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相关 About
邓伟标 Deng Weibiao 作曲家 |
2008-11-28 13:10 新芭音乐网 邓伟标
写在2008音乐学术高峰论坛前
邓伟标
后天(27号)去参加广东省文联主办的“08音乐学术高峰论坛”。类似的论坛会议今年特别多,不过这次论坛标题没有提及“改革开放三十年”,不知是只回顾过去11个月的中国音乐现状还是也包括过去30年的音乐发展状况。但无论话题涉及哪个都可以想像到一定非常和谐,因与会者通常比较儒家,皆善溢美之词,真实的、冷静的反思一般不便公开言明,之前各类关于“30年音乐回顾”的会议无不类似。
这次既然是广东省文联主办的,我第一个祈望就是主办领导们能像一个真正广东人般,多一点质朴的务实,少一点华丽的玄虚。
说起改革开放三十年,看看各类会议总结,无不一片喜气洋洋,恍惚中国音乐统领世界就在明天似的。
但我很想说一句:这三十年的中国音乐整体倒退N个年代。
这种倒退不但涉及专业音乐工作者的创造性付出,还涉及全民性的听众欣赏水平。
如果你在上世纪80年代前出生,你一定还能记得,小时候我们听电台广播,随便收听任何一个中国电台频道,都有可能随时听到西方古典、欧美民谣、华语流行歌、中国民乐甚至各类舞蹈音乐和电影配乐,而事实上贝多芬、柴科夫斯基、马勒、喜多郎、詹姆斯·勃拉姆斯、保罗·莫里埃、《梁祝》、《二泉映月》、《高山流水》、《蓝色多瑙河》各类戏剧、迈克尔·约翰森、保罗·西蒙、伍伦真弓、西城秀树、威猛乐团、骨感·M……这些名家与名曲我全部是小时候通过电台听熟识的,那是文革后至80年代中之前的中国音乐传播现象,而最近这20-30年之间,中国的音乐传播现象是怎样的?请打开你的收音机或者任何纸传媒的音乐娱乐版看看都是什么吧。
整个中国的音乐传播环境,几乎全部只有中文流行歌曲,即使演出剧场,除了北京、上海和广州(仅一座可怜的星海音乐厅),960万平方公里内的13亿人民几乎找不到任何机会看一场民乐或交响乐演出,没有人演唱的流行音乐就更加不用提及--这音乐形式在中国随时可开追悼会唉。
无可否认,1989年之后,中国的流行歌曲创作、制作、演唱、传播水平都在飞速进步,但这种快速成长压根是由0到1的进步,而不是在雄厚实力的基础水平上继续提高。也就是说,中国的流行歌曲现状本来是个裸婴,现在终于包上纸尿片了,这当然是个很大的进步,但与有资格买名牌羽绒的距离还远得无法预估呢。而且这块纸尿片是用整体音乐环境作为“投资”的,是彻底的得不偿失。
这种得不偿失的“投资”到了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变成一个什么结果?
随手举几个小例子:
1、一名资深音响发烧友某天放一段琵琶曲给我听,吹嘘道:“你听,这扬琴的录音多有现场感。”
2、一位高级知识分子将朋友新刻录给他的久石让电影配乐CD塞进CD机,连续听了三首电子小品后说:“这算什么音乐呀,这么久都没人唱歌,烂货。”
3、上周某人试听了何莹即将出版的古筝专辑《莹莹花语》后大叹:“这钢琴弹得太棒了。”
这种例子我至少可以举一百个,而且我相信你也能举出不少的类似例子。
当然我们不能以偏概全地理解为中国人民全音盲了,但至少由于音乐传播环境的改变造成全民音乐审美的降低是必然的。
由于音乐传播环境的单一,无数音乐家们与唱片公司为了有饭吃,也只好一窝蜂挤进一条流行歌曲小路里,情愿被踩死也不愿饿死,真说不清是可怜还是悲壮唉。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全世界独一无二的怪现象?
我不是社会学家,也从不做社会音乐研究,所以我也不知道为什么我们的国家会变成这个样子,当然也不知道以后该怎么做才能变得更美好,不过我了解一些环境比较美好的国家的某些情况。
1、美国(包括N多国家)的广播电台都是细分类的,单音乐电台就分爵士、摇滚、流行、蓝调、民谣、新世纪、歌剧等等诸多类型频道。
2、日本的中小学音乐教科书不但有西方古典、爵士、日本民族等音乐课程,据说还准备增加中国音乐课程。
3、乌克兰的小学一到三年级只有音乐、美术两个课程,四年级才开始学1+1=2以及字母拼写。
所以以上国家生活着的人民无论生活比我们富裕还是贫困,音乐审美水平皆高出中国人民不止一个时代。
有兴趣研究这些社会问题的专家、学者们不妨细心思考一些应对措施,好让我们后代的艺术审美能力不输别的人种吧。
N小时之后PS一下:我知道很多人会认为,流行歌繁荣就行啦,流行歌也是音乐的一种呀。是的,没有人会否认流行歌曲也是音乐的一种,但到底有多少人理解,流行歌曲的水准是需要非常高级的音乐技术和综合音乐修养来支撑的。N年前音乐评论人姚大均就公开批评中国的流行歌曲、摇滚歌曲严重缺乏音乐性,前奏、过门音乐烂得一塌糊涂。这些批评的许多年之后,我们现在的流行歌曲配乐不但没有进步反而更加烂了,大量东施效颦的R&B和HIP HOP已经玩到完全不知道旋律为何物。在北京和广州,N多胸怀大志却不会玩任何乐器也不知道和弦为何物,只刚刚学会了某款自动编曲软件的大好青年就敢在名片上印着编曲家,到处招摇撞骗。我一直天真地以为用电脑音箱聆听MP3音乐应该是人类赏乐历史上最彻底的堕落了,结果大跌眼镜,原来频响如蚊叫的手机也竟然可以变成热门的音响器材(前段时间换手机,营业员竟然还向我推销一款三星的HiFi手机)。中国电信也真绝,竟然发明用电话听筒消费音乐。
在中国,现实告诉音乐家们,只有傻逼才会去认真做音乐!
原文地址:http://www.danielmusic.cn/blog/dispnews.asp?newsID=222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