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07-27 15:31 钱江晚报 屠晨昕
昨天下午,杭州新塘路崇一堂能容纳9000人的大厅几乎座无虚席,浙江交响乐团的20多名乐手在这里奏响了室内乐作品。巴洛克时代的音乐与欧式教堂的华丽风格完美融合,余音绕梁。
时间倒退到两天前的下午,空无一人的崇一堂里,浙江交响乐团的六名小提琴、中提琴乐手和一名钢琴乐手在没有开空调的大厅里挥汗如雨,优美的旋律在空旷高耸的穹顶间袅娜地盘旋。
他们正练得酣畅,穿着一身休闲服的汤沐海从门口走了进来。他走到舞台前站了一会儿,又退后到最后一排,站到凳子上聆听,然后他走上台打断了乐手的排练。
“我在后排完全听不到钢琴的声音,你是用中强力度弹的吗?”弹钢琴的小姑娘点头。“等下全部用强音演奏!”汤沐海说着又转向弦乐手们,“动作幅 度太小了。这个厅能容纳9000人,挤一挤就能有一万人,你们要做出最大的动作,怎么夸张怎么来!音量也要再大,使劲拉,用最强的音!不过注意保护你们的 肌肉啊,别紧张过度。”
乐手们重新开始排练,这回他们使出了“狠劲”,并且每个人都把肢体动作夸张了,袅娜盘旋的音乐顿时充满向整个大厅扩张的力量。
“这个崇一堂是我在杭州发现的最大的惊喜。”汤沐海喜滋滋地对记者说,原来他逛街时无意中发现新塘路上的这个崇一堂,看到这座教堂庞大的构造立 刻就兴奋起来,“这比任何音乐厅都要纯天然呀!”而等他亲自进崇一堂考察以后就更惊喜了,不仅大厅内部传声条件好,9000人的超大容量也让汤沐海激动, 而最让他开心的是,崇一堂配备了9尺演奏钢琴和一台电子管风琴!
“有了这台电子管风琴,我们甚至可以上演圣桑的管风琴交响曲了!那个效果实在是太美了!”尽管还没有上演理想中的节目,汤沐海已经乐不思蜀,“ 现在时间太紧迫,我们只能先演一场小型室内乐,今天我就是让几个弦乐手过来试试声音的。如果这场室内乐的效果可以,‘浙交’以后就能好好开发这个教堂了。 ”
尽管只是试音,7名乐手仍然不敢怠慢,尽全力把声音拉满。他们第二天就要赶赴南京演出,接着再赶回崇一堂上演一场室内乐。“我们去南京也要把这 场音乐会的乐谱带着,有空就随时排。”在试音结束后,首席小提琴陈勃告诉记者。他身后的队长助理、中提琴手吕鸽还在跟其余几名乐手商量着演出的细节:要不 要带扩音设备,请哪个调音师……
“在汤沐海老师这里,你是不可能偷懒的。”终于交代完琐事后,吕鸽对记者说,“排练的时候,可能以前还有人抽空歇会儿。但汤老师站在那里,没人敢歇,而且也没办法歇,他就像一个能完全驾驭马的骑士一样在时刻不停地驱动我们,我们就不由自主地跟他走。”
“他给我们的要求也完全不一样,”陈勃补充,“首先就完全不能错音,所有基本的技术问题都要在他排练以前我们自己先解决了。这种高要求也让大家感到前所未有的压力,没人敢放松。”
大师指挥的高标准高要求,新成立团队的雄心壮志,跟竞争对手的你追我赶,所有这些东西都汇聚成鞭策浙交团员拼命向上的动力。“拼命”两个字几乎就写在他们脸上,渗在浸透汗水的T恤里。
我拿什么奉献给你,我的观众
团长陈西泠、总监汤沐海讲述浙交未来
在一个高雅音乐氛围并不浓厚的省份,几乎同时成立的两支交响乐团用什么招数开拓未来的空间,在艺术、社会与市场这三大领域有所作为?
解构这个命题的,是以原班人马为基础的浙江交响乐团,此刻他们正面对着一支重起炉灶全球招贤并且财力雄厚的杭州爱乐乐团。“我敢说,我们的定位 非常实际而理性:立足于本土,要成为具有浓郁地域特色和独特艺术风格的乐团。”浙交团长陈西泠如是说,这是他对省文化厅所定的“第一步国内中上、第二步省 级一流、第三步国内一流”的工作目标的补充。为了体现地域特色,浙交设立了专门的驻团作曲家,排演和创作并行;为了准确诠释经典的西洋音乐,乐团邀请了文 化部特聘外籍专家——德国指挥家埃拉休·冯·艾伦巴赫担任首席指挥。
据陈西泠介绍,“浙交独立建制后,演奏员编制将达到90人,从双管制增强为三管制。目前60位乐手已经到位,下面我们将面向国内外的人才招聘即将展开。”而乐团的待遇也有所改善。
面对杭爱,浙交最厉害、最关键的一环,还是请来了世界级指挥家汤沐海担任艺术总监。这位大师卡拉扬的弟子,曾指挥过世界排名第一的柏林爱乐,这 是第一次为省级乐团当“总监”。他很明确地告诉记者,未来浙交要“两条腿走路”——一是对于艺术极至的追求,二是面向公众的音乐普及,哪条都不能懈怠。
“我的确不可能一直呆在这里,我还对很多国外国内的乐团要负责。”汤沐海说,“但我可以帮助浙交,甚至是‘逼’着他们完成一些大事。比如说,每年一定要上演一部歌剧,一部芭蕾舞剧。缺歌唱家,我帮他们去请,缺合唱团、芭蕾舞团,我也帮他们请。”
此外,对于浙江老百姓来说,更多的实惠是定期的普及音乐会。在浙交目前已经确定的音乐季中,记者看到了12场定期音乐会和14场“高雅艺术进校 园”的演出。“很多定期音乐会放在浙江音乐厅这样不大但是正宗听音乐的场所,很普遍都是低价门票,甚至还有一些全免费的纯公益演出。”
浙交人排练
前所未有的密集和严格
“我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没像现在这样强烈过。”
浙交在崇一堂的音乐会结束后,一边整理着乐器,浙交中提琴声部演奏员陈耿一边对记者说着,“以前我们乐团在排练的时候,基本上和茶馆没有什么两 样,大家一边练一边聊天,讲话从头讲到尾,还有随时接手机来电的、随意进出的,曾经有一位美国指挥在给我们排练结束后问我,‘你们是不是一个专业的交响乐 团?’当时真的是挺尴尬的。”
不过,挂牌独立前后,浙交的排练场完全换了一副景象:“所有人的手机都必须要关机,任何人不得随便走动,不准随意聊天、不准说与工作无关的话。这与我们新设的代理队长许兰的敢说敢管是分不开的。”
严格管理只是“要我努力”,而乐手们开始进入了“我要努力”的内心境界。“23日晚上的庆祝成立专场音乐会,一共1600张门票,团员自发动用 社会关系推销了70%的门票。以前那些票子都是送的,而这些20元一张全部卖出去的,虽然价格不贵,但毕竟要人家花钱的,这是为了培养大众花钱买票的习 惯。要是以前,大家可没有这样的积极性。”
了解浙交的人都知道,乐手们每个人都有很多学生。浙交的老前辈、大管首席兼木管声部长黄海说:“近一个月的排练非常密集,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 本来很多给学生上课的时间都用在排练上了,大家在经济上都多少有一些损失,有时三班制的排练甚至连饭都吃不上,但是我没有听到有一个人有怨言。饿着肚子排 练也不算什么。”
本报记者 屠晨昕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