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要 Overview

小提琴在沉稳醉人的双音慢弓中揭开了乐曲的柔板乐章,开始的几个小节被巧妙地奏出法语 “ 我爱你,我爱你 (Je t′aime, je t′aime)”的音调。

相关 About

弗兰克 César Franck 比利时裔法国作曲家

2009-07-20 08:55 新民晚报 陈友义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

Gidon Kremer -《弗兰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Franck Violin Sonata in A)

1886年9月28日是比利时小提琴大师依扎伊的结婚喜庆日。他惊喜地收到一份特殊的结婚礼物,他的同胞、作曲家弗兰克(C.Franck)寄来一首新写的《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的手稿,是专门为依扎伊写的。婚礼当天,依扎伊迫不及待地练习这首作品,不久在夫人蓓纳的伴奏下举行了首演。自此以后,依扎伊一直将其作为自己的保留曲目。

《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是循环式,四个乐章的主题素材都源自单一的原始动机。小提琴在沉稳醉人的双音慢弓中揭开了乐曲的柔板乐章,开始的几个小节被巧妙地奏出法语 “ 我爱你,我爱你 (Je t′aime, je t′aime)”的音调。小提琴和钢琴此起彼伏的应答构成极富诗意的热恋画面。第二乐章是浪漫主义常有的戏剧冲突,到第三乐章有华彩乐段,是作曲家为依扎伊写的,刻画了相思之苦。终曲由一首优美的歌谣串起前三个乐章的精华。有人把这四个乐章比喻为恋爱的四个乐章:相爱,相知,相思和有情人终成眷属。后人评价,这部作品足以和贝多芬、勃拉姆斯最著名的小提琴奏鸣曲相提并论。

弗兰克出生在比利时后移居巴黎,在完成这首《A大调奏鸣曲》时已经63岁。但从乐曲表达出的感情,使人觉得应出自一位青年才俊之手。他的一生大部分时间是在巴黎音乐学院担任管风琴教授和私人授课,德彪西,丹第,杜帕克和肖松都是他的学生。李斯特听了他弹奏的管风琴,惊呼为巴赫再世。但是弗兰克一生性情淡泊,既拙于表现自己,也不善笼络舆论造势,只是利用空暇的时间作曲。他是属于大器晚成型的作曲家, 在生命中的最后5年奠定了自己在法国音乐史上的地位。罗曼·罗兰曾给他很高的评价:“没有一个名字比这个伟大而心地忠厚的名字更纯洁的了,这是一颗毫无瑕疵的光彩夺目的心灵。”

这首小提琴奏鸣曲的录音有多个铭盘,都有光芒四射的演绎,如郑京和和鲁普、格罗米欧和塞伯克、帕尔曼和阿格里齐等。由于广受演奏家与听众的欢迎,后来又被改编成大提琴和长笛的曲目。


弗朗克与《A大调小提琴(大提琴)奏鸣曲》

    文:吴秀云

    弗朗克1822年出生于比利时列日,1870年加入法国国籍,1890死于车祸。弗朗克是19世纪下半叶法国著名作曲家、管风琴家,是浪漫主义时期弦乐演奏艺术三大学派(法比学派,帕格尼尼为代表的炫技派,德国学派)法比学派代表人物之一。作曲家不顾他所处音乐时代的发展轨迹,其创作思想与作品结构始终保持着对复调音乐的崇尚与迷恋,他坚持走自己的创作之路。由此,弗朗克生前受到同胞们的冷遇,默默无闻。在歌剧一统天下的法国,大多数人并不关注其它音乐形式。1871年法国民族音乐协会的建立,使得一些鲜为人知的新作曲家们的作品有机会公诸于众,歌剧以外的音乐体裁逐步进入听众的视线。由此,弗朗克带领其弟子,与拉罗、圣桑为代表的杰出作曲家,大显用武之地,他们为器乐独奏作品登上高雅音乐殿堂创出了一条道路。20世纪后,弗朗克的一些代表作品博得了举世众多的知音。

    弗朗克的音乐创作有以下特点:

    1 对瓦格纳的音乐非常偏爱,而创作语言大多来源于李斯特。

    2 对作曲技法中的对位加工非常偏爱。

    3 作品中最明显的是复调结构。但在行家们看来,这是一种虚假的复调,它们基本上是单音性质的,各种声部在完成其使命前就消失了。通过用半音变化造成的过渡转调长生了线条进行的印象。

    4 忠实敬仰于纯音乐,其作品中精湛的乐句、美妙的瞬间、由衷的感叹……时常给听者带来发自内心的惊喜与感叹。

    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完成于1886年,是作曲家献给小提琴名家依萨伊的结婚礼物。作品曲式结构丰富,旋律甜美阴柔;音调色彩多端,半音穿梭密集;情绪亢奋缠绵,内心喜悦冷静,带很强的内省挚诚与神秘气氛。法国巴黎歌剧院首席大提琴家尤莱斯将此曲移植到大提琴上演奏,反响良好。该曲的诸多特性,非常适合于大提琴演奏,由此,不同大提琴家编订出版的乐谱与唱片相继问世。当前在我国使用较多的是由J. 尤莱斯移植、L罗斯编订(既:重新安排弓指法)的版本。该曲现已成为专业教学与音乐会的保留曲目之一。

    弗朗克A大调小提琴奏鸣曲共有四个乐章:

    第一乐章 A大调,中庸的小块板,是省略掉了发展部的奏鸣曲式。

    第二乐章 d小调,小快板,奏鸣曲式。

    第三乐章 快板,宣叙调式的幻想曲。前部分是a小调,后部分转为#f小调

    第四乐章 稍快的小快板,A大调,自由的回旋曲式。

    清楚地了解调性与曲式,可以明确乐曲的写作结构,使演奏更加理性。对以上四个乐章的音乐理解,说法各有不同,没有绝对的正确与错误,处理的空间很大。这样看,想象力在演奏中就显得十分重要了。音乐是听觉艺术,时间艺术,抽象艺术,随着声音的流逝,演奏逐渐完成。想象力的发挥,一定要结合音乐作品创作年代、作曲家创作个性,多听不同版本的唱片,养成积累综合音乐知识的良好学习习惯,久而久之,自然会摸索到不同音乐时期表达音乐规律的方法。

    移植后的弗朗克A大调大提琴奏鸣曲,在演奏中应该注意以下问题:

    1 作品整体风格的把握。四个乐章连续演奏,各乐章之间既要保持独立性,又要兼顾连接性,通过速度、力度、音色等演奏方式,统一协调,恰到好处的表现音乐内涵。

    2 音准调性的把握。这首作品临时变化音很多,演奏时应该明确认识调性以内音符与临时变化音符。通常相同音符会因调性更改,使实际音高产生微弱变化,如果不加以分析的按照惯例演奏,定会影响音乐的韵味。演奏者因调性变化,要及时调整听觉感受,通常,半音演奏与十二平均律相适宜,旋律(双音)演奏与纯律相适宜。

    3 演奏技艺的难度。首先是音准。超出4度音程的换把不时出现在高音区,给音准造成难度,对手指的准确性要求很高。其次是发音。由于该曲不是大提琴原创作品,被移植到大提琴后,高音区演奏较多,而A大调的3个升号与数量不少的临时变化音,都相对限制了乐器的声音振动。因此,发音质量,构成训练难点。第三是揉弦幅度与力度。根据旋律发展需求,在不同音区的揉弦动作,随之调整幅度,避免速度频率雷同一致。高音区、长时值音符的揉弦,特别需要在右手弓子配合下的手指关节支撑力与声音力度的持续力。

    4 情绪的控制。自始至终的听见自己的演奏,是控制情绪的关键。当技术有了较好的把握后,只有合理运用技巧,理性适度的释放情绪,是演奏者逐渐走向成熟的必经训练途径。理性体现在:能自如控制音量、音色、音准、节奏、速度,一切动作(技术动作与肢体语言)都在清醒的思维意识下完成。反之,凭直觉、靠热情在冲动下的演奏,时常会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如声音粗糙、节奏不准、弓速不均、忘记乐谱等。

    5 关于音乐记忆。按照惯例,通常室内乐奏鸣曲可以看谱演奏,而在专业教学期间,为锻炼学生们的演奏记忆力,有些学校在考试时要求大家背谱演奏,由此,变化多端的旋律,使得首调记忆与手指记忆的背奏方式,都显得很不可靠。只有严格按照乐谱标示认真记忆每个音符(音符特定位置与规定指法)、乐谱中的所有细节(表情术语、演奏术语、速度术语、休止节拍等),才能达到准确的背奏效果。

    6 这首作品属于室内乐奏鸣曲,演奏中大提琴与钢琴各占一个声部,二者缺一不可,具有相同的重要性。由于客观条件所限,许多演奏者只有在临近登台时,才有机会与钢琴合作,这种无奈的状况,使得这部室内乐奏鸣曲(其他奏鸣曲也有类似状况)失去了原有的艺术效果。建议个人声部已经练的比较熟悉的演奏者,要尽早与钢琴合作。室内乐(三重奏、四重奏等演奏形式)真的需要演奏者拥有很多共同的合作时间,配合默契是在不断磨合中产生的。

投稿、挑错、建议、提供资料?在线提交

用户评论 Reviews [ 发表评论 ]

快来抢占沙发吧!

热门音乐人 Artists