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肖邦 Fryderyk Chopin 波兰作曲家和钢琴家 |
2011-10-10 06:11 人民网-《环球时报》
钢琴师“躲着”观众 小白楼讲述历史
从飞机在波兰华沙机场缓缓降落开始,一切外来者便不可抗拒地将一个名字装入心底———肖邦。而随着旅途的延伸,你会发现,这个名字将在你心中越沉越深。《环球时报》记者的华沙五日,仿佛被这位两百年前的钢琴诗人带领着,在五线谱间走过。
见不到演奏者的音乐会
华沙市郊50公里外的热拉左瓦·沃拉镇,是肖邦的人生第一站———1810年,他在这里出生。在一个明媚秋日的午后,《环球时报》记者驱车来到这里。肖邦故居公园的接待处是个颇为后现代的木结构玻璃大厅。波兰导游高霞说,这是去年波兰为纪念肖邦诞辰200周年修建的,但她更喜欢原来的售票处———不远处那幢朴素的小屋,“应该让大家知道,我们的肖邦是在一个平凡的地方出生的。”
肖邦故居是一幢两层的白色田园木屋,被四周郁郁葱葱的白桦树包裹着,一条小河奔流着穿过。参访始于一场音乐会。下午两点半,小楼三面的门窗都被关闭,独留一侧的大门与窗户敞开着,面向屋外的数排座椅。椅子上早已坐满了人,四周的草地、石径上也几无空地,大家都在凝神等待。远处,白桦树叶沙沙作响,窗边,白纱帘在秋风里舞动。突然,一阵悠扬的钢琴声从屋内倾泻而出。音乐会开始了。这是一场演奏者与听众不能“相见”的音乐会。钢琴师独自在屋中弹奏,听者只能凭耳朵与想象,在音符中徜徉,偶尔,也能从窗缝中望见琴师的身影。园林里的很多地方安放着音箱,游人可以在水畔、石边、树下静静地聆听美妙的音乐。
每年5月到9月的每个周日,这里都会举行两场音乐会,演奏者无一例外是肖邦国际钢琴大赛的获奖者以及波兰著名音乐家。这种独特的演奏方式不知是否与肖邦的个性有关。肖邦忧郁而内向,只喜欢在熟悉的沙龙中弹奏,而对公开演出甚为怯场。肖邦的情人、法国作家乔治·桑甚至建议他演出时最好没有烛光、没有听众。200年后的这种演出形式或许正是肖邦最乐于接受的。在肖邦最著名的《革命练习曲》之后,音乐会结束,钢琴师在潮水般的掌声中现身门外,接受致意。随后,白色小楼的大门打开,游人这才被允许进入其中参观。据介绍,每年有20余万人慕名前来。
无处不在的肖邦
在热拉左瓦·沃拉镇,肖邦无处不在,酒店、餐馆以其命名的颇多,甚至连苍蝇都与肖邦沾边。记者在肖邦故居外的“玛祖卡餐厅”就餐时便遇到这样一件趣事。“玛祖卡”是一种波兰的民族舞,也是肖邦最擅长谱写的乐曲形式,这家餐厅自然是以肖邦作为宣传了。菜肴上桌,正待下口,突然一只苍蝇飞来,且流连不去。记者叫来侍者“投诉”,没想到英俊的波兰小伙无所谓地说:“这是我们的特色!”惊得我们一席人无语。更没想到的是,侍者转身离开半分钟后又匆匆返回,拿着一本精美画册给我们看,里面介绍的是这家餐馆与肖邦的无数渊源,画册封底竟然是肖邦围着围裙打苍蝇的一幅画。原来,“肖邦镇”的苍蝇也是大有来头啊!
返回华沙,开始另一段肖邦之旅。肖邦短短的39年人生,前20年在波兰华沙度过,而此时的波兰已被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瓜分,在世界的行政版图上已无波兰。避祸离开的肖邦至死无缘返回波兰。肖邦曾形容自己是“远离母亲的波兰孤儿”。如今,仿佛是要把这个孤儿紧紧搂在怀中,波兰在每一个可能的角落让肖邦“复活”。
在华沙市政府出版的众多旅行手册中,有一版是以肖邦为主人,带着游人逛遍华沙城内与其有关的14处景点,从标记着肖邦首次公演的教堂,到铭刻着“肖邦从这里离开华沙”标牌的城内故居。这其中最重要的有三处,安放着肖邦心脏的圣十字教堂,坐落着华沙标志———肖邦雕塑的瓦津基公园,以及为肖邦诞辰200周年而建的欧洲最先进的个人博物馆———肖邦博物馆。在华沙街头,还有印着肖邦头像的自动售票机,商店里则出售“肖邦”牌伏特加和“肖邦左手手模”纪念品。
琴键中的革命激情
华沙几日,记者耳边时常回响起《革命练习曲》的旋律,导游高霞说,“这是最波兰的一首曲子”。1830年,肖邦在流亡途中,惊闻国内反抗沙俄统治的起义失败,在震惊和悲愤中创作了这首曲子。如今的波兰人不断向世界讲述沙俄统治者曾愤怒地将肖邦的钢琴摔出窗外,纳粹德国曾炸毁肖邦像,禁止演奏其音乐,他们说,当波兰被从地图上抹去的时候,波兰人的精神就在肖邦的音乐中存活。也曾有人质疑,因波兰人对外族统治的仇恨,肖邦的神话被夸大了,在今天继续这种强化是否合适。但是对于历经屈辱又桀骜不驯的波兰人来说,肖邦的爱国与民族性格是最值得彰显的,尤其是在今天。
记者在肖邦博物馆看到一小段说明文很值得回味:20世纪初,历经100多年外族统治的波兰人曾遗忘了肖邦,他们更喜欢来自西方的新鲜音乐,一战后波兰复国使人们开始觉醒,肖邦从此开始复兴。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