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4-08-19 18:21 外滩画报 Sceamy
美国摇滚乐手 Jack White 今年六月的个人新专黑胶版本在一周之内卖出四万张,刷新了美国单张唱片黑胶销量的纪录。从 2006 年开始黑胶销量连年回升,而 2014 年更是见证了这次“黑胶复兴”的又一高潮
和许多八零后生人一样,在我的童年和青少年时代的印象里,脸盆大小的黑胶唱片和有着花朵一般黄铜扩音器的留声机都只是属于电影中过去的老时光的。对于我来说,音乐先是卡带和 CD,后来则变成电脑硬盘里越来越多的 mp3。不仅完全没有见过黑胶唱片,还能使用的唱机就更没见过了。
要说整个青年一代大多成长在对黑胶的完全无知之中,大约也不过分。在 1984 年 CD 这种录音格式面世之后,曾经独霸唱片工业一百多年的黑胶就迅速式微:无论是在便携性还是持久性上来说,黑胶显然都不是 CD 的对手。在不到十年之内,CD 的销量就迅速超过了黑胶,几乎将它完全挤出了市场。
中国在 1992 年进入 CD 时代,黑胶生产线大量被淘汰,到了 1998 年,中国国内全部的生产线都已经关闭了。在西方国家,不少年轻人可能家中还有父母乃至祖父母辈留下来的黑胶唱片收藏,但在中国,在改革开放的这几十年来音乐文化本身尚且贫乏,黑胶这种迅速被“淘汰”的东西自然就销声匿迹了。
黑胶已死?在九十年代末二十一世纪初到达顶峰以后,整个唱片工业的形式每况愈下,数字音乐给整个行业带来巨大的冲击。但让人意外的是,从 2006 年开始,黑胶这种已经“过时”的东西却开始逆流而上,销量连年回升。
美国 SoundScan 2013 年公布数据显示:当年美国的黑胶唱片销量已经达到了 610 万张,和 2002 年相比增长了 250 个百分点,而同时期整个唱片工业的音乐销量降幅高达 50%。在英国和澳大利亚也是如此:英国的唱片销量是在过去十多年以来最好的,2013 年不完全的销量就已经超过 55 万张,澳大利亚黑胶的销售额更是比前一年增长了 75%!
2014 年更是见证了这次“黑胶复兴”的又一高潮:5 月,北美最大的黑胶制造厂宣布将把自己压制唱片的能力提高一倍;6 月,曾经在十五年以前被关停的另一家美国黑胶制造工厂 Disc Makers 也宣布将重新启用自己的黑胶生产线。
图:Mashable
从 2007 年开始的“国际唱片店日”既是这一复兴的见证者,也使它最强势的推动者之一:这个节日是从巴尔的摩的一家独立唱片店发起的,时间定在每个四月的第三个周六,旨在宣传和延续独立唱片店文化,呼吁人们购买实体唱片,支持本地的唱片店。
现在,全世界各地已经有越来越多的唱片店加入进来,得到了从艺人到歌迷的多方面支持。很多知名乐队和艺人还专门在“国际唱片店日”发行限量版黑胶单曲唱片。对于热衷的歌迷来说,在这样特殊的一天回到唱片店去亲密感受这种氛围并且买下自己心爱艺人的特别版本唱片更是格外具有意义的事情。
BuzzAngle 音乐网站统计,2014 年在“国际唱片店日”这一天,美国唱片店内的黑胶销量激增,是同比上个周末的 18.55 倍!
从前年开始,“国际唱片店日”的上海场在 Uptown Records 展开,是融合了淘碟,演出和聚会的一日。图为今年四月的唱片店日,来自无解音乐网
在大陆和港台,黑胶卷土重来的势头也是不容置疑的。比如台湾的甜梅号乐队(现已更名为四分之三摇篮曲)、王若琳、雷光夏、何欣穗等独立歌手都曾将作品以限量黑胶唱片的形式发售,更为主流的艺人如李宗盛、五月天、陈绮贞、孙燕姿等流行乐手也开始进入黑胶市场。在大陆,最近几年不少独立唱片店也开始出售黑胶,还有不少专门出售二手黑胶唱片的个人和商店浮出水面。
尤其是在北京和上海,发行黑胶唱片在最近一两年里也成为最酷最时髦的地下独立音乐人、乐队必不可少的动作之一:从北京摇滚乐队 Snapline、P.K.14、Carsick Cars、上海电子试验乐团 AM444、鸭打鹅(Duck Fight Goose),再到大连后摇滚乐队惘闻等等,都开始在发行新专辑数字版和CD版的同时发行少量的黑胶唱片。
由于国内没有黑胶生产线,对于出售黑胶唱片的唱片店和想要发行黑胶唱片的乐队都需要从国外取得货源,无论是时间还是经济成本都颇高,全新的唱片售价往往也在200元以上,但这些都没有阻挡黑胶越来越热门的势头。
鸭打鹅 - HISTORY
Alpine Decline - Go Big Shadow City
疯医 - 《时间追杀》+《止痛片》
经典老唱片的黑胶版本一直非常受欢迎——每个新入门的黑胶爱好者都渴望有自己的 The Beatles, Pink Floyd, The Doors,即便只是为了怀旧——但年轻一代的听众对新发行的作品往往更感兴趣。2013 年在北美和英国销量最多的黑胶唱片分别是法国电子乐队 Daft Punk 和美国独立摇滚乐队 Vampire Weekend 的新专辑,还有英国号称摇滚“变色龙”David Bowie, 英国新生代摇滚天团 Arctic Monkeys 的唱片也销量不菲。
当年人们淘汰黑胶时的理由依然成立:黑胶又笨重又昂贵,需要护理而且容易磨损;在一支 iPod 几乎可以装下你喜欢的所有音乐,而且音质超凡的今天,为什么越来越多的人反而开始“倒退”,大复黑胶之古呢?
首先,所有的黑胶控都会告诉你:黑胶唱片听起来音质更“温暖”。记得有一次搬家,我怀里抱着唱机,小心翼翼走进电梯,身边一位身穿跨栏背心手拿蒲扇的大爷看到,不由眼前一亮:“哟!这不是电转儿吗!”这是我第一次听到“电转儿”这个名字。大爷继续说:“嘿这东西现在可少见了。放一张京剧,嘿,那声儿,和广播电视里播的那效果绝对不一样!” 当然,我强烈怀疑大爷收广播的时候会用到发烧级的音箱,甚至不知道他是否听过 CD 版本的京剧,但是他眼中的光芒让我相信,黑胶唱片的音质曾经在他的心上留下深刻的痕迹。
黑胶唱片的录音方式和 CD 与 mp3 的录音方式不同。 黑胶采用的是模拟信号,它的声波可以用一条光滑的曲线代表,是无压缩的对音源的模拟;而数字录音则需要将音轨进行压缩和采样,转换为 0 和 1 之后尽量接近地还原最初的声音效果。因此,在黑胶唱片上你可能会听到一些嘈杂的嘶嘶声,但就营造出的整个音景来说,它会有一种柔和、浑然一体的感觉。相比之下,数字录音的话可能会因为显得过于“干净”而让人感到冰冷甚至生硬。
很多顶级 DJ 和音乐发烧友对黑胶唱片情有独钟,正是在于这“未压缩”几个字,它更能体现出音乐原本的面貌并且呈现出更多带着人情味儿的细节。现在,北京和上海的一些夜店也开始效仿欧美,会有 DJ 专门进行“黑胶之夜”,不仅因为用黑胶打碟别有一种复古的氛围,更是因为他们相信黑胶的声音品质更高。
当然了,也有不少人认为,在电子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这种差别微乎其微,尤其是对于大多数黑胶入门爱好者来说,没有发烧级的唱机和音箱,也许这根本就是心理作用:当你满怀爱意去听一张唱片的时候,它怎么可能不“温暖”呢?
的确,心理原因是人们热爱黑胶的重要因素。将分量十足的唱片抱回家中,仔细端详大幅精美的封面设计,小心翼翼将油滑的黑色唱片从防尘袋里悉悉索索地取出,唱针轻轻地咬住旋转的盘面,在几秒钟电磁声之后音乐倾泻而出的时候,简直让人觉得像是施行了一场魔法一样!无论多少次,都依然让人感到怦然心动。和聆听黑胶紧密相关的是一种无可取代的仪式感,它将听众和音乐本身以一种奇妙的方式所结合起来,这是无论数字格式还是 CD 都难以匹敌的。
对于很多乐迷来说,购买黑胶其实是在购买收藏品。毕竟,现在有什么音乐不能在轻点鼠标之后下载得到?而黑胶则是实实在在的,只属于你的。由于数量有限,黑胶的身价也会随着时间而增长。数字格式对于唱片工业带来的另一个副作用是,很多人根本不在意唱片的封面设计是什么。但对于许多乐队来说,精心设计的封面可能是整个聆听体验中很重要的一部分。这也是许多收藏家对黑胶唱片情有独钟的原因:大幅的唱片封套本身就如同一件精美的艺术品。
Jack White 今年六月的个人新专《Lazaretto》“超级黑胶”在旋转时会出现全息图案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音乐家深谙歌迷购买黑胶的心理需求,在包装、设计方面也投入越来越多的精力。美国摇滚乐手 Jack White 今年六月的个人新专《Lazaretto》黑胶版本在一周之内就卖出四万张,刷新了美国单张唱片黑胶销量的纪录!
这不是没有原因的,因为就算你并不了解他的音乐,也会被这张“超级黑胶”吸引:这是世界上第一张容纳了三种转速的唱片——唱片主体的播放速度是 33 又 1/3 转,但在这张唱片中心圆标的下面分别正反面隐藏了两首曲目则分别是 45 转和 78 转!而一般的家用唱机早就无法播放 78 转这种古老的格式了。
盘上还有一首曲目采取了独特的“双轨”技术,取决于你将唱针落在何处,这首歌可以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前奏!这还不是全部。最吸引人眼球的,是雕刻在盘面上的“全息天使”。当唱片旋转起来的时候,在一个特定的角度,你会看到盘面上雕刻出来的两个展翅的天使,整合唱片封套的设计相呼应。
今年发行的《侏罗纪公园》原声
另外,“黑胶”可并不一定是黑色的,白色、红色、蓝色、乃至纯透明的碟片都是让一张作品立刻吸引人的注意力的好方式。但也有很多艺术家甚至不满与此。怪招不断的美国另类摇滚乐队 The Flaming Lips 在 2012 年发行的胶碟碟片让人惊艳:每一张碟片都像是一副色彩丰富的涂鸦,绚烂多彩。
更让人瞠目结舌的是,他们还发行了限量的十张唱片,在这些透明胶碟里注入的是乐队成员自己的鲜血... 今年发行新专辑的 Liars 乐队配合专辑封面头顶彩色毛线的人像,也发行了内部镶嵌着彩色的毛线的透明碟片,每张碟片内的图案都是独一无二的。这些设计和“心机”都毫无疑问为唱片本身增添了巨大的附加值,铁杆歌迷争相购买更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The Flaming Lips 为 2012 年“国际唱片店日”推出的 LP
The Flaming Lips/Tame Impala – Peace and Paranoia Tour 2013(限量两千张)
The Flaming Lips 的“血唱片”
Liars 的新专辑《Mute》黑胶
当然,即便黑胶的销量回升势头很猛,想借它来重振唱片工业的雄风恐怕还是杯水车薪。2013 年美国卖出的六百一十万张黑胶唱片仅占全部唱片销量营业总额的 2%, CD 和数字销量则分别占 57%和 41%。法国乐团 Daft Punk 的专辑《Random Access Memories》全球黑胶共卖出 49000 张,取得了黑胶销量的全球头名,但在他们总计超过 88 万张唱片的销量中不过是很少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对黑胶的再次流行普遍感到有保留地兴奋,大多认为这种潮流依然是在较小范围内存在,成为音乐产业内的一种“奢侈品”;作为一种传播形式,黑胶想回到七八十年代的盛世几乎是不可能的。的确,黑胶唱片的拥趸者大约都有一种类似的个性,他们不仅对音乐充满热情,还多少有些严肃并带点学究气息,知道乐队里每个成员的名字,能够对乐队的来龙去脉、风格演变谈得头头是道。
对于他们来说,黑胶这种怀旧氛围浓厚、高成本的爱好已然成为一种文化生活方式。这样的人群将一直是少数派,但他们和追随 Billboard 风潮的乐迷相比也更忠实和稳定。至少目前看来,这个小众市场持续发展的势头还丝毫没有减退的意思。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