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黎锦晖 Li Jinhui 作曲家 |
2009-12-24 08:18 光明日报
黎锦晖(1891-1967),字均荃,出身于湖南湘潭望族。他家八兄弟,三姐妹,个个了得。大哥黎锦熙,昔日的国语运动领袖,著名的语言学专家;三弟黎锦耀,地质矿冶学家;四弟黎锦纾,教育家;五弟黎锦炯,土木工程学家;六弟黎锦明,左翼作家;七弟黎锦光,音乐家;八弟黎锦扬,美籍华人作家。黎锦晖在家行二,但要论大众知名度和媒体曝光度,他在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怕还要胜出乃兄一筹。他 是近代中国第一首流行歌曲的创作者,创作的数百首流行歌曲,唱遍大江南北,他也被人们称为“中国流行音乐之父”;他是中国第一个歌舞团的创立人,率领的歌 舞团在全国各地及南洋巡演,获得空前成功;他是培养歌舞明星的巨匠,他的学生王人美、黎莉莉、薛玲仙、胡茄早在那时就有了“四大天王”的称号,中华人民共 和国国歌的作曲者聂耳,也是他亲手召来的学生。
黎锦晖走进中华书局做编辑,是在新文化运动大事革新,出版物结构转型初现端倪的大背景下。1919年,当初级小学教科书是否改国文为国语还 在讨论的当头,未雨绸缪的中华书局总经理陆费逵北上北京,访问时任“国语统一筹备会”常任干事的黎锦熙,既是友情联络,亦是出版探路,可能还有组稿意图。 黎锦熙举贤不避亲,向这位教科书大出版商推荐了乃弟在北京业余编写的语体文课本。陆费逵欣然接受了书稿,经过修改,第二年春季开学前中华书局正式予以出 版,名为《新教材教科书国语读本》,并获教育部审定通过。这套教材,配合了教育部通令改国文为国语的教育改革大潮,可谓与时俱进,销路亦相当不俗。因教科 书出版的关系,陆费逵深感黎锦晖人才难得,又“重视事业,轻视名利”,于是,1920年冬,陆费逵专程北京,力邀黎锦晖加入中华书局。
1921年5月,中华书局在其编辑所下,添设了一个新的部门——国语部(后改称为国语文学部),新来的黎锦晖从教科书部编辑,转为新部门的部长。
黎锦晖果然好身手,左手编书写作,右手组织宣传,依托中华书局为平台,以国语推广为理想,干得不亦乐乎。1921年3月,由教育部“国 语读音统一会”主办、中华书局出钱出力出人具体承办的“国语专修学校”,正式对外招生。黎锦晖被委任为教务主任,兼任教员,1922年1月,教育部派来的 第一任校长江范五因事调离,黎锦晖继任为校长。他为“语专”设立了附属小学,中华书局新编的那些小学课本和新教学法,因之便有了直接而又现成的教学实验 田。
黎锦晖在推行国语过程中,发现“国语”词汇的音节轻重和四声升降,可以用乐律表现,这让他产生利用歌曲协助教“国语”的念头。他利 用早年积累起来的民族民间音乐素养,尝试创作载歌载舞、且说且唱的歌舞表演曲和儿童歌舞剧。“小孩子乖乖,把门开开,快点开开,我要进来”,这首家喻户 晓、妇孺皆知的《老虎叫门》,就是黎锦晖在“学国语最好从唱歌入手”的指导思想下创作出来的处女作。随后的七八年时间里,黎锦晖为孩子们创作了《麻雀与小 孩》、《葡萄仙子》、《月明之夜》、《三蝴蝶》等十二部儿童歌舞剧,以及《可怜的秋香》、《好朋友来了》、《寒衣曲》、《努力》、《吹泡泡》、《蝴蝶姑 娘》等二十四首儿童歌舞表演曲。这样的音乐歌舞剧本,这样的文学体裁形式,在中国历史上亘古未有。他在“语专”附小组织了歌舞部,以“爱美”和“明月音乐 会”等名义四处公演,大受欢迎,很快使儿童歌舞剧和表演曲在国内和海外华侨小学中广泛地推广开来,这不仅有力地宣传了国语,丰富了小学音乐教育的内涵,体 现了小学素质教育的真义,也让黎锦晖的名字不胫而走,成为报刊上频频报道的名人。
1926年,在中华书局工作了五年多的黎锦晖向局方提出离职辞呈,打算走音乐的专业化道路。这过去的五年,黎锦晖相继为中华书局编 写了两套小学教科书:《新教育教科书国语读本》和《新小学教科书国语读本》,在这些国语教材中,黎锦晖有机地融入了谜语、童话、故事、笑话等国语文学新元 素,销路是那样的好。陆费逵曾说,中华书局从“民六危机”中转向“经济好转”,“此书大有功劳”。而他主持的国语文学部,一边引进介绍新人,一边大量出书 出刊。1923年,这十八人的编辑部居然发起“一日一书运动”,一年内出书三百六十一种,陆费逵大为赞赏。他1922年发起创刊并任主编的《小朋友》周 刊,《小弟弟》、《小妹妹》旬刊,则是我国新文化运动中“儿童本位”教育理论影响下,诞生的第一批国语文学儿童刊物。特别是《小朋友》周刊,在儿童文学史 上的影响之大,长期以来,一直与郑振铎1922年1月在商务印书馆创刊的《儿童文学》同被看作里程碑式的刊物。在当时儿童文学作家缺乏,稿源无多的情况 下,他这个主编就用多个笔名亲自创作,他的十二部儿童歌舞剧,最初也都是通过《小朋友》周刊陆续发表出来,而产生社会影响的。
1926年8月,黎锦晖离开,陆费逵不便强留,改聘黎锦晖为局外编辑,还在饭店租长期房间,让黎锦晖安心工作。另外,黎锦晖昔日在 中华书局业余写的那些歌舞剧和表演曲,以前局方不曾付费,现在则改用书局最优的15%版税支付。由于这些作品十分畅销,黎锦晖靠较为丰厚的版税收入,使他 后来音乐事业的最初启动有了一定的经济基础。黎锦晖辞职后,商务印书馆的三大元老张元济、高梦旦、高凤池,都曾登门拜访他,想聘请他去商务工作。黎锦晖没 有应允,除了想开拓新的事业外,他还是顾旧。他在中华书局五年多的日子,总的来看,还是欣慰可以用文字,尤其是用音乐,推广宣传国语教育,这些对他后来音 乐事业的发展,起到了不可或缺的基础和过渡的作用。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