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9-12-07 08:41 中国文化报
农民合唱队员进入会场
前言
11月17日至19日,来自全国14个省、市、自治区的20多个团队的1300 多名农民合唱队员汇聚广东省中山市,参加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广东省文化厅、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中山市文广新局、中国合唱协会承办的首届全国农民合唱大会。
此次农民合唱大会呈现多个亮点:首先,参赛队伍踊跃。共有来自广东、广西、云南、贵州、江苏、重庆、黑龙江、江西、陕西、内蒙古、湖南等14个省、市、自 治区的20多支县级以下农民合唱队约1300人参与。其次,演唱形式多样,原创歌曲、原生态合唱展示农民合唱特点。大会演唱歌曲的内容包括歌颂新农村、新 农民、新道德、新风尚等,演唱形式除以往的混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合唱外,还增加了小合唱、表演唱等,其中一些少数民族地区的无伴奏多声部、原生态合唱 是大赛的亮点,一些全国高水平的少数民族合唱队也积极参加了本次活动。第三,活动免费向当地农民开放,主办方组织、引导各乡镇农民前来观摩。
活动期间,文化部社文司还召开了全国群众歌咏暨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研讨会,对以群众歌咏为代表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进行梳理和研讨。会议对中山市以合唱活动品 牌打造为代表的特色群众文化活动表示了充分的肯定。会议认为,群众歌咏深受各地群众的欢迎,通过总结、交流各地开展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经验,研究、探讨其 特点,对于打造群众文化活动品牌,推动特色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和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需求,具有重要意义。来自各地的代表就如何开展特色群众 文化活动作了经验介绍。
近年来,中山市加大文化资源由城市向农村倾斜的力度,推进以农民歌咏为龙头的农村特色文化建设。据中山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介绍,全市目前已组建农村合唱 团341个,基本形成每年一届全国合唱活动,两年一届中山合唱节,节假日农村有歌咏比赛,村里有歌咏队,广场有“大家唱”的农村特色文化网络。此外,该市 还成功打造了社区文化艺术节、慈善万人行等群众文化活动品牌。
农民合唱繁荣农村文化
田玉斌(中国合唱协会理事长)
此次农民合唱大会的独特性在于首创,各地的农村合唱团积极性都很高,纷纷踊跃报名,最终确定下来是 24 个,是全国农民合唱的一次大集合。
中山的合唱事业开展得非常快,城里各个机关成立了许多合唱团,农村的合唱团也迅猛发展,推动了农村文化建设。中国合唱协会中山基地从成立到明年整整4年 了,为全国合唱事业做了不小的贡献,不仅仅在中山本地发展,也带动了整个广东和珠江三角洲的合唱事业,在广东省是首屈一指的。尤其是举办了几次国家级的合 唱比赛,如首届合唱指挥大赛,首届民歌合唱大会,首届农民合唱大会等,逐渐赢得了“合唱之城”的美誉。
合唱是最具群众性的文化活动
郑集思(中山市文广新局局长)
当农村基本文化设施较为完善之后,如何发挥这些设施的作用,丰富群众文化生活,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们选择以农民歌咏为突破口,一是因为中山农村歌咏活动 有历史传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广东沿海一带历史久远的咸水歌,以中山的坦洲镇最为著名,歌唱传统至今不绝,目前中山各镇区共拥有歌咏队伍300多支, 人数达2万多人;二是因为合唱是最具群众性的文化活动,最能够把群众团结起来,在歌唱中凝聚力量,树立向上的风气。
中山合唱事业迅猛发展
智颖文(中国合唱协会秘书长)
农民合唱大会能够更好地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文化建设。之所以选择合唱这种形式,主要是因为合唱这种艺术形式比较好开展,比较受群众欢迎。现在新农村建设 各方面都开展得不错,除了经济基础等建设,文化建设也要跟上。乡镇和农村的合唱团也开始有这个需求,想给自己的文化搭建一个展示的平台。
农民合唱大会不像城里的合唱大会那么郑重其事,但也搞得相当有水平。此次大会以贵州、广西、江浙等地区的合唱团为主,加上中山本地合唱团参与,基本上涵盖 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中山成为中国合唱协会的基地之后,举办了大量的活动。通过举办这些活动,中山合唱事业得到了迅猛发展,队员水平得到锻炼,参加国家级和 省市级的比赛也更加得心应手。比如在刚刚结束的“百歌颂中华”比赛中中山合唱团就取得了优异成绩。这些成绩的提升和活动的举办是分不开的。
#p#副标题#e#
合唱之城的抱负
在中山,合唱不仅仅是一种艺术形式,更是一种影响各个乡镇、农村的活动方式,一个成熟的文化活动品牌,一种文化精神的代表。
与国内其他城市举办的合唱活动不同的是,中山的合唱始终关注基层群众,始终把合唱活动与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紧密相连。无论是前几年举办的新农村合唱大赛、民 歌合唱汇演,还是本届全国农民合唱大会,乡镇、农村的合唱始终是中山合唱的主体。这也充分反映了中山对文化民生的重视和关注。
近年来,中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战略部署,明确提出全市规划投资100亿元以上加快推进孙中山文化、历史文化、产业文化、民俗文化、公共文 化、博爱文化、“三名”文化、生态文化八大文化工程建设。正是基于这样的背景,合唱作为一种最具群众性、大众化的艺术活动方式,在中山得到广泛推广。为了 不断提高合唱艺术水平,经过多次协商和争取,2006 年,中国合唱协会在中山建立了首个中国合唱基地,此后,全国合唱指挥大赛、全国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赛、首届中国民歌合唱汇演及全国合唱培训班等全国性大 型合唱活动在中山成功举办,中山合唱已经走向了全国,成为我国群众文化活动的一个品牌。
自2000年举办第五届全国合唱大赛开先河之后,每年的中山合唱节都成为全市关注的一个盛会,中山的合唱活动日益普及。除了镇区有自己的合唱团之外,五桂 山、横栏等一些镇区还自设村级合唱团,学校、机关里也纷纷组建了合唱团。今天,在常住人口不到150万的中山,保持经常性活动的合唱队已达到100多支, 成员数以万计,合唱已经成为百姓生活的一个组成部分。
合唱之城的民本抱负自有来处。中山是伟大革命先驱孙中山先生的故乡,以“博爱”“天下为公”等民本思想为代表的孙中山文化,也浸入了中山文化的血脉之中。 对公民权益的关注、对他人危难的扶助、对大众需求的重视……都成为中山城市建设的理念,也成为中山文化建设的重点。2008年,中山实现了广东省特级乡镇 文化站全覆盖,充分体现了他们对文化民生的重视和建设力度。此后,中山被确定为珠三角统筹城乡发展综合改革试点城市,其基层文化建设的投入将进一步加强。
正是因为拥有这样伟大的抱负,正是这样始终不渝地坚持紧贴大地,中山合唱才能在不断汲取营养中日渐壮大,中山的歌声也越来越嘹亮!
田野的风 清香的花 - 中山农村歌咏活动调查
近年来,广东省中山市以占全省1%的土地面积,不到2%的户籍人口,创造了多年排全省第五位的经济总量。文化事业如何适应这种形势,如何让群众在享受物质 成果的同时,充分享受文化权益,成为一个重要任务。中山市文化部门及时调整工作思路,于2006年提出“实现六个转变”,针对农村文化的薄弱环节,狠抓农 村文化站建设,使全市24个文化站全部进入省特级,成为全省唯一一个全部文化站达特级的地级市。全市279个行政村、社区建成农村文化室和农家书屋,基本 实现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全覆盖。在解决阵地与设施问题之后,中山市以开展农村歌咏活动为抓手,全面推进以农民歌咏为龙头的农村特色文化建设。目前,全市组建 农村合唱团(歌咏队)341个,已基本形成每年一届全国合唱比赛,两年一届中山合唱节,节假日农村有歌咏比赛,村里有歌咏队,广场有“大家唱”的农村特色 文化网络。
中山农村歌咏活动的起因
“六个转变”创新公共文化服务意识。中山过去是个农业大县,升格为地级市后,大部分的群众仍旧工作生活在农村。由于历史原因,农村的文化设施和文化活动远 远落后于城市。2006年,中山市文化部门提出“实现六个转变”,从侧重城市向城乡联动转变,从注重硬件建设向“软硬兼施”转变等,创新了公共文化服务意 识,并明确提出“两步走”的实施方案,即用两年时间,全部文化站入特级,再用两年时间,全市行政村和社区全面建成文化室和农家书屋。与此同时,狠抓农村文 化活动的开展,实行均等化的文化服务,让农民群众充分享受文化权益。
特级文化站成为农村文化活动保障平台。要开展农村文化活动,必须解决活动阵地和设施的问题。在中山市委、市政府的重视下,从2006年起,全市共投入千万 元,使全部文化站达省特级标准,共有馆舍面积超10万平方米,中心文化广场255个;全市279个行政村、社区全部建成村、社区文化室,并配备了必要的演 出灯光音响器材。全面覆盖的文化设施与阵地,使农村文化队伍排练有排练场,演出有剧场,活动有广场。各镇区每年还专门拨出10万元以上的经费,保障了农村 文化活动的顺利开展。
以农民歌咏为农村文化活动的突破口。特级文化站和农村文化室等农村公共文化设施实行全覆盖以后,如何利用这些设施开展活动便摆在文化干部的面前。全市有各 种类型的群众文艺队伍1000多支,加上分散开展活动的群众,每晚有近10万人活跃在文化广场,他们当中有唱歌跳舞的,舞狮舞龙的,体育健身的等等。如何 在这五花八门自发性的群众文体队伍中,发挥政府文化部门的引导示范作用,做到既有分散又有集中,既有百花齐放又独领风骚?经过大量的调研,中山文化部门选 择了以农民歌咏为突破口。其一,中山农村歌咏活动有历史传统,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全市各镇区共拥有歌咏队伍300多支,人数达2万多人;其二,歌咏活动较 之一般的文体活动,具有更深刻的思想教育内涵,群众在享受歌咏快乐的同时,可接受更多爱国主义、时代新风等思想教育;其三,歌咏活动是凝聚人气最多、群众 参与度最广的文化活动。通常一个乡镇歌咏比赛就有近千人,全市可超过3万人,平时在广场自由练歌的群众更是不计其数。
抓好农民歌咏活动的主要做法
将以农民歌咏为龙头的农村特色文化活动纳入政府文化发展规划。中山市委、市政府2008年提出建设文化名城的重大战略部署,全社会投入100亿元打造八大 文化工程。在文化品牌战略方面,要求每年要承办一次国家级大型文化活动,市级及乡镇的文化活动要实行常规化、品牌化。在实施细则中,根据市委、市政府的要 求,中山市文化部门具体提出了一年一次全国合唱活动,两年一届中山合唱节,重大节日镇区开展歌咏比赛,全年开展广场歌曲大家唱的具体方案,并在政策和经费 上为开展歌咏活动做出了有效的保障。
将农村特色文化活动纳入镇区领导班子考核指标。为促进镇区发展,市委、市政府对镇区各项工作都有一个工作实绩考核的细化指标,在各市的综合考核中安排了 57分文化工作考核指标,如各项指标完成得好,镇区领导年终奖金就多,反之则少。如开展特色文化活动场次占2分,在市级以上获奖2次以上占2分。考核指标 由于与经济收入挂钩,无论是镇区领导还是文化站站长,都不敢掉以轻心,“分分计较”。此项制度的实施,为农村文化活动的开展提供了有力的组织保证。
以合唱基地为平台,促进农民歌咏队伍建设。中山市与中国合唱协会联手,2006年建立了全国第一个中国合唱基地。基地每年举办一次全国合唱比赛,促进了全 国合唱事业发展。同时,中山借助基地的力量,努力促进农民歌咏队伍的建设。一是利用专家到基地培训学员的机会,派出农村骨干前往学习,同时聘请专家直接指 挥、培训农民歌咏队,使农民歌咏队的专业水平得到极大的提高;二是每年选拔农民队伍参加国家和省的合唱比赛,提供学习提高的平台,不少队伍在比赛中拿到奖 项,在争取领导重视和调动群众积极性方面发挥很大作用;三是长年坚持开展广泛的群众歌咏活动,使农民歌咏队充满生命力。群众业余团队的生命力在于活动,没 有活动就没有演出,团队很容易涣散。全市每年组织3000多场广场文化活动,大大满足了农民歌咏队的需求,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
#p#副标题#e#
农民歌咏活动促进了和谐发展
中山市通过多年开展农民歌咏活动,大大活跃了农村文化生活,同时,也有力地推动了农村社会的和谐发展。
开展农民歌咏活动已成为一种文化自觉。近年来,农民歌咏活动在中山市农村镇区全面铺开,一派和谐景象。同时,歌咏活动又具有增强凝聚力、满足群众文化需求 等特点,使农村领导从开始的被动接受到形成文化自觉。每当市里搞合唱节,不用动员,各镇区都主动参加;各镇区甚至行政村,也经常利用重大节日,自行组织歌 咏活动,镇村领导带头上台,本地村民、外来工、村办厂企员工,争相参加歌咏队;文化广场上,领导和群众一起,主动开展歌咏活动,成为农村文化广场的一道特 色风景线。
农民歌咏活动促进了农村社会和谐。农村与农民,由于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特殊,容易产生人际摩擦,村落矛盾,甚至发生上访事件。据反映,通过开展农民歌咏活 动,一定程度上化解了一些群众矛盾,增进了和谐。如某村的歌咏队长,由于过去对某些农村政策不理解,变成上访专业户,几经折腾以失败告终,继而灰心丧气, 连工也不开,后来村里利用她的文艺爱好,动员她组织歌咏队,这样一来,她做这个工作上了瘾,村歌咏队搞得红红火火。有两个村由于划龙舟产生矛盾,村民不相 往来。近年镇上经常组织歌咏活动,两个村的村民经常在一起交流、比赛,渐渐增加理解,矛盾得到缓和。
加强引导示范,让农民歌咏活动扎根文化广场。随着农民歌咏活动的广泛开展,喜爱唱歌的群众越来越多,一个村组织一个歌咏队已不能满足群众的需求。为此,中 山市文化部门计划明年在全市农村文化广场广泛开展广场歌曲大家唱活动,人不分老少,歌不分新旧,少几分艺术的竞技,多一些歌唱的快乐,让农村文化广场充满 歌声,增加活力,适当的时候,还将举行数千人参加的全市农村广场歌咏大会,让农民歌咏扎根文化广场,在更广阔的空间发挥其积极作用。
中山合唱年度大事记
◆2005年
7月11日至15日,第二届中山合唱节在中山市隆重举行,57 个合唱团共4000多人参加比赛。经过连续4晚的紧张角逐,24 个镇区合唱团和33个市属单位合唱团分获镇区组和市属单位组的多个奖项。
◆2006年
4月8日至14日,全国30 多个城市118 名青年指挥、音乐教师参加的首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在中山召开。全国合唱艺术研讨会和合唱指挥培训班同时举行。
4月13日,中国合唱协会合唱基地挂牌揭幕仪式在中山市群众艺术馆举行,标志着中国合唱协会第一个合唱基地正式成立。
4月10日至15日,“中山杯”首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初赛于市群艺馆大楼隆重举行。15日晚,“中山杯”首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的颁奖晚会在市文化艺术中心大剧场举行。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被授予首届全国合唱指挥大赛特别贡献奖。
◆2007年
6月22日至7月1日,中山市第三届合唱节举行,全市城乡 59 个合唱团共3000多人参赛,共举行了9场比赛和农村文化广场展演。
10月11日至15日,由文化部社会文化司、广东省文化厅、中国合唱协会、中山市人民政府联合主办的全国首届社会主义新农村合唱大会在中山市举行,全国共13个省、区、市的25个县、镇、村的农民合唱团共1400多人参赛,共举行了5个专场和农村文化广场展演。
◆2008年
4月9日至10日,全国80 多名合唱艺术名家聚首中山市,召开中国合唱协会第六届全国代表大会,举办指挥培训班研讨合唱艺术。会上,市文广新局局长郑集思向代表们汇报了合唱基地的建 设情况,得到中国合唱协会和全体与会代表的高度评价。会议期间,严良堃、杨鸿年、萧白3位中国顶级合唱艺术大师亲临现场讲课示范。
4月11日,全国合唱工作经验交流会在市群众艺术馆召开。福建、湖北、深圳和中国中山合唱基地等单位先后介绍了在合唱培训、组织等方面的经验。
11月12日至15日,首届中国民歌合唱汇演在市文化艺术中心举行,来自全国17个省、市的46支民歌合唱队伍共2000多名队员齐聚中山。
◆2009年
9月6日至13日,广东省第九届“百歌颂中华”歌咏活动总决赛在广州举行,在此次总决赛中,中山市合唱团摘取了1金1银。
9月23日至28日,中山市第四届合唱节举行,吸引了全市52支合唱队伍共3000多人参加,参赛人数和规模均创历届之最。
11月16日,首届全国农民合唱大会在中山盛大开幕。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