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1-06-02 06:15 民营经济报 周赞
每周五的晚上,浙江省嘉兴市的一些民乐爱好者就会准时出现在城南路的一处工场。他们称它为“排练厅”,热爱民乐的民营企业家姜双根出资把自己这个近百平方米的工场,改建成了这个具有特殊音响效果的集排练和录音于一体的排练场地。
而除了排练,这些民乐爱好者也经常去城南路嘉兴绝缘厂的一间宿舍聚会交流,他们亲昵地把那里称作“民乐之家”。这里原来是姜双根的福利分房,因为民乐爱好者没有固定的聚会场地,他就把房子让出来了。
这一切,都是因为他们有一个共同的集体———南湖民乐团。
因热爱组建民乐团
成立于2005年9月的南湖民乐团,是姜双根一手组建起来的。“当时,嘉兴一方面没有一支上规模的民乐队,另一方面为数不少的民乐爱好者迫切需要一个学习、交流的平台。”
这个体态魁梧、长相憨厚的中年汉子本身就是个民乐爱好者,弹得一手好筝。1976年,姜双根师从上海乐团古筝演奏家王铮学弹古筝,对古筝演奏有很深的造诣。此外,姜双根二胡、唢呐、吹管等样样在行,用行话来说是个“活手”。2004年,姜双根担任该市民乐专业委员会会长,至今一直从事民乐的培训、推广和组织工作。
组建嘉兴首支民间业余民乐团,即是这种实践之一。南湖民乐团目前有成员40人,演员阵容庞大,乐器种类齐全。70%的乐团成员是业余民乐演奏者,其中不乏高级工程师、教授、讲师以及企业老总;也有来自已经解散的嘉兴越剧团等的演奏人员。他们之中年纪最小的是32岁的陈华,在乐团里吹笛子,年纪最大的要数敲笃板的章其荣老先生,今年已经72岁。
乐团中也有不少像姜双根一样的“活手”,像14岁就进嘉兴锡剧团当学员的冯小星,先后加入过地方京剧团、越剧团、歌舞团,会拉京胡、板胡、大提琴……他的民族打击乐演奏在嘉兴数一数二,在团里也是个多面手。
以弘扬民乐为己任
姜双根是全身心地投入到民乐团的组织管理和演出活动中。他每次都会花上一个星期把总谱从网上下载下来,再把它改抄成30多份不同的分谱。乐团成立时缺少乐器,他自掏腰包买下乐器给乐团使用。为了让民乐团有个像样的排练场,他把自己的工场改建成排练场地,还把自己公司的视听音响设备无偿提供给乐团。在刚建团的3个月,姜双根为了民乐团竟推掉了自己公司里好多找上门来的大生意。
功夫不负有心人,南湖民乐团首次亮相就一鸣惊人:在去年浙江省首届民乐社团演奏大赛上,南湖民乐团一举夺得了演奏金奖和创作金奖。随后,南湖民乐团在江南文化节等嘉兴市大型演出活动上频频亮相,引起了市民关注。
在成绩面前,姜双根忧虑的是嘉兴民乐团面临的潜在危机。最让他担心的是民乐队伍后继无人的现状。“摆在眼前的问题是民乐团团员年龄结构偏大,20岁至40岁是个断层,团员青黄不接。而民乐演奏又没有捷径可走,没有七八年的演奏功底,根本无法胜任乐团的任何一个角色。”姜双根说。
在他的民乐团里,也有些团员属“半路出家”,基本功不够扎实,业务水平还不够精。“那就必须下苦功、多排练,我们虽然是业余社团,但也要以专业的水准来衡量。”姜双根有很多计划:今年要请上海民乐团、浙江职业艺术学校的专家来上课,“因为这样才会创作出更新更精的曲目”;民乐团还要多参加比赛和演出,“因为每次演出比赛都是一次难得的学习、交流机会,可以及时发现问题,使得业务水平不断提高。”“南湖民乐团的宗旨是要弘扬、普及民族音乐,把民乐普及到各个学校,普及民乐也要从娃娃抓起,多建立几支少儿民乐队,使嘉兴的民乐队伍后继有人。”去年10月中旬,南湖民乐团帮助嘉兴辅成小学组建了少儿民乐团,同时还帮助海盐元济高级中学成功举办了校园艺术节。(周赞)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