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5-15 16:46 新民晚报 宋康年
骨笛
箫,是我国古代管乐器之一。许慎《说文解字》云:“箫系参差管乐、象凤之翼。”形象地说明了箫在古代管乐器中之地位及功能。从远古的骨箫、石箫、陶箫到瓷箫,一直到竹箫,经过了一段漫长而悠久的历史发展过程。据考证,我国古代的箫,有“排箫”和“洞箫”之分,横吹者为排箫,直吹者为洞箫。相传管乐器原出于少数民族地区羌中,汉时称“羌笛”,最初仅有四音孔,流传至黄河流域,增加一孔,以后又改进发展为六孔,即正面五孔,背面一孔,上端有一吹口,发音幽雅,适用于合奏或独奏。
近年来,各地的一些考古资料有助于我们加深对箫的演变发展过程的认识。如1986年河南舞阳县贾湖村遗址出土一件距今约8000年的骨笛,为我国发现最早的管乐器。嗣后湖北隋县曾侯乙墓出土两件排箫,由13根长短不同的细竹排列构成,是2400年前战国时代的排箫实物。另外前些年山西荆村新石器时代遗址出土三件陶埙,其中一件呈管形,仅顶端有一吹孔;一件呈椭圆形,除顶端有一吹孔外,旁边还有一个音孔;另一件呈扁圆形,除顶端有一吹孔外,旁边有两个音孔。此外,河南辉县殷商墓葬里也出土过陶埙,这时已经进化为五个音孔。埙是从原始社会一直延续到奴隶社会阶段的一种吹乐器,它与箎的关系密切,常常与之合奏。所不同的,箎是用竹制,而埙是用石、骨、陶、象牙等材料制作,埙为直吹,箎为横吹,合奏起来声音和谐,美妙动人,故《诗·大雅·板》云:“如埙如箎”,后为赞美兄弟和睦之喻。除此,有关箫的故事和诗文,在史书上可谓屡见不鲜,《列女传记》云:“秦穆公时,有箫史,善吹箫,穆公女弄玉好之,结成夫妇。”此后便用吹箫作为结婚的典故。
下面介绍安徽望江县博物馆所藏的一件瓷箫(如图),它是1990年9月在该县护城村一座北宋墓葬出土的。瓷箫质地为青白瓷,制作十分精致,釉色锃亮,造型优美,胎薄而坚实,完好无损。其通长20厘米,一端稍粗,口径2.5厘米,另一端稍细,口径2厘米,一侧有小孔五个,另一侧有小孔一个。时至今日,吹奏起来,仍能发出清幽动听的声音,真令人惊叹一千多年前北宋制瓷业的发达和烧瓷工匠的精湛技术。
这件北宋瓷箫不仅造型别致美观,有很高的艺术欣赏价值与科学价值,还为进一步研究我国民族乐器的演变与发展提供了极为珍稀的实物资料。当这一消息前些年在《考古》上发表后,一时引起了考古界与音乐界高度重视,许多从事民族乐器研究的专家学者对此极为关注。1998年国家文物局文物鉴定专家组来安徽,一致认为这是一项重大发现,并将它定为国家一级文物。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