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自19 世纪中期指挥统治音乐以来,还没有哪个人能比克莱伯更完美:6 英尺高,优雅羞涩,没有任何自大倾向。

相关 About

卡洛斯·克莱伯 Carlos Kleiber 奥地利籍指挥家
诺曼·莱布雷希特 Norman Lebrecht 古典音乐评论人

2012-03-02 10:03 外滩画报 诺曼·莱布雷希特

克莱伯

文/诺曼·莱布雷希特 译/盛韵

自19世纪中期指挥统治音乐以来,还没有哪个人能比克莱伯更完美

今天问任何一位指挥家他最想变成哪位大师,十个里面有九个会说:卡洛斯.克莱伯(Carlos Kleiber);第十个会迟疑片刻,然后加上一句:“但是他的曲库太狭小。”

自19 世纪中期指挥统治音乐以来,还没有哪个人能比克莱伯更完美:6 英尺高,优雅羞涩,没有任何自大倾向。47 年来,克莱伯指挥的《特里斯坦和伊索尔德》、《玫瑰骑士》和《奥赛罗》从未被超越。

尽管他一生只录过12 张唱片(卡拉扬录过900 张),只指挥过89 场音乐会(他的工作狂同事指挥了2260 场),他留下的是许多人心目中最权威的贝多芬第五和第七交响曲,还有最给人感官满足的勃拉姆斯《第四交响曲》(以上唱片均同维也纳爱乐合作,DG 公司出品)。在大师们当中,克莱伯是精微娇贵的极品,他会因为最细小的问题取消演出,有时甚至无缘无故。

他计划好的美国首演整整宣传了6 个月,最后泡了汤,因为他那天必须带儿子去看牙医。他让EMI 和DG 各赔了100 万美元( 这是两家公司告诉我的),因为没有出席早就谈好的在东德的歌剧季。他会说:“你们去法院告我好了。”他从不接受媒体采访,还对一个过度热情的品牌公关说: “这样最好。我一开口,说的都是废话。”

他的守口如瓶营造了一种巨大的神秘感,人们私底下会说他是一位伟大作曲家或一个无名舞者的私生子,要么说他赌博成瘾。就连他的去世也那么神秘,2004 年7 月,他死后6 天世人才听到消息。

很明显,我们需要一部优秀的传记。可惜查尔斯.巴伯(Charles Barber)的《与克莱伯的通信》(Scarecrow Press 出版)中的两个部分相差太大。巴伯是温哥华城市歌剧院的艺术总监,也是克莱伯的笔友。克莱伯常常感到孤独,他从遥远的友谊中寻找慰藉——比如,他在家里看电视时发现了一位卢森堡的女巴松手,于是和她成了好朋友。巴伯与这位大指挥的尺牍之亲持续了15 年。

这本书的传记部分不忍卒读,文字糟糕,支离破碎。克莱伯的出身问题突然出现在71页,描述他生平的半路。有谣言说他是阿尔班.贝尔格(Alban Berg)的儿子,或者是一个叫泽丹娜.波哈兹卡(Zdena Pohadska)的舞者的私生子,这些说法当然都没有被官方文件所采信。

1930 年7 月3 日,卡洛斯生于柏林,父亲是国立歌剧院的指挥埃里希.克莱伯(ErichKleiber),母亲是美国人鲁丝.古德里奇(RuthGoodrich)。埃里希是坚定的反纳粹者,后来移民去布宜诺斯艾利斯,在哥伦布剧院当指挥。战后,埃里希被维也纳拒之门外,但在伦敦指挥贝尔格的《沃采克》大获成功。埃里希 1956 年去世,可能是自杀。

老克莱伯并不鼓励儿子当指挥,但卡洛斯的逆反心理在作怪。他在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和苏黎世受训,之后在斯图加特当了7 年(1966-1973)合唱指挥。接着他停止攀登事业阶梯,很少接指挥的活儿,总是要价高昂,并且演出越来越少。他指挥常常是为了私人关系,比如美国首演在芝加哥,因为他的好友彼得.约纳斯(Peter Jonas)是那里的艺术主管。再后来,他爱说“只有在冰箱空了的时候”才指挥。他和一个斯洛文尼亚舞者结婚,有两个孩子,住在慕尼黑郊区,电话黄页上找不到。

卡洛斯将自己局限于父亲最喜爱的作品中(除了马勒,他觉得太“混乱”),他的俄狄浦斯式的压抑给业余心理学提供了无数话题:他每一次指挥都是在试图胜过或杀死父亲吗?但真相可能是他害怕达不到自己的完美期待。

巴伯的叙述时有讹误,特别是讲到老小克莱伯在科文特花园的那一段。不过在书信中读到卡洛斯.克莱伯的心声是那么叫人激动,不容错过。

克莱伯的母语是英语,他从来不爱无意义的闲聊。在排练中,他很少跟乐手说话,只是在茶歇时把“克莱伯纠正版”放在他们的谱架上。他把错误写成打油诗,把自己隐藏在一段双关语背后。

他在书信中为自己“可恶的幽默感”道歉,还批评了一次自己的录像,其中阿姆斯特丹皇家音乐厅管弦乐团的乐手“十分呆板漠然⋯⋯我的头发到处乱飞(我忘了打发胶,这是一位指挥在学会自己打领结、穿尺寸正确的衬衫、戴不会收缩的牙套之后最重要的事情了)。”

他被电视上笨拙的克劳斯.滕施泰特(KlausTennstedt)给迷住了,“因为他看上去那么无助,毫不张扬, 但乐团(NDR) 却为他赴汤蹈火!”他也爱看卡拉扬指挥德沃夏克交响曲时领着乐团“陷入一团混乱”,然后很快干净利索地解决。他说布列兹的扑克脸暗示瓦雷泽的愚蠢噪音既没有惊到他,也没有烦到他。一种极高的专业素养——“你看,这就是个工作。”他还告诉巴伯“我从来没被西蒙.拉特尔烦过”(Rattle 意为喋喋不休),他提到芝加哥的“咸湿爵士”(Sir Salty,指索尔蒂,音近)和克利夫兰的“克里斯托弗.冯.荷兰奶妈”(Christoph von Dutch Nanny,指多纳伊,音近)时尤为欢乐。

他的观察范围从欢乐到刻薄都有。他对于技巧极为迷恋,讨论音乐时,他只谈技术问题。他相当睿智,但如果他有核心思想,也不会诉诸纸面。他最喜爱的诗人是艾米莉.狄金森。这真是一个谜一样的人。

诺曼·莱布雷希特 : 著名古典音乐评论人 、专栏作家 。十余本关于音乐的著作被翻译成13 种语言, 其中包括全球热销的《大师神话》和《谁杀了古典音乐》。

声明:本文由《外滩画报》http://www.bundpic.com(转载请保留)拥有版权或由内容合作伙伴授权提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