的。改革开放以后,中国音乐开始接受西方的文化元素,但阎伯政始终认为中国民歌要有鲜明的、浓郁的中国特色,应该是中国音乐强有力的代表,民歌的特性和个性代表了中华民族的文化独特性。近些年来,阎伯政一直在世界各国游走,到各国开展中国民歌讲座,让更多的国家了解中国音乐,了解中国民歌。阎伯政清楚地记得在美国杨百翰大学的讲学,有位学生对他说:“我看过宋祖英的演出,我感觉她将更多地西方元素融入进去,我不是不喜欢,只是觉得那样的演出不是纯中国的。”这看似平常的一句话却很大地鼓舞了阎伯政,让他的信念更加坚定。
阎伯政也清楚地认识到,民歌春天的来临和国家的日益强大有着密切的关系。他说:“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改革开放以后,我们国家日益强大。我们国家强大了,我们的民族自信心也就增强了,民族自信心有了,我们一些传统的文化艺术也就可以拿出来展示了,因为他们不再代表着陈旧和落后,而代表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中国民歌艺术就是悠久文化中的一枝耀眼奇葩。我相信,随着祖国的日益强大,中国民歌一定会走上更大、更宽的世界舞台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