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12-01 09:32 新华网
自徽班进京以来,京剧由一个人数有限的“班子”,发展成今天数以万计的专业队伍和不计其数的中外京剧爱好者。但在不久前结束的第五届中国京剧艺术节上,京剧却暴露出人才匮乏的危机。
参加艺术节的观众发现一些“奇特”的现象:一个导演导13台戏、一个作曲为11部戏谱曲、名角主演更是满场“飞”。多位受访专家认为,这种“主创垄断”的现象的背后是人才的断档,折射出目前京剧中青年主创人员成长条件不佳的现状。
令人堪忧的创作队伍
中国戏曲学院原副院长赵景勃教授说:“很欣慰梨园界积淀了一批让大家信得过、有威信的人才,但重复使用这些人会导致剧目的创作手法雷同、风格相似,不利于戏曲的百花齐放。主创人才培养迫在眉睫。”
文化部艺术司戏剧处处长、中国戏曲音乐学会副会长尹晓东说,堂堂一个国剧,现在还在岗位上从事专业京剧音乐创作的不到十个人。他担忧地说,五年以后怎么办?谁来搞京剧音乐创作?
中国戏曲现代戏研究会会长姚欣说:“现在的剧团都不养编剧,不养导演,不求所有,但求所用。”
中国戏曲学院导演系主任裴福林直言:编剧、导演、作曲,这三类人才仅仅靠四年本科是难以教出来的,需要有广阔的天地去扶持他们,提携他们,培养他们。他感慨道:“办学20多年,我们培养的编剧、导演和作曲有的转行了,有的即使到了院团也因为没有机会施展才华而逐渐流失。”
南京市京剧团一级导演续正泰说:“学校、剧团应该形成产业链,使学员有实践的机会。主创人员的缺乏造成很多不正常的现象,甚至演京剧要请话剧导演。”他建议院团多给年轻人实现理想的舞台,保证人才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剧团也有自己的苦衷。北京京剧院王蓉蓉坦言,现在京剧院团的生存环境无法培养创作人才。她说:“剧团不到80人,名额有限制,演员工资国家只发70%,只能多演多挣钱。一个作者,他不能参加演出,但所有的福利他得有。他能保证写出参加京剧节演出的剧本吗?”
北京联合大学教授周传家说,“随着京剧剧团市场化,把创作人员推向社会,必然造成短视,使急功近利的思潮泛滥。各个剧团不愿意养编剧人员,这就造成了京剧创作人员的淡出、转移和流动。缺乏优质剧本已经成为妨碍京剧艺术发展的重要原因,必须引起高度重视。”
除了“角”还需要剧本、导演和音乐共同出彩
程长庚把京剧带进了京城,梅兰芳把京剧带入了亿万民众的心里……长期以来,京剧是“角”的艺术,演员本身显示出巨大的感召力和影响力。
中国戏曲学院戏文系主任谢柏梁认为,京剧艺术是绝对以演员为中心的,京剧艺术之所以能够保存下来,是因为有一代一代表演大师。京剧的魅力就在于大师的表演,在于流派的树立,在于唱腔的永存。而改革开放三十年的声腔艺术之所以没有产生大师,出现流派,是因为不停地打造新的剧目,演员的作用被极度矮化。
然而,很多专家也指出,在新的社会环境中,京剧的创作规律呈现出新的变化,除了优秀的演员,京剧的繁荣同样无法离开高水平的导演、剧本和音乐。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说:“京剧中‘角’的重要性是无可置疑的,但目前审美情趣日益多元化,曾被掩盖的群体创作的作用凸显了出来。如果只是陶醉于‘角’的艺术,不重视同导演、作家、音乐家的合作,就会跌入艺术上的‘陷阱’。而且,即便是京剧大师梅兰芳和尚长荣,其实也十分注重其智囊团和创作集体的力量,只有各方面艺术家共同合作,才能有效地发挥出‘角’的艺术力量。”
“到底是戏保人还是人保戏?”北京戏曲学院名誉院长孙毓敏认为,“最好是戏保人。因为剧本好了,保留的可能性就大了,否则演员的二度创作则全部是无效劳动。如果剧本好,大家都能演,一个戏就可以传播了。”
持续发展须重视基础教育
戏曲作为传统表演艺术,是通过口传心授的方式传承下来的。因而,振兴戏曲艺术的关键在于人才。而京剧基础性教育的现状是生源少、招生难、培养成本高,面临“无人学戏、无人演戏、无人教戏”的严峻形势。
记者了解到,由于从事戏曲表演比较艰难和清苦,戏曲专业的学生基本上来自农村地区,且大多数人家庭经济条件差,生活困难。
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戏曲教育是一种特殊教育,实行的是“一对一”甚至“多对一”的教学,培养成本较高。同时,戏曲专业的学生培养周期长、成才慢。
目前,中等专业学校的戏曲专业学制一般为6年,要学基本功、毯子功、刀枪把子、唱腔等,掌握唱、念、做、打的基本技能,还要学习一定数量的剧目,方能具备初步登台表演的条件。
此外,戏曲专业,特别是戏曲表演专业的成才率很低。要成为一个优秀的戏曲演员,除了具备先天条件外,还需要自身的努力,势必付出比其他门类更多的辛苦和汗水,甚至还会承受因嗓音变化、身体受伤不能继续本专业学习的痛苦。这也是许多考生不愿选择戏曲专业学习的主要原因。
近年来,戏曲专业人才的主要去向——国有剧团的生存发展面临着诸多压力,不仅进入这些院团很困难,即使进去待遇也很低。宁夏京剧团团长阎凤亮说:“1989年团里要了一个班40多个学生,现在只剩下四五个。”他介绍说,1985年,京剧团进行戏曲市场化改革,人员工资只按70%-80%发放,剧团面临巨大困难。
内蒙古京剧团团长李小林说:“内蒙古没有专门培养京剧人才的院校,人才都是招来后由政府出钱送到北京培养,培养的人才还不一定回来。现在,只有事业单位的编制还能招来些年轻演员。”
据中国戏曲学院副研究员陈友峰博士介绍,戏剧系教学经费的收入和支出不平衡直接关系到教学是否能正常运转。以河北一家艺术职业学院为例,仅按经常性的教学经费投入测算,戏剧系学生人均培养成本每年9000元,收支成本每年倒挂4000元。也就是说,按6年制折算,戏剧系的每一个学生从进校到毕业,学院要倒贴2.4万元。如此大的收支倒挂,是学院自身难以承担的。
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龚和德说:“当前,京剧艺术虽然取得了很大的成就,获得了很大的发展,同时也潜伏着深层次的危机,国家对京剧艺术需要有政策托举。京剧人才不仅有演员的问题,还有导演、编剧等等问题,解决好了才能使京剧可持续发展。”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