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瓦格纳 Richard Wagner 德国作曲家 |
2010-11-05 12:03 21世纪经济报道
10月8日,当我坐在深圳大剧院音乐厅听到瓦格纳的歌剧《罗恩格林》第三幕和《女武神》第一幕及第三幕中“沃坦的告别”时,真若置身恍若隔世的梦境一般。
这场音乐会不同于常见的瓦格纳管弦乐专场,而可名之曰“音乐会歌剧”。当深圳朋友刚刚在两周前被上海的科隆歌剧院版《尼伯龙根的指环》摧毁了关于音 乐和歌剧的固有概念时;当生具慧根的他(她)们因为一次《众神的黄昏》的观赏而悟出人类文明史上最高艺术表现形式非此莫属时;当他们因剧中齐格蒙德和齐格 琳德的兄妹之爱、齐格弗里德与布伦希尔德的姑侄之爱、沃坦和布伦希尔德的父女之爱而对人类所能拥有的丰富并深邃的情感重新认识时,我知道,姗姗来迟的瓦格 纳戏剧艺术终于到了在我们身边开花结果的年景。
确切地说,深圳交响乐团的这场瓦格纳的“音乐会歌剧”被列入2010-2011秋冬音乐季和上海“世博”期间的“《指环》日”没有一点关系,或者说 深圳交响乐团本来应该更早些时候上演瓦格纳的作品,因为他们2008年聘任的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克利斯蒂安·爱华德——曾经在瓦格纳获得第一个指挥职 位的德国马格德堡歌剧院担任音乐总监多年,这个位于德国腹地萨克森州的歌剧院早已今非昔比,瓦格纳时代的简陋和寒酸一去不复返,现在这里上演瓦格纳歌剧不 仅成为常态,而且歌手阵容和舞台制作几可跨入一流行列。
据说,爱华德正是在瓦格纳曾经战斗过的地方奠定了他“瓦格纳权威”的江湖地位,不但积累了上百场瓦格纳歌剧的经验,还受邀赴纽约大都会歌剧院、柏林 国家歌剧院、德累斯顿国家歌剧院、莱比锡国家歌剧院指挥瓦格纳的《女武神》、《罗恩格林》、《唐豪瑟》等剧。如此说来,爱华德在深圳的音乐会以这三部歌剧 为主打绝非随意为之,它已经足可以吊起瓦格纳迷的胃口,更何况爱华德还从德国和奥地利带来三位歌手。10月8日,一下子变得如此令人期待。
经常听音乐会的人通常会将指挥的重要性理解过高,似乎一个好指挥很轻易就会起到“点石成金”的功效。但是对于演奏瓦格纳的音乐特别是加上人声之后的 戏剧,如果乐队不争气,再好的指挥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演奏瓦格纳不仅需要起码的技术保证和经验积累,更需要始终保持亢奋的激情和高度投入的精神状 态,没有充沛的体力和能量支撑是万万不可的。所以我们对这样一台至少在曲目安排上非常持重的音乐会,除了对作品本身的兴趣之外,实在应当把关注的重点放到 我们自己的乐团——深圳交响乐团上。
爱华德没有以更缥缈高洁的《罗恩格林》第一幕前奏曲开场,而是直接引入更通俗更火爆的第三幕前奏曲,一下子便点燃了听众的兴奋点,紧随其后的“婚礼 合唱”尽管少了人声,但观众席上的回应已足可说明,瓦格纳与原本心中忐忑的听众完全没了距离,因为这都是他们再熟悉不过的旋律。然而接下来的罗恩格林和艾 尔沙的二重唱便陌生感骤增,此刻,乐队开始经受最初的考验,他们在为罗恩格林深情款款的吟唱伴奏时,不仅恰当地呈现微妙的力度控制,还非常到位地营造出夜 的静谧和神性的意境。当年轻的乐手们很有修养,也很认真地将情感的潮流一波波推向高峰时,我深知我们掌握着不俗技术的乐手们其实是无所不能的,关键是他们是否想做或积极琢磨着如何做得更好。
乐队的表现当然在《唐豪瑟》序曲中有更畅快淋漓的发挥,而且几乎所有声部都面无愧色甚至自豪万分地大“秀”了一把,特别在“维纳斯堡狂欢”一段,弦 乐和木管完全进入轻盈剔透的状态,其神韵已不下于德国的乐团。当然,我对乐队的最高评价无疑在“沃坦的告别”,这是音乐会的最高潮,其动力来自维也纳国家 歌剧院的男低音马丁·温克勒,他虽然还算不上是一个理想的沃坦,但是在这段“独唱”中,他以充沛的能量和傲人的自信唱出了天神的威武,唱出了天父的悲悯, 唱出了众神之主的重负和无奈。他绝对感染了乐手,将本来对瓦格纳陌生的迷茫瞬间化作一往情深的情感巨浪。在这感人肺腑的时刻,我感到我听到的是和神圣的拜 罗伊特节日剧院、慕尼黑歌剧院、科文特皇家歌剧院、维也纳歌剧院、德累斯顿歌剧院舞台传出的一模一样的声音,是同样被瓦格纳的魂魄罩住的声音。我也能真切 地感受到,我们的乐手在这个时刻也享受到了他们职业生涯的终极体验,也就是说,他们的职业付出,终于获得最丰厚的回报。因为他们在深圳这块神奇的土地上, 因某种特殊的机缘,触响了通往瓦格纳艺术瑰丽殿堂的门铃。
我和深圳乃至广东人民有了盼望瓦格纳歌剧在深圳大剧院或广州大剧院完整呈现的共同愿望,我们都应该相信,实现的日子不会太远了。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