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1-18 14:03 新京报
奥运会开幕式上的古琴“太古遗音”。与古琴相似的古筝却没有这样的“传世名琴”。
有些乐器有所谓的“传世名琴”存在。比如古琴,就有唐琴“春雷”、“九霄环佩”、“太古遗音”等,其中的“太古遗音”还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奏响。提琴也有很多传世名琴,比如斯特拉迪瓦里、瓜瓦内利制作的名琴。
那么,和古琴起源相似,经常被爱好者相提并论的古筝为什么没有“名琴”传世呢?
首先,“传世名琴”必须在现在也具备实用价值。古琴、小提琴定型比较早,所以才有出现“传世名琴”的可能。古琴最迟在春秋时期就已定型。小提琴的历史相对短些,但到16世纪也已经定型。所以,千岁的古琴、百岁的小提琴,流传到现在依然可以演奏所有作品,有相当的实用性。
古筝的情况就大不一样了。它最开始是5弦,然后开始不断增加,大概在战国或秦时加到13弦,到了明清时增至16弦,到20世纪50年代才定型为21弦。所以,即使有数百年前的古筝传至今日,它也已经演奏不了新的乐曲,实用性有限。而它能演奏的“古调”,又大多是以前的民间小调,艺术价值和人文价值有限,也有些脱离现代的审美观念。况且,古筝的制作方法不够规范,很多地区的筝都有自己的制作习惯,尺寸、弦数、弦距、弦的材质等都有差别,难免有山东人弹不惯客家筝,广东人弹不惯河南筝的情况,这也客观上限制了古筝的流通。
这样一来,这些有着一定年头的古筝,其价值也就更多地体现在它的年龄上了。古筝不是没有古董筝,但是确实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传世名琴”,其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此。
其次,要想有传世的价值,这种乐器必须有着比较深厚的人文内涵。古琴就是这样,那些传世名琴大多是流传有绪,见诸历史记载,很多还都有藏家题款。这都是传世古琴名贵的因素。而且,古琴一开始就属于人文乐器,是中国乐器中地位最高的,深受文人雅士喜爱。古筝是世俗化的乐器,更多地倾向于民间。追捧者不少,但这些人在历史上发言权有限。不过也正是因为这样,古筝一直在不断地随着社会变化而进步,这也是如今古筝与古琴相比更受欢迎的重要原因。
最后,就是乐器本身的质量问题也是其能否传世的重要因素。能够成为传世名琴的乐器,必须能较好保存,以便在传世几百年甚至上千年后仍然能演奏出优美的乐音。
古筝构造特殊,很难得到妥善保存。它的面板承受很大的压力,所有弦的张力都通过筝码压在面板上,这很容易破坏乐器本身。相比来说,古琴没有琴码,弦对乐器的压力很小。小提琴则只有4弦,弦又很细,张力不大,平时又多把琴码卸下来保存,避免了对面板的损害。
古筝体积、重量较大,这也给乐器带来了不可忽视的影响。保存时间长了,古筝本身的重量就会把自己压变形。再看古琴,虽然它已经是很小、很轻,藏家依然会把它挂在墙上,就是怕长时间平放导致乐器“塌腰”。小提琴也是如此,收藏时多会挂起。所以,小提琴可以几百年后依然有相当不错的声音,古琴历经千年仍然可以发音,但是古筝往往几十年后音色上就不那么尽如人意了。
在我看来,有没有传世名琴其实并不是什么重点。毕竟我们欣赏的是音乐,而非乐器本身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