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交响乐团 Orchestra |
时间:2016-03-08 12:13 参考消息网
参考消息网3月8日报道 西媒称,经典音乐领域大男子主义的最后一处堡垒也即将坍塌。英国主要交响乐团——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2月初宣布,乐团的下任音乐总监兼首席指挥将由立陶宛女指挥家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1986年出生在维尔纽斯)担任。
据西班牙《国家报》网站3月6日报道,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的前两任音乐总监是西蒙·拉特尔和安德里斯·内尔森斯先生,从9月份开始,乐团将由一位女性来执掌。拉特尔2002年从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离职,得到了梦寐以求的柏林爱乐乐团音乐总监职位,内尔森斯则将前往波士顿交响乐团任职,可以说他们都走向了更高的起点。但是伯明翰市立交响乐团选择米尔加·格拉济尼特-图拉为内尔森斯的继任者并非一个孤立现象,而是一个越来越常见的趋势,就像郎朗带来中国钢琴革命、委内瑞拉青年指挥大师古斯塔沃·杜达梅尔横空出世那样。
报道称,格拉济尼特-图拉与杜达梅尔正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2012年杜达梅尔选择格拉济尼特-图拉作为自己在洛杉矶爱乐乐团的助手,两年后,格拉济尼特-图拉开始在气势宏伟的华特·迪士尼音乐厅指挥自己的音乐会。很快她就在洛杉矶崭露头角,被《洛杉矶时报》的评论家们形容为“米尔加热”,媒体称她的指挥风格“自然”、“充满活力和激情”。格拉济尼特-图拉是一位优秀的指挥家,但同时又是与杜达梅尔完全不同的自由诗体。这让事情有了彻底改变,她并不重复或者附和一统天下的男性指挥家的风格,即“对力量的最明显表达”。格拉济尼特-图拉有自己的音乐风格,其基础是与乐师的共鸣和通感。她在接受CNBC电视台采访时说过,“指挥是建立在情感和沟通基础之上的。我们一起找到一种演奏和解释的方式。这种分享奇迹的感觉非常珍贵”。
这种清新风格同样体现在其他女性指挥家身上,例如美墨混血指挥家阿朗德拉·德拉帕拉(1980年出生在纽约)。在她看来,秘诀在于女性对指挥有与生俱来的熟悉感,正如她在一档电视节目中说的那样:“女人从小就是唱着、跳着、跑着、尽情抒发感情长大的”。德拉帕拉用身体表达语言,她的指挥风格让巴黎乐团以及伦敦爱乐乐团等一流乐团着迷,并且她最近被聘为澳大利亚一家主要乐团的指挥。这种自然流畅的表达在卡琳娜·卡内拉基斯(1982年出生在纽约)身上也能找到,她原本是小有成就的小提琴家,后来成为指挥家,去年6月她担任过欧洲室内乐团的首席指挥。韩国女指挥家张汉娜(1982年出生于水原)也是从大提琴演奏家转变而来。
但也有女指挥家认为,性别不是指挥行业的障碍。例如意大利女指挥家斯佩兰扎·斯卡普奇(1973年出生于罗马)就曾表示,“如果指挥家知道自己想要表达的想法并且观点清晰,乐团就会听从于他,不管他是男是女”,斯卡普奇 11月将指挥乐团在著名的维也纳国家歌剧院演出,成为走进这个乐池的第一位意大利女指挥家。获得过德国乐团指挥奖的唯一女性--爱沙尼亚指挥家克里斯蒂纳·波斯卡也说过同样的话,“不同指挥家之间的差异更多来自人品和性格,而非性别”。甚至在中国等国家还出现了两代女指挥家,其中以张弦(1973年出生于丹东)为代表的女指挥家在西方国家已经小有名气,她曾担任纽约爱乐乐团、伦敦交响乐团的指挥。在芬兰、葡萄牙等国家,女性担任主要国家乐团音乐总监的例子也并不少见。
报道称,过去因为意识形态和文化约束以及音乐人、评论人士和公众的偏见,女性想要成为指挥家面临很多困难,甚至女性在拿起指挥棒时不得不躲在钢琴后或者乐池隐蔽处,老一辈女指挥家正是利用歌剧院、舞会或者音乐节打开了这个缺口。埃塞尔·莱金斯卡和安东尼娅·布里科是最早拿起指挥棒的两位女性,她们分别在1925年和1930年走上纽约爱乐乐团和柏林爱乐乐团的指挥台。对于女性来说,最好的消息是女指挥家执棒乐团将不再是新闻。(编译/王露)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