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本文以中国历史上形成的边棱类吹管乐器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笛属乐器”的概念作为这一类属的总称

2010-01-05 08:29 新芭音乐网 朱清泉

摘要:本文以中国历史上形成的边棱类吹管乐器作为研究对象,使用“笛属乐器”的概念作为这一类属的总称,并对主要类型的代表性乐器进行逻辑推理;分析并得出笛属乐器的传承关系和演变规律。

关键词:笛属乐器 边棱类 演变

在中国,笛是流传最广、影响最大的边棱类吹管乐器。在本文中,“笛”的概念,除了可以指“笛子” 这一件乐器,也可作为一种更为广义的称谓:泛指所有的边棱类吹管乐器,即作为这一类属乐器的总称而存在。在狭义和广义的概念之间,“笛子”则是这类乐器最 重要的参照物。为避免笛的广义概念与狭义概念混淆,本文将凡具有以下特征的“笛”乐器,统称为“笛属乐器”:1.管状形制;2.边棱吹奏法。

现在通行的民族乐器分类法,将吹管乐器细分为边棱类、簧片类和哨嘴类,本文使用的“笛属乐器”概念,是将簧片和哨嘴乐器排除在外的。

诚如一些学者在他们的文章中推断:吹管乐器的最早形制应是无音孔中空骨管[1],斜持吹奏,仅发一音(贾湖遗址出土的骨管中就有无音孔者),这 种无音孔骨管当为各式各样边棱类吹管乐器的祖制[2]。笔者亦同意这种观点。根据该推论,笔者认为要使这样一根骨管发音,不外乎三种情况:

1.开管斜吹发音;
2.闭管(即封闭下端管口),以上端管口为吹口,竖吹发音;
3.在管壁开吹孔,双手拇指堵住两端管口,横吹发音。

从乐器演变角度来看:第一种情况是最原始的一种形式,只一根骨管不加任何雕饰,理应出现得最早。事物的发展总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斜 吹骨管也应是由无音孔到有音孔、从一音孔到多音孔的不断进化。除贾湖骨笛外,后世多有斜吹乐管之遗存。出土于新疆的巴楚脱库孜萨来骨笛是公元5-6世纪的 遗器,该骨笛由鹰翅骨制成,圆管中空,管壁一侧开有三个圆形音孔;流传在塔吉克族民间的“那依”、柯尔克孜族的“却奥尔”与巴楚脱库孜萨来骨笛器形、吹奏 法甚至制作材料都相同;哈萨克族的“斯布斯额”与蒙古族的“潮儿”用苇管制成,中空,一侧开有三到五个圆形音孔(以四孔最多见);流行于河南、安徽一带的 中原宗教乐器“筹”,竹制中空,管壁开有六个音孔,一个膜孔。以上乐器均斜持吹奏,仅按孔数有别,这些乐器理应是贾湖骨笛在后世的孑遗。

我们通常见到的洞箫是利用天然竹节封住上端管口,然后在封口边沿处开一“V”形或“U”形的吹口,即山口。尺八是洞箫的一种特殊形式,形制、吹 法与箫完全相同,仅管略粗短。笔者曾亲见一箫(或曰尺八)乃中空竹管,器形极似贾湖骨笛,唯管端有箫的山口,吹奏时以下唇以下的部位堵住管口,吹山口发 音。如此看来,洞箫上端封不封管口并不重要,关键在于有没有山口。贾湖骨笛与单管箫差别仅为一山口,显见得二者有着极亲近的传承关系。山口使乐管由原始的 斜吹进化成竖吹,于吹奏方法上产生了质的革新。推想这个山口,最早或许是由于中空骨管管口的损坏而出现,人们却由此发现缺损的管口使吹奏更加简易。似这种 有缺口的中空竖吹乐管目前在少数民族中仍广为流传,如:笛朽篥(傈僳族)、列都(拉祜族)、多赛波洛(哈尼族)、展道杆(苗族)、篥西(佤族)等等。从管 乐器的演变来看,这类有吹口的中空竖吹乐管应是介于无吹口的中空斜吹乐管(贾湖骨笛等)和竹节封口的竖吹乐管(洞箫等)之间的过渡乐器,笔者以为这三者是 “祖制 ——换代——衍生”的关系。现今流行于四川彝族的“克些觉黑”和新疆塔吉克族的“那依(鹰骨笛)”均有两种形制:一种是无缺口的中空乐管,斜持吹奏;另一 种为有缺口的中空乐管,竖吹发音。道理很简单,这两件乐器正处在由斜吹向竖吹进化但尚未完成过渡的历史阶段,这或可作为上述推断的一个佐证。

排箫为无按音孔的编管乐器,每根乐管都封闭下端管口,以上端管口为吹口,竖吹。这与第二种情况极为相近。多管乐器的最初形制当为单管单音,随着 该乐器的不断发展,管数也会逐渐增加。文物史料中所见的排箫就有五管(见当阳半月1号墓乐舞百戏画像砖)、六管(见成都天回山说唱排箫佣)、九管(见洛阳 元邵墓鼓吹乐佣)、十一管(巩义石窟寺伎乐人所持排箫)、十三管(曾侯乙墓排箫)及十六管(曲阜孔府排箫)等等多种不同管制。由此可推知,排箫也应滥觞于 无音孔骨管。

第三种情况在管壁上开挖吹孔加入了人为的因素,演奏时双手拇指堵住两端管口横吹发音,对吹奏技术的要求也较高,因此横吹乐管的出现应较晚起于斜 吹和竖吹之器。横吹管乐器的实物在出土文物中比比皆是,如长葛石固骨笛(河南)、余姚河姆渡骨哨(浙江)、济南大辛庄骨哨(山东)、永靖莲花台骨哨(甘 肃)等等。这些骨乐管多为单孔,唯浙江河姆渡骨哨有单孔、二孔、三孔甚至七孔等多种孔制。按照管乐器孔数由少到多的发展规律,单孔制应是横吹乐管的最初形 态。开挖的这个孔应当是吹孔,双手拇指开按的两端管口才是音孔。今天流行于云南景颇族的“吐良”,就是这样一种单孔横吹乐器:竹制中空,在中间偏左开一吹 孔,吹奏时以气息的缓急配合左右手开闭管口的多少发出不同的音高。

在浙江出土的河姆渡骨哨中,二孔和三孔的较多,与现代的口笛基本相同。值得一提的是,在众多的骨哨中有一支七孔骨管,与今天的六孔竹笛(六 个按孔和一个吹孔)十分相似。经专家研究后认为这支七孔骨管是横吹乐器。浙江河姆渡骨哨(距今约7000年)晚于贾湖骨笛,其孔数的差异展示了横吹乐管由 单孔到多孔的发展过程,从某种程度上证明了以笛为代表的横吹管乐器的祖制乃是单孔中空骨管,而这种骨管是人们有意在无孔骨管的管壁上开挖吹孔形成的。

综上所述,笔者推出以下结论:笛属乐器的主要形态均由无孔中空骨管衍生而来,其中洞箫等单管竖吹乐器应是管口斜吹乐器的再度衍生(见左图)。

参考文献:

[1]萧兴华.中国音乐文化文明九千年——试论河南舞阳贾湖骨笛的发掘及其意义[J].音乐研究,2000(1)
[2]刘正国.笛乎、筹乎、龠乎——为贾湖遗址出土的骨质斜吹乐管考名[J].音乐研究,1996(3)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