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2008-09-05 12:34 新浪娱乐
新浪音乐讯 公元2006年初夏,敦煌艺术研究院迎来了两位来自北京的艺术家,他们是我国著名民乐演奏大师朱啸林和其子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作曲家朱剑平。他们是应敦煌艺术研究院郑汝中教授的邀请,协助复原敦煌打击乐器和破译敦煌古乐的。同时,他们爷俩儿还有一个更大的目的:有朝一日能用复原成功的敦煌打击乐器在舞台上把敦煌古乐呈现在公众面前,将这有着1600余年历史的古老音乐传承下来……
说到复原敦煌打击乐器和破译敦煌古乐,我们不得不说说敦煌莫高窟壁画和藏经洞。敦煌莫高窟壁画历经十六国(北凉)、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西夏、元等十个朝代一千多年间的建造,既有中原汉族文化,也有鲜卑、吐蕃、回鹘、羌、蒙古、吐谷浑等各民族文化,也有中亚粟特、南亚印度、西亚波斯文化,又有欧洲希腊罗马文化,文化的渗透与传承一一固化在石窟内的雕塑、壁画、塑像等艺术作品上,并通过一代又一代的能工巧匠的创作不断地演绎着历史的变迁和艺术的沿革。在莫高窟492个洞窟中共有乐舞洞窟240个,其中绘有乐器44种、4000多件、乐伎3000多身、不同类型的乐队500多组。
发现藏经洞的王道士名叫王圆(湖北麻城人),原来是肃州的兵卒。他退伍后,受戒当了一名道士,道号法真,后来到敦煌莫高窟。光绪二十三年五月二十六日(1900年6月22日),他和杨秀才在清理第16号窟甬道及其前积沙时,偶然发现了藏经洞。的确,这是一个大发现。王道士他们也许不会想到,他们的发现会让整个世界为之震惊!
敦煌石窟藏经洞发现的经书中,在其所藏的一卷经的背面,用古代谱字记写了25首乐曲,今称敦煌卷子谱或敦煌乐谱,现存法国国家图书馆。在卷子谱上,有25首乐曲的曲谱和曲名。其中一件唐五代时期手书的乐谱———《敦煌古乐》,它被认为是世界上最古老和最神秘的歌舞曲谱。
其实,真正的敦煌乐器和敦煌音乐只是表现在神话传说中和来自于经书的记载,实物和音乐没有人见到和听到过。据相关权威人士推测,敦煌乐器有些实际是不能用来演奏的,从造型来看,部分都是装饰性的乐器,比如凤首弯琴,它只有一根弦,音腔很小,发出的声音不仅小而且“呕哑嘲哳难为听”……
说到敦煌音乐,乐谱的价值之于音乐,犹如古籍的价值之于历史。它把转瞬即逝的古调以某种特殊的方式刻写下来,使后人得以部分地恢复原曲,“旧调重弹”。藏经洞出土的文献记载的乐谱都是“文字谱”,与中国古代的“工尺谱” “燕乐半字谱”相差甚远。也就是说敦煌音乐是“文字谱”,是不能直接演、唱出来的,而最要命的是敦煌音乐的“文字谱”没有节拍。没有节拍的音乐就好比文章没有标点符号一样,让人难以看懂。
怎样才能让“敦煌古乐” 以什么样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现代观众是否能接受”敦煌古乐”?是否能听得懂“敦煌古乐”?就是真正复原出来,现代人也不是喜欢。这些问题一一摆在朱氏父子和郑教授眼前……
在破译“敦煌古乐”乐谱的基础上,用复原的敦煌打击乐器和现代乐器同台,将电子音乐元素与“敦煌古乐”有机的融合,只要作品从文化内涵、调式、曲式结构上遵从于传统的“敦煌古乐”,一定要加入现代的表现手法,包括电子音乐,让古老的音乐有现代音乐的感觉,就一定能得到公众的认可。他们提出了这个大胆的设想。
几乎是一拍即合,郑教授也正有此意。
时光荏苒,民乐演奏大师朱啸林已驾鹤西去,郑教授也已80高龄,重任落在了青年打击乐演奏家、作曲家朱剑平身上。在历时2年多的时间里,朱剑平查遍所有的“敦煌古乐”文字谱破译资料,通过对“敦煌古乐”调式、调性的研究,利用现代的技术和设备,在旋律、迷笛制作上已经准备就绪,用他的话说:“现在要创作出“敦煌古乐”文化内涵的曲目应该是水到渠成之事。”
至于朱氏父子创作、打造出来的敦煌音乐是个什么样子?得到的答案是:以器乐表演为主,用非常活跃的方式和非常漂亮的敦煌打击乐器辅以唯美的舞蹈、灯光、舞美造型,用东方旋律+西方节奏+合音伴唱的方式呈现在舞台上。
今天,魂牵梦绕的敦煌古乐在现代音乐元素的陪衬下,拥有千年历史的文字音符即将复活于舞台之上,真正的传统与现代音乐的撞击,构筑了梦幻般的大梦敦煌。
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在舞台上一饱“敦煌古乐”的眼福!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推荐 Recommend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