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北京国际音乐节 Beijing Music Festival 国际知名音乐节 |
2010-11-01 00:49 北京晨报 李澄
《咏·别》第一幕的场景:演员们在排练《霸王别姬》。
晨 报讯(记者 李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闭幕大戏、最新委约叶小纲创作的歌剧《咏·别》,昨晚由张国勇执棒上海歌剧院和上海交响乐团,在保利剧院揭开神秘面纱,这部 讲述上世纪20年代北京京剧人故事的歌剧新作,虽然也许在故事情节上有待推敲,但是《咏·别》的音乐近乎完美,可以说是近年来国内歌剧一个里程碑式的作 品。
这部歌剧新作可谓是人在戏中,戏中有戏。身为剧作家的主人公唐麒声邂逅武生杨少 山,为其写就了一部新戏《霸王别姬》,从而成全了杨,更成全了自己。歌剧的结局,以唐的消亡告终,他以个人的毁灭与《霸王别姬》的余音构成一曲凄美的复 调,将尊严与爱情交付于一部呕心沥血的作品。舞美曾力为该剧设计了近乎仿真的老北京戏楼内外景,开场戏班练功的群戏生动、写意,能够在第一时间抓住观众的 眼球。而第一幕结束前三位主人公虞姬、唐麟声、杨少山的三重唱,在人物的微妙关系和复杂的内心世界上演绎得尤为精彩。
男一号唐麟声由男高音张英席饰演,男中音袁晨野将武生杨少山演绎得气盖山河,而女高音幺红的演唱也堪称出神入化。男中音杨小勇饰演的戏班班主荣福一角有极富特色的角色感。音乐中,一些民族乐器的编配,如琵琶、京胡、笛子以及中国京剧的打击乐,为歌剧激情、迷幻、绝望的氛围表达制造出特殊的新意和唯美的音色。
《咏·别》今晚将作为本届音乐节的最后谢幕由另一组演员再演一场。据介绍,明年该剧将登陆欧洲顶级歌剧院。
经典李论
音乐节打开歌剧新“视窗”
刚刚看完美国周龙的“洋”《白蛇传》的“土”,马上又看中国叶小纲的“土”《咏·别》的“洋”,心理风格反差之大让观者有如坐上过山车,还容不得细心品味,已经是倒海翻江,北京国际音乐节就像是万花筒,让你看到能够在现有制作体制的局限之外更为多样化的歌剧创作。
周 龙的《白蛇传》是一部由美国人编写的英文剧本,是一个美国人眼中的中国传奇故事,一个美式的白娘子传奇。虽然是北京国际音乐节与波士顿歌剧院联合委约作曲 家创作,但制作是在波士顿,从孕育到降生,它基本上是以美国观众的喜好为审美取向的,不过,它从孕育之初就做好了面对中国观众的准备。长年居住美国的周龙 一贯创作风格“洋”味儿十足,追求前卫,但这出《白蛇传》的音乐灵感却来源于川剧,虽然极具西方现代音乐的外形和构架,但行腔和线条却外化着典型的川剧特 征。可以说,周龙借川剧特征令美国观众大开眼界新鲜不已,在波士顿热评如潮,但在北京,如果不是满场的业界人士,恐怕很难讨好普通观众。
叶 小纲的《咏·别》则是一部由全华班团队创作,一部由中国人编写的中文剧本,一个中国人家喻户晓的中国故事。它是在中国制作并上演的歌剧,但在它的孕育之 初,也在做着今后面对欧美观众的打算。与周龙《白蛇传》删繁就简的“概念化”相比,《咏·别》故事情节的层层细密推动是相当“中国大众化”的,而叶小纲的 音乐则是更加追求用西洋音乐的色彩将京剧的线条幻化成绚烂的彩虹,在戏剧情绪的推进上更加讲究内心丰富情感的细腻变化。从现场的反响看,《咏·别》无论从 音乐还是戏剧上,都既赢得了业内好评又深得普通观众的喜爱,这在近年来中国当代歌剧新作中是极为罕见的。
“白 蛇”回了“娘家”,而《咏·别》还有待国际乐坛的检验,但歌剧艺术从来都不是“一锤定音”的,地域和国度的“口味”局限从来难免。讨好,绝对不是艺术创作 的第一标准,谁能够用真诚引领观众才是“真功夫”。而对于北京国际音乐节来讲,窗口的多样性展示功能远比麦当劳连锁店式商业的功利性追求重要得多,它对于 中国的艺术创作和文化市场都是具有启发性的。
人民网北京10月31日电(记者 陈原)北京国际音乐节委约创作的歌剧新作《咏? 别》今晚在北京保利剧院首次上演,著名作曲家叶小纲将霸王别姬的历史故事移植到近代,在爱与恨的交织中展示出崭新的音乐思维,赢得了观众的一片喝彩。这一 作品的亮相也标志着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圆满闭幕。
从10月11日开始举行的第十三届北京国际音乐节历时21天,共有22场各类形式的演出,从巴洛克风格直到当代音乐,一一展现在 观众面前,近900位来自国内外的艺术家参加。其中有歌剧3部,张洹导演的亨德尔的歌剧《塞魅丽》在我国是首次登场,周龙作曲的《白蛇传》在亚洲是第一次 上演,而《咏?别》更是最新问世。这些歌剧突出了北京国际音乐节“打造中国品牌”的宗旨。另外,16场公益教育项目也体现了北京国际音乐节的一贯追求,大 师课、儿童音乐会、音乐导赏等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让人们免费接受了艺术的启蒙和深造。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