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08-07 16:16 《人物》杂志
文/舒晋瑜
人活在世上,应该给社会留下点什么。这是采访刘正辉时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在挂满京胡的十几平方米的正辉京胡工作室内,刘正辉身穿绛红色长袖T恤,系着一条深绛色围裙,耳后夹着一支笔。他不修边幅的着装更像是一个工匠,然而实际上,从他手里制作出的京胡,不但成为国家领导人出访的国礼,也成为旅日华人、京胡演奏家吴汝俊,京胡青年演奏家王彩云,二胡演奏家宋飞等人的“掌中宝”。
2007年9月,在第九届北京科技交流月期间,竟然举行了一场有关京胡的学术报告会。艺术搭上科技,皆因为“ 仿生皮”代替蟒蛇皮蒙上了京胡,而“仿生皮”京胡的研制者正是刘正辉。据估计,如果能将此科研成果成功推广,每年将有 10余万条蟒蛇会因此免于被捕杀的厄运。
刘正辉拉京胡,能拉出名堂,成为专业剧团著名演员的琴师和中国戏曲学院教师乐队琴师;制作京胡,也做得不同凡响,成为中国民族器乐学会京胡专业委员会和北京乐器学会副会长,是社会公认的京胡制作专家。他是如何从一位琴师转行为幕后的制琴师的?又是什么动力让他苦苦研究了十年“仿生皮”?
“不安分”的京胡演奏家
刘正辉从12岁开始学习京胡,先后拜著名琴师万瑞兴、黄金陆和袁庆芬为师,高中毕业后考入北京风雷京剧团担任京胡伴奏。20世纪80年代初期,他为著名铜锤花脸杨燕毅操琴,先后在京、津、沪、哈尔滨、济南等地演出了《包龙图》、《铡判官》、《锁五龙》、《断密涧》、《龙凤阁》、《尉迟恭》等裘派名戏,由于他出色的伴奏深受观众喜爱,在一批青年专业琴师中脱颖而出。
1987年,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恢复,招收教师乐队演奏员,有人便介绍刘正辉去应考。几经筛选,刘正辉接到了录用通知。他调到中国戏曲学院的第一次演出,是在北京人民剧场举行的中国戏曲学院实验京剧团恢复成立大会上,为著名言派传人刘勉宗操琴演唱《卧龙吊孝》。台上演员掩面而泣地唱道“一见灵位泪涟涟……”琴声随着演员的感情起伏振、颤、停、顿,琴声和唱腔巧妙地糅合在一起,把诸葛亮哭周瑜那悲痛难抑的心情和泣不成声的表情生动细腻地表现出来,感人至深,催人泪下,台下立即爆发出雷鸣般的掌声。光是一个唱段,刘正辉的胡琴就得到了三次喝彩和掌声,这在当时的京剧演出中是十分罕见的。演出结束,演员几经谢幕,观众仍高呼:“胡琴儿!胡琴儿!……”就是不肯离去。这时团长丁振春急得四处寻找琴师刘正辉,把他拉上舞台谢完幕,观众才尽兴而去。
熟悉刘正辉的人都说他是一位很有才华的人,做事不但投入,更爱动脑子琢磨,有股子“钻劲儿”。传统练琴,为了增加弓力,习惯在琴弓上绑火龙筷子。这样力量是增加了,却影响了琴弓的弹性。刘正辉根据多年舞台实践经验和力学原理,总结出京胡的运弓特点正好符合“两点一线”的杠杆原理。他说:“练招不练功,到头一场空。拉京胡是要用巧力的,满负荷用功。”他吸收和总结了前辈们操琴练功的经验,加上自己独到的见解,创立了《京胡基本功辅助功法——铁棍功练习法》,并制成教学音带出版发行。#p#副标题#e# 像这样的创意,在刘正辉的操琴生涯中不胜枚举。1988年,刘正辉把电声乐器融入传统京剧曲牌之中,成功地录制了自己创作的京剧独奏曲——《京胡曲牌轻音乐》。这一开先河的创举在京剧界引起不小的轰动。众所周知,随着京剧的形成和发展,京剧乐队也经历了“九根弦”(京胡、月琴、小三弦),“四大件”(增加了京二胡),现代戏中又增加了西洋管弦乐队。而把电声乐器融入传统京剧曲牌之中,刘正辉是第一人。这盘磁带第一次发行就创下了3.5万盒的纪录。
1996年,北京开明文教音像出版社出版了刘正辉京胡演奏的《京剧卡拉OK曲库》大全。2003年,他找到中国南海音像公司,提出录制一盘戏曲第二舞台的想法。但是谁也不会想到,他把第二舞台搬到了饭堂。很多人认为他的做法可笑,但此专辑音带一问世,就因混响层次宽,还原剧场舞台效果好,得到了广大戏迷和戏曲界人士的好评。
迷上研制仿生皮
说到刘正辉转到“幕后”制琴,不能不提到第二代制琴大师许学慈。1984年,刘正辉与许学慈之女许京梅结婚。爱钻研的刘正辉一有空就扎到岳父的制琴房,看老人家做琴。许老对爱婿言传身教,使刘正辉学到了传统制琴技艺的精华。为了改进制琴的方法,刘正辉阅读了大量的书籍,特别是力学、声学的书籍,参观了有关乐器的展览,借鉴西方乐器和我国古代乐器的优点,研究、总结出做琴的规律和要点。
胡琴筒蒙的蛇皮绷紧了、力大了会“跳井(崩裂)”,用久了、受潮了,会“塌调(皮面松弛)”。反复“跳井”是京胡演奏者常碰到的事,经常需要重新蒙皮,循环往复,蛇皮就这样被大量地消耗掉了。刘正辉开始琢磨,如果能用一种理想的材料代替蛇皮就好了。这一想法在一次看来很“失败”的演出后真正得以实施。
“有一次去外地演出,正叫劲的时候,锣鼓也起来了,哒哒哒,胡琴刚要进去,我一玩命,蛇皮裂开了。怎么办?我这会儿赶紧又拿了一个备用的胡琴。先把备用的胡琴定上弦马上再拉。观众说怎么回事,乱七八糟的。那一宿,我真没睡好觉。”刘正辉说,从那时开始,他“真枪实干”起来。
从此,刘正辉就像着了魔似的,看什么都想蒙上去试试。他逐一试验了一些用于制作其他乐器的动物皮,蛙皮和羊皮首当其冲被他蒙在了京胡上。可是,因为这些皮比较厚,其分子相对比较疏松,发音很闷,音色与蛇皮相差甚远,刘正辉为此感到苦恼不已。
他行也琢磨,坐也琢磨。一天,经过水产市场时,水族箱里的黑鱼给了他灵感,鱼皮行不行呢?这回刘正辉成了水产市场的常客,凡是看上去差不多的鱼都逐一买回去进行试验。他每回都要亲自去买鱼、剁鱼,撕开它的皮,看它厚度如何,拽一拽拉力怎样。各种鱼皮都试过了,蒙在京胡上所发出的声音却无法令刘正辉满意。
刘正辉说,每次自己陷入困境之时,就会拿出不同材质的胡琴拉上一段,希望能从中获得灵感。
他突然悟到,自己一直在把皮质材料拿来试验,其他皮质材料和蛇皮一样,同属于动物纤维,时间久了也会出现开裂、发霉的现象,自己应该改变思路到其他领域去继续寻找。
于是,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鼓皮、灯光纸、牛皮纸、绢等等,又都成了刘正辉的试验品。有一天,他在经过一家五金材料商店时发现,膜一类的材料与蛇皮的震动效果极为相似,而且不同厚度的膜,它们的音色也各有千秋,刘正辉便猜想,在众多的膜材料中,会不会存在着最接近蛇皮效果的呢?他立即把各种型号的膜买下一些,回去一一试验,两个月内,他做了 10把琴进行对比,没想到每一把琴都非常出音。
让诸多琴师苦恼不已且无可奈何,更使众多京胡制作者束手无策,困扰了他们200多年的“老大难”问题,终于破解。“仿生皮”京胡的研究成果得到了中国戏曲学院党委书记王民忠的认可,他希望成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乐器改革研究室,并让刘正辉担任负责人,继续完成京胡、京二胡、三弦的“仿生皮”研究,还拟成立中国戏曲学院京剧环保乐队。
“他不是一般的商人”
和老一辈制琴师依据传统经验制琴不同,刘正辉把材料学、力学、声学等多学科知识熔于一炉,对京胡制作的筒担角度、筒眼斜坡度大小、选用毛竹的部位、烤筒子及担子火候等方面,均进行了大胆的改革与创新,形成了自己独特的制作风格。
值得一提的是,刘正辉在用传统方法烘烤琴杆、琴筒的基础上自制了恒温烤箱,从而使琴杆、琴筒中的水分有效均匀地挥发,为组装成一把音色优美的胡琴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经他手制作的胡琴音域宽阔,音色清脆圆润,造型和工艺都十分考究,不仅独具古典美,并且充满了时代气息,立即受到专业团体及著名琴师的欢迎。著名奚派老生、国家一级演员张建国的琴师刘铁山先生说:“经正辉蒙皮、调试过的琴,不需磨合拿过来就能用,琴声通,共鸣好,我已经用他6把琴了……”还有不少专业琴师评价说:刘正辉是专业琴师,通晓五音六律,在制作胡琴时自然深晓发音之道。也许正是这方面得天独厚的条件,使他把对京胡音乐的理解潜移默化地融会贯通到制琴技艺之中,如虎添翼。1997年文化部特聘他为乐器改革专家组成员,作为评委他曾多次参加全国乐器改革的论证工作,他是当年文化部科技司举办的科技项目论证会上最年轻的一位专家。文化部副部长高占祥题词称赞刘正辉:“巧手制来夺魂器,诚心再创世间琴”;著名书法家欧阳中石、张瑞龄、著名漫画家李滨声和著名艺术家王铁成等也为他或题字或作画,以示钦佩和友情。
在采访时,记者巧遇向刘正辉求教的两名学生,他们说,刘老师虽然在制琴,但他不是一般的商人,他首先想的是为发扬传统文化尽自己的努力。研制“仿生皮”,更是为千万条面临惨遭屠杀的蟒蛇下了一张“赦免”书。而且,刘老师从来不保守,他教学生,是恨不得把自己的所有武艺都传给学生。他对自己制琴的技术从不保密,不但对学生有求必应,还曾应读者的要求在《中国京剧》杂志上,毫无保留地详细介绍“怎样蒙京胡皮”的专业技术。
京胡的制作,不是简单的组装。在刘正辉看来,这恰似一门艺术,因此,他从来拒绝用喷漆的方式提高工作效率。他的琴所上的漆,相当于小提琴。他说:“我对它有感情,对着它不嫌烦,做怎么细都不过分。”他还会根据材料的自然特点制作出各式各样的胡琴。因为有很多老竹经过多年的自然的洗礼,长出了独特的形状,刘正辉就根据这些不同的特征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分别做成了“十二生肖”京胡、“脸谱”京胡、“书法”京胡、原生态京胡和肖像京胡等系列京胡。
历经十年寒暑,千百次的试验,“仿生皮”京胡目前已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和教育部科技成果的认证,以及联合国/国际生态安全科学院的认证。然而,刘正辉的心事并未了结。他说:“仿生的题目我还要做下去。目前我只是以作坊式的方法做 ‘仿生皮’,我多么希望有识之士和工业企业,用现代工业手段配合做出有立体感凸凹鳞纹效果的新材料啊!”但愿随着新材料替代蛇皮的创新理念逐步推广,“仿生皮”京胡和国粹京剧愈来愈散发出时代魅力。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