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肖斯塔科维奇 Dmitri Shostakovich 苏联最重要的作曲家 |
2011-08-22 17:28 新民晚报 周炳揆
最近在夏季音乐节有机会聆听英国皇家爱乐演奏的肖斯塔科维奇《第十交响曲》。有人评论这部交响乐艰深难解, 这是事实。当年“肖十”曾在音乐界引起广泛争论。该曲写于1953年,那年正值斯大林逝世。所以,音乐界倾向于肖氏以这部作品来庆祝斯大林死亡的观点,表达自己久被抑制的憎恨心情。而作曲家本人却说,这部作品表现的是“现代人强烈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肖氏音乐的复杂性,并不限于“肖十”。1937年,他的《第五交响曲》受到音乐界一致好评——当时他的一部歌剧正遭受官方猛烈批判——使他免于流放西伯利亚之灾。而肖氏向公众承诺他的下一部交响乐题材是列宁。
结果相反,他的《第六交响曲》却是一部郁郁沉思、弥漫着凄凉情调的作品。“肖六”完成于1939年,查一下历史就可以知道,1939年8月,在德国纳粹占领波兰、发动“二战”前夕,苏联和德国签订了互不侵犯条约。苏联对国内文艺界的管制趋于放宽。可以假设,“肖六”是肖氏在相对宽松的政治环境下按照自己的心愿创造的最发自肺腑的音乐。
不过,肖氏也没有“践约”。14年以后的1961年,他终于完成了以列宁为题材的作品——《第十二交响曲“1917年”》。该曲的四个乐章分别被冠于“革命的彼得格勒”、“拉兹列夫”(列宁流亡国外的住地)、“阿芙洛尔”和“人类的黎明”等标题。读过中学历史的人对这四个标题及其所代表的事件都是十分熟悉的。听“肖十二”,好比是在欣赏一首无比雄伟的历史叙事诗。
肖氏于1958年被授于列宁奖金,1960年加入苏联共产党,1961年完成了歌颂列宁和十月革命的“肖十二”,又一次奠定了他在苏联音乐界“无冕之王”的地位。紧接着他又于1962年创作了巨作《第十三交响曲“巴比亚尔”》,再次向世界证明他是一位有良心和社会责任感的音乐家。“巴比亚尔”是乌克兰首都基辅附近的一个沟壑,“二战”期间,纳粹占领军在那里杀戮了约15万人,其中主要是犹太人,包括大批妇女儿童。乌克兰诗人叶甫根尼·叶夫图申科的著名长诗《巴比亚尔》悼念战争中的无辜受害者,隐晦抨击了当时苏联存在的反犹倾向。
“肖十三”有五个乐章,全部伴有人声演唱。第一乐章是“巴比亚尔”,后四个乐章也是以叶夫图申科的诗为内容的,对当时苏联社会的时弊,如物资匮乏,买食品要排队,老百姓恐惧“克格勃”夜间敲门,人人文过饰非、不讲真话等等,都加以嘲讽。1962年12月首演后,立刻被苏联当局封杀达十年之久。1970 年,该曲由尤金·奥曼迪指挥费城交响乐团在美国首演。
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和文学、绘画有很大的不同,作曲家比较容易蕴藏自己的真实想法。肖氏留给我们精彩的作品,同时也留下他创作这些作品时的纠结。或许,正因为有这些纠结,他才能创作出如此辉煌无比的音乐。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