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12月1日,170人豪华阵容的中央芭蕾舞团(blog)抵达深圳,带来了他们2008年精心创作的巨作《牡丹亭》。

2008-12-02 15:45 深圳商报 于雪

12月1日,170人豪华阵容的中央芭蕾舞团(blog)抵达深圳,带来了他们2008年精心创作的巨作《牡丹亭》。12月2日,以朱妍为首的中芭演员们,将以芭蕾与昆曲的首次结合,充分诠释“美到极致”的含义。这是继江苏昆剧院的音乐会版《桃花扇》之后,又一部与昆曲有关的大戏亮相“全球通”演出季,只不过这次的形式很特别——“昆曲+芭蕾”。

昨天下午,中芭抵达深圳后,在《牡丹亭》中扮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四位主角朱妍、郝斌、王启敏和李俊,以及黄民暄、冯英两位副团长接受了本报记者的采访。

三个杜丽娘翩翩共舞

中芭大队人马抵达深圳之前,刚刚结束了澳门站的演出,“很多观众对《牡丹亭》的反应,一是觉得太好看了,一是觉得看不懂,所以我想对深圳观众而言,还是进剧场亲自看看更好。”黄民暄副团长的开场白,带有很大的“煽动性”。

的确,中芭的《牡丹亭》具有许多不可不看的理由——这部首次将昆曲与芭蕾结合的作品,动用了一个集合中日德三国顶尖创作人才的班底:编剧是北京人艺的先锋导演李六乙;作曲郭文景(blog),曾被《纽约时报》评为“唯一未曾在海外长期居住而建立了国际声望的中国作曲家”;舞美设计是德国艺术家米歇尔·西蒙;服装设计则是日本艺术家和田惠美,她曾因为黑泽明的电影《乱》设计服装获得第58届奥斯卡()最佳服装设计奖。而该剧的灵魂人物——编舞费波,曾参与《大红灯笼高高挂》的创作。

对观众来说,中芭的《牡丹亭》最可看之处,是有三个杜丽娘现身——现实中的杜丽娘(白衣)、代表欲望的花神杜丽娘(红衣),还有一个昆曲杜丽娘。当白衣杜丽娘、红衣杜丽娘翩翩起舞时,身着华丽蓝裙的昆曲杜丽娘从舞台一角踏着碎步出场、绕行,仿佛一个笼罩在舞台上的文化符号,隐约提醒观众她所处的故事环境。三个杜丽娘的出现,是对杜丽娘精神世界的深度阐释,更有助于观众理解这位奇女子的内心。黄民暄副团长说:“杜丽娘这个人物的内心,核心就是‘梦’。梦是潜意识最真实的表达。因为它是梦,梦的表达方式就会是多种多样的,她的自我分裂就会是多种多样的。”

四位主演都看过《牡丹亭》

此次在《牡丹亭》中登台的演员名单是中芭目前最强大的阵容,170人来深的团队中包括世界芭蕾大赛6位金奖、10位银奖获得者。可以说比之前所有来深演出的阵容都更为豪华。其中扮演杜丽娘和柳梦梅的两对搭档——朱妍和郝斌、王启敏和李俊,都是中芭的顶尖演员。

昨天,记者问四位主演,是否都读过《牡丹亭》的原著,回答是异口同声的“读过”。朱妍告诉记者:“我看过汤显祖的《牡丹亭》原著,但是昆曲还没看过。”而和她搭档的郝斌则看过昆曲的《牡丹亭》,王启敏和李俊也都看过《牡丹亭》。当记者问四位演员,如何在肢体语言上表现脍炙人口的《游园惊梦》一段时,成都妹子王启敏很酷地回答说:“如果能说出来的,就不叫舞蹈了,那就是话剧了,舞蹈传达的东西是只能意会不能言传的。芭蕾中,双人舞是很重要的形式,在《牡丹亭》里就是用双人舞表达《游园惊梦》,那种缠绵、朦胧感是一定要到剧场去看,才能充分体会的。”

  打破“程式化”芭蕾

中芭的《牡丹亭》在今年4月首演之后,媒体曾有该剧“不像芭蕾,更像现代舞”的评价。对此,黄民暄、冯英两位副团长解释道:“这正是我们在创作上的探索。因为,越是古典的就越现代,《牡丹亭》打破了古典芭蕾程式化的东西,充满了现代和超前的意识,以大胆的创新表达意念跟感觉的东西,这是对规范化、程式化芭蕾的突破。”

据悉,《牡丹亭》的舞台也颇为“超前”——时而斜插一根巨大的树枝,时而不过是一笔墨迹,或一团吊在空中的“火”,简洁现代。而服装也没有传统戏曲的裙子、帽子和头饰,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墨竹、牡丹等符号跃然衣上,轻盈优雅。黄民暄、冯英两位副团长说:“这次的舞美超越了过去‘讲故事’的概念,是一种大写意,观众看它是什么就是什么。”有人把《牡丹亭》评价为继《红色娘子军》之后的一部“蓝色经典”,冯英说:“过去我们花了20年时间打磨《红色娘子军》,现在我们不敢自称《牡丹亭》是经典,但是我们会尽最大努力把它打磨成精品。”于 雪/文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