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韩中杰 Han Zhongjie 著名指挥家 |
2010-11-12 19:19 北京晚报
\
卞祖善、陈燮阳、陈佐湟、叶聪、胡咏言、谭利华、俞峰、李心草、王琳琳,各个都是中国交响乐界响当当的人物。11月27日,他们将史无前例地集 合在北京世纪剧院,共同指挥中国交响乐团为一个更为响当当的人物贺寿。庆贺国宝级指挥大师韩中杰两天后的90岁生日。而最为壮观的画面将出现在当晚音乐会 的终曲——90岁高龄的韩中杰登台执棒,以一曲《春节序曲》回顾他辉煌的音乐人生——
韩中杰的名字也许不为现在的年轻人熟知,但在中国音乐界他是绝对的泰斗级人物,他曾是华人第一个交响乐团上海工部局交响乐团中为数不多的华人音 乐家之一,也是第一批留学苏联的中国指挥家之一,更是中国歌舞团、中央乐团、中国交响乐团的三朝元老,培养了陈佐湟、邵恩、叶聪等一大批指挥人才。记者借 着“情系交响——贺韩中杰90华诞暨从艺73周年音乐会举办前夕,特意登门探访这位90年人生丰富得足够写就一部音乐史书的中国交响活化石。看看当年叱咤 风云的指挥大师现在过得是怎样一种宁静又充实的精彩晚年——
健康老人:
腰不弯背不驼思路清晰
韩老家在北影小区一栋居民楼的顶层,90岁的韩中杰和88岁的夫人与女儿女婿一起生活,为照顾方便,两套房子打通连在一起,即使这样仍然容纳不下众多的音像资料、字画和书籍,书籍一直堆到了客厅沙发旁。
印象中的90高龄老人大多行动迟缓、头脑迟钝,但韩中杰是个例外,腰不弯背不驼,没有任何老年人的常见病,思路清晰,表达精准。不过最近的他有 些郁闷,因为几个月前在家中摔了一跤,不得不在床上休养了两三个月,现在腿脚还不太灵便,再加上每天要做理疗,平时写书法、看乐谱、听唱片的规律生活被打 乱了,这让韩中杰感觉很不适应,用他的话说现在“干不了多少正事了”,但是他不甘心,“等我全好了我还想做一点事情,把我的经历和在指挥、视唱练耳方面的 经验写一些书”。
1957年韩中杰作为第一批留学苏联的音乐指挥家被派往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这是该学院有史以来的第一位中国留学生,四年的留学经历让他受益 匪浅,以至于到现在他仍然清晰地记得当时的学习过程,这也是他想写书的动力,“去苏联留学之前我已经在国内当了很多年的视唱练耳老师,到了那儿反而成了学 生,但我觉得他们真有一套,我们原来的视唱练耳都是单声部的,他们的教学要求多声部,老师给一个题目,要求我们很多声部轮换唱,让脑子丰富起来,我觉得这 种方法非常有用。”
韩中杰还记得在苏联留学时,学校专门请了一位乐团的首席给他辅导,老师给他指定一个曲子让他画弓法,然后带来乐器告诉他哪些需要改进,“这对我 很有好处,以后我指挥弦乐时就会对乐手提出比较具体的要求。回国之后我的教学集中在指挥专业,没机会教视唱练耳,所以我想把这些心得写下来给后代留一些资 料。”半个世纪前学到的方法现在会不会过时?韩中杰完全没有这样的担心,“如果我要着手写书了当然先要了解一下现在的教学方法,但我还是自信我有一些独到 的东西,我也不完全相信所谓的过时,我听说有一些过去训练节奏的方法现在还在用,艺术是代代相传的。”
在中国,韩中杰是指挥中国作曲家交响乐作品最多的指挥家,他对推动中国交响乐作品的发展贡献卓著,“在中央乐团时我们做了很多次新作品音乐会, 当时我说了只要作曲的人把分谱抄好,我们就负责演,有些作品一试奏明显感觉不行,有些稍好的我们就集中起来,然后再从中挑选一些优秀的举办音乐会。”韩中 杰说,“我记得谭盾还未从中央音乐学院毕业时创作了《离骚》,因为太新颖太不传统在作品比赛时被否定了,我倒觉得应该允许年轻人创新,没什么可怕的,我就 把《离骚》拿到乐团演奏,还录了音,不过现在他的创作思路我已经跟不上了。”
时髦老人:90高龄敲电脑写自传
在韩中杰眼中,成就、贡献都已成为过去时,现在依旧让他引以为傲的是那满满一屋子的收藏。与其说是书房,不如叫做视听室,虽然面积不大但“宝 藏”丰盛,南墙和西墙是两个大书柜,放满了CD、DVD和书籍,北墙前的视听组合柜最“发烧”,丹麦AVANCE落地音箱、SONY300CD播放机、 JVC黑胶唱片机……还有包括电视、DVD在内的很多视听设备,“我爸是典型的发烧友,这些设备可不是一次买来的,都是这些年省吃俭用一点点置办的,这对 AVANCE音箱是几十年前买的,当时就价值3万元人民币了,现在效果仍然非常好。”韩中杰的女儿韩文彦透露。
在视听柜下还有一个小柜子,里面有十几盒用牛皮纸盒装的黑胶唱片,大多都是韩中杰在苏联留学时一张张抱回来的,留到现在已经相当珍贵。“那时候 一张唱片10元人民币,在当时是非常贵的,我们学习音乐的人开销大,要买唱片,还要听音乐会,只能省吃俭用慢慢攒。”韩中杰小心翼翼地把唱片放回盒子中。
从黑胶唱片、磁带到CD、DVD,韩中杰的收藏见证了音像制品发展的几个时代,400多盘磁带和近千盘CD都被韩中杰分门别类地标上号码整齐地 摆放在柜子中。装CD的柜子最“神奇”,前后分为两层,只需动一个机关,前面一层就可以顺着轨道移动起来,露出后面的柜子,这是韩中杰精心挑选的柜子,还 特意不让卖家具的做隔层,为了能装下,他为其量身设计了CD架,这样一来体量并不大的柜子可以装下近千张CD。
为给这些音像资料做记录,韩中杰还学习电脑打字、上网,现在90岁高龄的他正在用电脑写一本“我与中央乐团”的自传,已经写了100多页。
“在乐团的时候我们家的音响是最棒的,他还是一个摄影爱好者,很早就买了尼康的专业摄影器材,还在家里弄了一个暗房自己洗照片。”韩中杰的女儿也由衷佩服自己的新潮父亲。
说起相机韩中杰还讲了一个故事,“1979年波士顿交响乐团访华演出,白天在首体排练,当时我刚买了一个特别高级的相机,团里的人都认识这台相 机,也喜欢用它照相,中午吃饭时我随手放在了旁边的乐器箱上,结果吃完饭发现相机不翼而飞,回去以后我马上把相机的机身码记下来,我想一旦发现同样的相机 就可以辨别出来。果然第二天在北京饭店中美两个乐团联欢时,有人发现我的相机被美方的一个乐器搬运工拿着,我当时请示了领导,他表示如果我有把握就可以去 交涉,最终经过号码核对他把相机还给了我。在机场送别的时候,美国驻华大使夫人还问我‘相机拿到了吗?’原来这个事情已经传遍了大使馆,后来我再去美国时 又见到了拿我相机的人,他还在乐团工作,看到我露出一副尴尬的表情。”
幸福老人:
老夫老妻携手66春秋
乐观豁达,兴趣爱好特别广泛,赶时髦,做事情特别投入……这也许就是韩中杰长寿的秘诀。在韩中杰的视听室里记者还看到一张照片,是他与夫人结婚 60周年的纪念照,到现在两人已经携手走过了66个春秋。在记者采访的两个半小时里,韩中杰的夫人表现得非常低调,只微笑着打了一个招呼就回到了自己的房 间。说到两人的缘分还要从上世纪40年代的上海说起,韩中杰的夫人张仁泓出身大户人家,就读洋学堂,受到了良好的教育,当时韩中杰的表姐以房客的身份住在 张仁泓家的洋楼里,在表姐的撮合下,韩中杰和张仁泓走到了一起,1944年两人订了婚。提起自己的夫人,韩中杰感激之中带有一丝愧疚,“我们刚刚订婚,上 海就被日本人占领了,我们都不愿意做亡国奴,从来没离开过上海的她就跟着我去了重庆,路上走了四个月,差点命都没了。后来回到上海,我在上海交响乐团和上 海音乐学院工作,还经常有电影配音工作,但我这三份工作的薪水还不如她在洋行的一份薪水高。我们刚刚稳定下来我又要到北京参与建立交响乐团,她也没有任何 反对就随我来到了北京,因为她的家庭出身很复杂,这么多年来她的才华始终没有得到施展,还受到很多歧视和压制,她确实为我做了很大的牺牲”。
韩中杰还清楚地记得自己到苏联留学的几年正赶上国内三年困难时期,而在偌大的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只有他一个中国学生,张仁泓在信中又只字不提 家里的困难,以至于韩中杰对国内的情况完全不了解,“在回来的火车上看到驻苏联大使馆的人带着大包小包的饼干等食品我还纳闷,这些东西需要带吗?回来以后 才知道那时候困难得要命”。那时从苏联回到北京需要做10天的火车,留学四年韩中杰只回过北京一次,张仁泓给他吃的都是平时不舍得吃的好东西,韩中杰走后 家里又开始吃起了稀饭。“她跟着我受了不少罪,但是她从来没有后悔过、退缩过,我非常感激她”,韩中杰动情地说。 WJ132 程宁摄
新闻链接
韩中杰贺寿音乐会
韩中杰,1920年生于上海,1942年上海国立音乐专科学校毕业,入我国建立最早的上海市工部局交响乐团任以长笛演奏员,后任上海市交响乐团 首席长笛、乐团副主任。1951年在柏林举行的第三届世青联欢节长笛比赛中获奖,1952年出任中央歌舞团乐队(中央乐团交响乐队前身)队长、独奏演员及 指挥。1961年以研究生资格从苏联列宁格勒音乐学院指挥系毕业。回国后继任中央乐团交响乐团常任指挥、中央歌剧舞剧院指挥兼任中央音乐学院教授。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