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11-11-17 09:06 新闻晨报
世界音乐周演出照
从上海世博会一路走来的“上海世界音乐周”,经由前后四年的孕育生长,渐成这座城市独特的声音表达。这个初冬,由上海市对外文化交流协会主 办的“2011上海世界音乐周·室内音乐会”又将在东方艺术中心演奏厅拉开帷幕。世界音乐与上海城市文化之间,究竟有着怎样的关联?如何展开互动?可否持 续发展?昨日,在上海音乐学院,包括作曲家何训田、艺术评论家李旭、自由音乐人张笃等在内的行家,以一场“穿越城市的声音”专题研讨会展开了探讨。
“贝多芬只能是参照物”
多年前的一曲《阿姐鼓》,轰动了世界乐坛,也让上海音乐学院作曲系教授何训田成为了所谓“世界音乐”的代表,在他看来,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应该 以自己的方式、自己的语言、自己的内容进入世界的视野,但目前中国的音乐创作,存在着一个很大的问题,就是把借鉴的东西和拿来的东西创新,完全属于自己的 东西很少,因此没有办法进入国际,因为本身就是人家的东西,“我们现在是两条路,一个是洋人的,一个是古人的”。“中国这么多识谱的人,大部分没能写过瞎 子阿炳,因为他们了解的格式是人家的格式,以为这样叫作曲,完全在迷茫当中进行。”何训田的观点一针见血,他指出目前世界音乐领域,不管是图瓦音乐还是其 他,创作的源泉都是来自于原始的山和水,“但是我们现在所有都来自某某书某某文字,再过一百年也没有用……我的观点不是产生于文本,而是产生于自然,这正 好也是世界音乐产生的源泉。这一点如果不清醒肯定写不出来东西。哪怕是贝多芬,哪怕是莫扎特,它不是你的源泉,是一个参照物。”
“音乐没有懂和不懂”
艺术评论家李旭收集了很多世界音乐的唱片,在他看来,世界音乐是人类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也是知识界的必备修养,“如果你对音乐有感受,只有 喜欢和不喜欢,没有懂和不懂。遗憾的是,知识界很多人对最基本的听觉艺术和视觉艺术没有修养,我认识很多学者他们从来没有听过音乐。我认为上海音乐学院应 该建立一个视觉教育的课程,美术学院应该建立听觉历史和听觉经验的课程。”
“音乐是一起玩出来的”
自由音乐人张笃领衔一支叫“戏班”的民间乐队,常年活跃于上海演出。他不认谱,完全通过自己的耳朵和想象来学习,“音乐是一起玩出来的,不是靠 苦思冥想的。”张笃说,这些年,随着上海世界音乐周的举行,越来越多民间音乐人聚拢上海,同时,观众多元口味的支持,让人感觉世界音乐在上海的未来越来越 光明,“如果有一群人做一件事,而且气息相同,那一定比一个人单干强得多,这是一种互相给劲的东西。”[链接]
本届上海世界音乐周有三场小型音乐会。11月29日,中、法、波兰音乐家组成“戏班”,以汉民族的词曲结构为根,在秦腔、京韵大鼓、绛州鼓乐、 黄河号子的基础上,融合了西藏长调、澳洲土著音乐、印度音乐,以及现代电子音乐元素;11月30日“云南之音”专场音乐会上,三位张?、欢庆和寒鹰,将通 过音乐来表达云南的精神及风貌;12月1日,本土乐团“阿秘厘”将以中乐为主体结合特制乐器及西方乐器,采用且奏且歌的音乐形式,带来东方音乐的崭新呈 现。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