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古琴最近貌似热乎起来。自打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专业的、不专业的人们便都可以说上几句了。

2009-07-23 12:05 人民日报海外版 杨凯

古琴最近貌似热乎起来。自打成为世界范围内“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之后,专业的、不专业的人们便都可以说上几句了。

然而,古琴是怎么回事儿,古今中外,外国人、当代人自不消说,晓得古琴有几根弦的人怕也少;即便是中国的古人,知道古琴的人也未必就多。

为什么这么说?要知道这“古人”也不是铁板一块,王公贵族、文人墨客和贩夫走卒不是一路人,他们的文化修养也不一样。后者出于生计问题,他们的 文化首先是在于四时节气、五谷耕种,然后便是村社邻里之间的种种道德规范,至于弹琴、吟诗、作画诸项,他们一没有空闲二没有必要。所以,古琴在古代比较流 行,那也是在王公贵族和文人墨客中流行,归根到底,它和儒雅的文人传统有关――我们很容易想象一位翩翩公子背着古琴去春游,谁见过嗫嚅老农背着把琴去“锄 禾日当午”呢?

但是,到了现代中国,这种传统的文人类型已经消失得没影儿了。今天讲的“知识分子”是什么概念?是由现代大学训练出来的这么一种人。“知识分 子”的知识、修养和“传统文人”的知识、修养不是一回事。古人讲“六艺”,乐很重要,孔子在齐国宫廷里听“韶”乐,三个月都不知道肉味,认真到这个程度; 当然,现代人也看重乐,但是那味道可不是一样的。

民国初年的小说《红楼劫》中,新派女子武亚男和其表哥温如玉的一番对白,奇妙地反映出了当时知识分子对“琴”、“乐”这些概念内涵的置换。表哥 问:“妹在学堂亦作诗否?”女郎答:“吾辈青年,当研究法律政治,预备将来做议员、任法官,否则掷炸弹、放大炮,冲锋杀敌。谁耐烦作诗者!”表哥又问: “然则弹洋琴唱短歌乎?”女郎这回怎么说?曰:“然。此文明各国交际场中必要之事,胡可弗学。”

新派女子热衷“弹洋琴唱短歌”,并认为这是现代社会交往中的必要之事,这就不是传统意义上把弹琴看作个人修养的重要内容,相反,这是要把古琴代 表的人文传统改造成“洋琴”代表的新文明形式。看看今天我们身边的孩子们,学钢琴(“洋琴”)的人到处都是,学古琴的少之又少,可见百年来的新派人物确已 造就了“新文化”、“新世界”。

诌了这许多,无非是想说,我们都生活在“新”的时代里。“古琴”在今天,缺少给予其生命力的土壤,古琴艺术被列入世界范围内的人类口头与非物质 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也恰恰因为这项遗产亟待保护。如果有一个很合宜的环境,很多人都像孔子那样喜欢古琴,那么还着急保护它干什么呢?

今人喜欢讲“保护”,同时又把“开发利用”放在这个“保护”的框框里来讲,这背后还是在贯穿一个现代商业的逻辑。古琴不是卡拉OK,卡拉OK是 与现代消费社会相匹配的娱乐形式、流行文化,人人都可以参与、人人都乐此不疲,这种状态要搁在古琴那儿,是不可能的。用操作流行文化、发展旅游产业的方式 来保护遗产,这是南辕北辙了。讲个不好听的话:要保护好古琴艺术,要保护好类似的遗产,就不要怕赔钱,更别指望靠这赚钱,要不就干脆让它自生自灭。

与其让现实中多一堆假冒伪劣的“遗产”,不如让历史记忆去保留这段美丽和玄妙。(杨凯)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