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2-09 09:55 上海政府网
寒梅迎春吐新柳,维扬琼花再绽放。从8日至11日晚,江苏省扬剧院、仪征市扬剧团的名家大腕将专程来沪,参加上海柳春扬剧团建团演出。团长洪钧笑言,这意味着阔别申城整整38年的扬剧艺术又将在上海重新扎下根来,并获得崭新的生命和艺术的复苏。
真正的扬剧形成在上海
上海扬剧已有上百年历史。清光绪末年苏北香火戏(俗称“大开口”)便在浦东、闸北一带演出,扬州花鼓戏(俗称“小开口”)也于上世纪初走进上海。上世纪20年代,就是在上海,“大小开口”完成了历史性的交融汇合,被称作“维扬文戏”的扬剧才真正得以形成,并从上海走向全国,成为当时仅次于京剧的第二大剧种。到了30年代,扬剧在上海进入鼎盛期,通常有20多个班社在维扬大戏院、太原坊、民华楼、万国大戏院等场所演出。金运贵、高秀英、华素琴、顾玉君、武麟童、唐麟童、小奎童、陆咏庭及“崔氏三杰”等扬剧名角辈出,可谓红极一时。
扬剧团文革中全部解散
解放后,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扬剧在上海的发展可谓顺风顺水,先后成立了“华联”、“友谊”、“艺宣”、“协助”等专业剧团。扬剧代表作《上金山》在上海首次被搬上大银幕。顾玉君、蔡元庆在上海录制的《偷诗》唱片风靡大江南北。《黄浦江激流》《皮匠挂帅》《农奴》《赤壁战鼓》等一批创新剧目也引起了巨大轰动。一时间,扬剧精英云集上海滩,流派纷呈,真正达到了扬剧演艺史的一个高峰。但是在10年文革浩劫中,上海所有扬剧团都在1971年被迫解散,编制被撤销,人员被分流……于是,市民观众喜爱的维扬琼花在上海被连根拔起,失去了安身之所,从此无声无息。
让扬剧在上海重放光彩
民营上海柳春扬剧团的此番组建,是在闸北区委宣传部及有关文化部门的关怀下进行的,由年过古稀的扬剧名家唐麟童和梨园世家出身的名伶洪钧夫妇领衔,在逸夫舞台接连为戏迷观众献演3台精品大戏《巡按还乡》《百岁挂帅》《贡茶奇案》,以及由《马义救主》《目莲救母》《三请樊梨花》《信不信由你》《武松杀嫂·挑帘》等组成的扬剧精品折子戏专场。此前,洪钧夫妇还曾在南京、扬州等地以海派扬剧团的名义,深入城乡巡演10多年,边演出边培养队伍和积累资金。如今,他们条件成熟,拥有演职员40多人,满怀信心重返申城,要在东西方文化交流的上海国际舞台上,让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扬剧重放光彩。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