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重新哼起那些熟悉的旋律,时代变迁的风云跌宕、人民大众的心灵历史就会撞入脑海,他们的泪水笑靥,他们的背

2009-09-11 00:23 人民日报 居其宏、金兆钧、付林

岁月如歌,60年的光阴弹指一挥间,60年的历史厚重而绵长。回首60年过往,就仿佛是在翻阅一本厚厚的卷帙,每一页的字里行间都跳跃着灵动的音符,都留存 了曾经唱响一个时代、而今仍然深驻人心的歌曲。重新哼起那些熟悉的旋律,时代变迁的风云跌宕、人民大众的心灵历史就会撞入脑海,他们的泪水笑靥,他们的背 影足迹,就会历历浮现眼前。这里,我们特约并刊发音乐界三位专家对不同时间段音乐的解读和记忆,以飨读者,以会知音。

——编 者

居其宏

居其宏

建国初期  音声铿锵激情澎湃

    居其宏

    共和国最初17年的群众歌曲和独唱歌曲创作,以真实反映现实、记录时代情绪为其最大特色

    无论是新中国成立初期为共和国由衷赞颂、为翻身新生活放声歌唱,还是此后那个充满浪漫幻想年代激情充溢的吟咏或众志成城的抒发,我们依然能从当时产生并流传至今的巨量经典作品里,从其豪迈音声和铿锵节奏中,倾听到那个时代的呼吸和心跳。

    新中国成立以后至50年代初出现了《歌唱祖国》、《中国人民志愿军战歌》、《我是一个兵》、《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歌唱二郎山》、《我骑着马儿过 草原》等作品,或歌颂,或抒情,或叙事,音乐风格上有了多样化发展。特别是《歌唱祖国》这首歌,抒发了中国人民对新生的人民共和国无比自豪和无限热爱的情 感,概括了中华民族期盼祖国繁荣昌盛的时代情绪,不但是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群众歌曲创作的巅峰,而且其强大的艺术生命力超越了时空,至今仍是中国人民抒发 爱国主义情愫的代表之作,并因此而被誉为“第二国歌”。

    民歌新作或“民歌改编曲”及儿童歌曲是这一时期歌曲创作的两大收获,代表作有 《新疆好》、《远方的客人请你留下来》、《桂花开放幸福来》、《敖包相会》及《让我们荡起双桨》等。前者通过对各地或各少数民族的民歌音调的吸收和创造性 改编,给传统民歌以新的气质和生命,将民间音乐的神韵与时代气息结合起来,较好地抒发了各族人民对幸福生活的赞美与向往之情;后者则在词曲创作中充分考虑 儿童的特点和心态,反映新中国儿童的幸福生活和儿童心中的多彩世界,旋律优美,朗朗上口,充满童心和童趣。

    即便在“大跃进”年代,我 国词曲作家依然奉献出《克拉玛依之歌》、《草原之夜》等优秀抒情歌曲,并流传至今;而在遭受三年自然灾害的非常时期,《我们走在大路上》、《全世界无产者 联合起来》《我们是共产主义接班人》等堪称经典的群众歌曲,以昂扬乐观的音调和高涨的革命激情,抒发中国人民在共产党领导下万众一心、战胜困难、迎接光明 未来的意志和决心。

    由于60年代初文艺政策相对宽松,原先受到钳制的抒情歌曲得到较大发展,《唱支山歌给党听》、《我为祖国献石 油》、《谁不说俺家乡好》、《看见你们格外亲》、《打靶归来》、《骑马挎枪走天下》、《蝶恋花·答李淑一》(赵开生曲)、《七绝·为女民兵题照》(李劫夫 曲)、《挑担茶叶上北京》、《洞庭鱼米乡》、《马儿啊,你慢些走》、《情深谊长》等脍炙人口的作品便成批涌现。这些作品皆因得益于国内著名歌唱家的动人演 唱而受到群众的由衷喜爱。

    在共和国最初17年的经典歌曲作品中,歌剧唱段和电影插曲也是两个不可忽视的重要构成。其中最杰出者,当推 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凤凰岭上祝红军》、《飞出苦难的牢笼》、《洪湖水,浪打浪》、《海风阵阵愁煞人》、《红梅赞》以及电影插曲《我的 祖国》、《九九艳阳天》、《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送别》等。这些作品,旋律优美动听,民族风格醇厚,内涵情真意切,以巨大艺术魅力征服了广大观众,后虽 历经历史沧桑和时代巨变,仍被不同年龄层次的人们广泛传唱,对整个社会的音乐生活产生深远影响。

    共和国最初17年涌现出的歌曲经典, 是那个时代民族精神和心灵之诗意化的音响折射。时至今日我们还能从中感受到的,不单是当时词曲作家们捕捉时代脉搏、倾听时代心跳的澎湃激情和出众才华,更 透见那一时代的心灵史和多重情感——这也正是它们仍令今天的人百听不厌且感动不已的地方。

    (作者为艺术理论家)

#p#副标题#e#

金兆钧

金兆钧

改革开放  个性风格多元

     金兆钧

     在空前活跃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歌坛在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形成了一次硕果累累、史称“歌坛西北风”的创作高潮

     回首改革开放30年,一首《祝酒歌》毫无疑问地标志着一个新时期的来临。“待到理想化宏图,咱重摆美酒再相会”不但是对一个新时代来临的赞美,更是一份充满激情的宣言。《在希望的田野上》洋溢着对生活的赞美,对未来的热望;《大海啊故乡》充满对祖国故土的拳拳情怀;《难忘今宵》年复一年在春节晚会上唱响。而《年轻的朋友来相会》则代表一代人对生命、青春和未来的承诺。

     改革开放大潮涌动,流行音乐以独特的姿态加入歌坛的交响。80年代初期的《乡恋》和《军港之夜》虽然备受争议,但强烈反映出大众对抒情性、时尚型歌曲的 需求。1986年首届百名歌星演唱会上,《让世界充满爱》以圣咏般的音调宣告了流行音乐的全面崛起,《一无所有》则以深刻的文化冲击力标志着中国摇滚乐的 诞生。

     80年代是大变革的时代,也是中国经济和文化建设极富活力的时代。思想界、文化界发生深刻的变化。正是在这一空前活跃的文化背景下,中国歌坛在80年代中后期形成一次史称“歌坛西北风”的创作高潮。

     “西北风”在音乐形态上是西方摇滚乐与中国北方民族民间音乐相结合的产物。慷慨激昂、不乏苍凉悲怆之感的北方民族民间音乐与现代西方的都市音乐的碰撞和 融合产生了音乐风格的高强度与高张力,这至少是“西北风”在音乐形态上获得时代美感的重要原因。强烈的平民意识,批判意识和独立意识则是“西北风”歌词创 作上的时代特性。作品真切地反映了人们对历史的反思、现实的批判和未来的期待。《一无所有》、《信天游》、《我热恋的故乡》、《黄土高坡》等汇聚成“风 ”,显示了勃勃生机。

     80年代和90年代交替之际,大众文化需求更加多样,歌曲创作也步入多元化发展阶段。对民族国家的吟诵更趋向深 沉和直白,如《绿叶对根的情意》、《今天是你的生日》;对人性的发掘和真情的呼唤愈发急切,如《爱的奉献》、《好人一生平安》。小平同志南巡之后,改革开 放进入新阶段,歌坛开始走上国际化轨道,经过几年尝试,一批歌手和新作集体浮现,史称“歌坛94新生代”,作品呈现出多元化、都市化、时尚化的势头,《弯 弯的月亮》、《同桌的你》、《涛声依旧》、《中华民谣》、《祝你平安》、《小芳》等林林总总,风格各异。

     90年代后期至今,歌坛发展更加纷纭多彩。大规模的歌坛风潮一去不再,进入一个个性化更趋强烈,风格色彩更加浓郁的发展时期。

     回首30年歌曲创作的发展,再次印证着歌曲必来自大众,回归大众,必要打上时代的印记,记录时代的脉动。

     当然,我们还须提到30年来与内地歌坛相互影响,彼此融合的香港、台湾包括新加坡等的歌曲创作。在海内外音乐人的通力协作下,一个华语大歌坛的局面已经形成。

     (作者为乐评人)

#p#副标题#e#

付林

付林

新世纪  人文化时尚化

     付林

     人们从科技变革中快捷地找到消费音乐的接口,迅速让耳朵饱满和饱和,聆听音乐已经成为人们生活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21世纪悄然走到今天,大众音乐消费观念发生改变,大众音乐成为无处不在、无所不及的必需品。

     《2002年的第一场雪》潜入千家万户,刀郎的粗犷声线和青春忧伤让人感动。好的旋律,真实的感情仍然是时代所需。庞龙的《两只蝴蝶》、《你是我的玫 瑰》似乎有点土,但是很民谣,很上口,很通俗,这是男女老少传唱的主要原因。而杨臣刚的《老鼠爱大米》反常规、反传统的写法,让很多忙碌的蓝领有一种轻松 “好玩”的感觉,也许这也是一种需求——人们不在乎俗与不俗,合理或不合理,也不追究语言的逻辑性,一句“我爱你,爱着你,就像老鼠爱大米”就可成为都市 人的时尚语言。还有两个组合“凤凰组合”和“吉祥三宝”,都成为人们欢迎的对象。前者是在民族唱法中融入饶舌,“土洋”结合,后者则是形式新颖,演唱通 俗,给人们带来新鲜空气。当然,近来影响广泛的《北京欢迎你》等公益歌曲也很优秀。

     在我看来,这些歌曲正是产生在稳定的政治生活和繁荣的经济背景之下。音乐开始更加多元化,人文化,更加感性,更加娱乐化。人们从科技变革中快捷地找到消费音乐的接口,让耳朵饱满和饱和。聆听音乐成为人们不可缺少的精神食粮。

     创作的迅速发展,形成音乐的超量生产。产量之多,花样之多历史罕见;队伍之庞大,音乐人的剧增也是超越以往。观念更新成为创作的内动力。歌曲创作再也不 是专业团体、职业作曲家的事了。生动、优美的旋律仍然是大众接受的主因,歌词语境的时尚性,语言的人文化正成为新世纪词曲创作的鲜明特点。从大中华文化圈 看,台湾流行音乐仍然影响着年轻一代。周杰伦的音乐代表着音乐国际化的趋势。你会听到他音乐中的“嘻哈”、“饶舌”等曲风,同样会欣赏他音乐中“中国风” 式的歌词。从流行音乐中,可以倒映出两岸中华文化的光彩。

     其次,制作的科技化成为音乐生产最大的推动力。以前靠笔耕五线谱的时代已成过往,新一代音乐人掌握了电脑作曲方式,这些音乐催生着音乐的市场化和现代化。

     音乐产品生成当然还靠现代传播力。音乐传播成为音乐流行的高速悬浮铁路。IT业的发展,宽带速度的提升,硬盘的发展都是音乐繁荣的重要助力。唱片萎缩成为不争事实,但是它与媒体合作形成延伸产品,并促使音乐赢利和销售模式的转型,这是现代音乐市场上最重要的特征。

     网络音乐成为21世纪时尚的标志。娱乐很重要,但会不会产生“娱乐疲劳”呢?我们真诚期待着更有价值的音乐精品多多出现。这是时代的需要,未来的需要。

     (作者为作曲家)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