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0-02-12 17:38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
本期节目将带您欣赏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月光》,谈谈有关《月光奏鸣曲》的故事。撰稿:沈弘,演播:肖佟。
贝多芬一生共写过32首钢琴奏鸣曲,钢琴奏鸣曲在他的创作中占有重要地位。
奏鸣曲最早产生于16世纪,当时还没有形成固定的曲式,只是指用乐器奏出而非人声唱出的音乐。经过巴罗克时期,奏鸣曲的曲式开始形成并稳定下来,主要由键盘乐演奏。维也纳古典时期,海顿、莫扎特、贝多芬等人把奏鸣曲推向艺术高峰,维也纳古典奏鸣曲在迎来伟大的浪漫主义音乐浪潮中起到过推波助澜的作用。
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创作几乎贯穿了他的一生,他不是一位乐思如泉喷涌的高产作曲家,他的全部作品编号只有一百三十多个,从第二号到第111号,贝多芬的32首钢琴奏鸣曲分布在他的整个音乐生涯中。贝多芬是交响世界的旷世耆宿,他的九部交响曲可以被视做交响艺术的顶峰,而他的钢琴奏鸣曲的艺术价值,丝毫也不逊色于他的交响曲。贝多芬对待钢琴奏鸣曲的创作态度与海顿、莫扎特不一样。海顿把主要精力放在交响曲和弦乐四重奏上,他保留至今的交响曲就有一百多部,弦乐四重奏有八十多部,他被不太恰切地誉为"交响乐之父"和"四重奏之父",钢琴奏鸣曲在海顿的创作中只是一种实验性乐曲形式。莫扎特虽然对古典奏鸣曲的成熟起过推动性作用,但是钢琴奏鸣曲在他手里主要是作自我训练和音乐研习之用的。贝多芬则不然,贝多芬在自己的钢琴奏鸣曲里倾注了自己全部的生命热情,像是写交响曲那样全神贯注,他的32首钢琴奏鸣曲完全可以反映出他一生的创作发展过程,也记录着贝多芬个人生命的历程。所以,这些奏鸣曲里脍炙人口的名篇甚多,而且几乎势所必然地,也会生出一些轶闻来。《升C小调奏鸣曲》"月光",就是这样一部作品。
专辑中文名: 贝多芬:月光·悲怆·热情·告别
艺术家: 鲁宾斯坦
《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写于1800-1801年间,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里排在第14号。这本是一部无标题音乐,"月光"的冠名权归属于一位德国诗人海因里稀·雷尔斯塔布,他在一篇评论里谈到这首奏鸣曲的第一乐章,眉飞色舞地说这音乐令人联想起风景魅人的瑞士卢塞恩湖,在蓝色的月光下,波光闪闪,扣人心扉。这个富于浪漫色彩的玄评,是对一个几乎具有葬礼进行曲性质的乐章的误解,但是,"月光"竟从此成了《升C小调奏鸣曲》的标题。而且,在《月光奏鸣曲》这个标题的启示下,诱发出好几种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的故事,当然都是杜撰的。
有关《月光奏鸣曲》的故事有若干种不同"版本",细节各有差别,主要情节基本一致。故事大体是这样的:贝多芬晚上在波恩城外散步,忽听有人在弹奏他的田园交响曲的旋律,循着声音找去,只见在一所小房子里,一个穷鞋匠的妹妹在弹琴,姑娘虽美,却是个盲人。贝多芬扣门而入,来自为盲姑娘演奏。这时,清风徐来,月光如水,照在端庄纯洁的姑娘身上。此情此景令贝多芬大受感动,灵感顿至,他飞奔而去,回到家里写下了《月光奏鸣曲》。
这个故事如果是乐谱出版商编织出来以扩大商业利益的,便也作罢。编这故事的人偏偏集诗人、作家、画家于一身,还加盟过舒曼创办的《新音乐杂志》,这就很不应该了。他的名字叫李萨,曾在《新音乐杂志》上登载过一系列乐坛轶闻类的音乐故事,《月光奏鸣曲》的故事便由他捏造。幸亏他的故事里留下了两个天大的窟窿,让人一眼看出其中有假,否则真的会以伪乱真了。对贝多芬的创作生活稍有了解的人都知道,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时已经31岁,迁居维也纳将近十年,他不可能在波恩城外的鞋匠家听盲姑娘弹琴,而且那姑娘弹的曲子,是在贝多芬写了《月光奏鸣曲》之后又过了八年才写出的,她怎能提前八年弹出!
大凡一件优秀的艺术品一问世,立即就会有好事者不惜捏造事实去编织一些动人的故事,附会在名作背后。在欧洲,自从安徒生写出过那些感伤的故事之后,鞋匠就成了一种感情符号,具有贫穷、善良、单纯的特点,专供有慈悲心肠的好人宣泄他们的悲悯怜恤。所谓《月光奏鸣曲》的故事,也照例把鞋匠用了一下。
贝多芬写《月光奏鸣曲》时年届而立,艺术上正在进入成熟期,这部奏鸣曲从第一乐章沉静深邃的抒情发展到第三乐章激烈狂暴的冲突,表现的是贝多芬内心世界的一次深刻体验,戏剧性冲突的结果是精神的升华。
专辑英文名: Beethoven.Sonaten
专辑中文名: 贝多芬钢琴奏鸣曲集
艺术家: Emil Gilels 吉列尔斯
版本: Deutsche Grammophon 400 036-2
发行时间: 1990年10月
贝多芬一生有过很多次恋爱,都没有什么结果。1800年他与布伦斯韦克伯爵家的关系很微妙,这个家庭里两位聪明漂亮的小姐是他的钢琴学生,他们的表妹,16岁的朱丽叶塔·朱西亚迪伯爵小姐也跟贝多芬学钢琴。在三位小姐中,朱丽叶塔最活泼动人,在两位表姐前尽占上风,贝多芬深深地爱着她。贝多芬承认是朱丽叶塔改变了他的生活,在他给最信任的朋友的信中说:"如今发生了变化,这变化是一个姑娘的魅力促成的。她爱我,我也爱她,这是两年来我重新遇到的幸福的日子,也是第一次让我觉得婚姻可能给人幸福。遗憾的是,她的情况和我不同。"岂止是不同,朱丽叶塔的贵族身份是他们之间不可逾越的鸿沟。贝多芬在维也纳上流社会里是被受恩宠的音乐奇才,这丝毫也改变不了他的平民身份,由于贵族的需要,贝多芬可以自由地出入他们的社会圈子,但是要想加入他们,那是不可能的。这次恋爱很快以失败告终,美丽的朱丽叶塔又搭上了自称音乐家的加伦堡伯爵,并且在1803年嫁给了他。罗曼·罗兰是这样介绍加伦堡伯爵的:"一个俗人,一个业余水平的奶油小生,一个纨绔子弟,自以为是大艺术家,其实根本不懂自己的乏味之作同天才之作之间的天壤之别。……这个加伦堡伯爵,一个二十岁的后生,竟恬不知耻地在1803年冬季的交响音乐会上把自己拼凑莫扎特和凯鲁比尼而作的序曲同贝多芬的交响曲并列在一起!"
贝多芬这次痛苦的感情经历使音乐史上又增添了一部经典性文献,1801年,贝多芬写了《升C小调钢琴奏鸣曲》,签名题献给朱丽叶塔,这就是《月光奏鸣曲》。如果不是这份乐谱上的题辞,恐怕现在世界上不会有什么人知道,19世纪初的维也纳曾经有过一位美丽的朱丽叶塔·朱西亚迪伯爵小姐了。
《月光奏鸣曲》的第一乐章没有采用传统的奏鸣曲式,而是上来就用了一个慢乐章,音乐舒缓匀称,既没有主题的对比,又没有力度的变化,没有丝毫的外来干扰,仿佛是内心哀而无伤的流淌。整部奏鸣曲就因为这个乐章而被称做"月光"。第二乐章情绪发生了变化,小步舞曲的节奏使音乐注入活力,开始兴奋起来,这个乐章是进入第三乐章激烈冲突的过度。第三乐章是奏鸣曲式,暴风雨般的戏剧性冲突是作者感情世界的激烈变化。在这个乐章里,有一股不可遏制的热情在猛烈地冲击来自任何方向的阻碍,这是贝多芬对一切世俗的扫荡,他傲视这一切,在这部奏鸣曲里他完成了一次精神上的升华,从此他将告别所有世俗的价值观,登上人生的另一层境界。
《月光奏鸣曲》在音乐形式上不受任何拘束,大幅度的感情变化恣肆放纵,表现出贝多芬与命运的抗争,是人格力量的激烈发。在贝多芬的钢琴奏鸣曲中,这一首展现作者内心世界最为突出,是历来最受欢迎的一首,人们欣赏《月光奏鸣曲》,获得的不仅是美的享受,更是理性与意志的浸染。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